剛才,就在中國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的加征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不到三個小時。當地時間4月9日,歐盟27個成員國投票表決通過了對美國進口產品徵收25%關稅的反制措施,以報復特朗普政府3月12日宣布的對歐盟鋼鐵和鋁徵收關稅的措施。網友對此事的反應是,跟着中國腳步,干就完了。哇塞,歐盟終於硬起來了!牛逼!歐盟總算硬氣一回。那麼,一貫囂張的特朗普這一次會不會被“群毆”呢?
一、從“被動防禦”到“主動出擊”:中國反制策略的範式轉變
2025年4月10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將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從34%提升至84%。這一決策不僅是中美貿易摩擦的里程碑事件,更標誌着中國反制策略從“對等博弈”向“系統性反擊”的跨越式升級。回溯此次關稅戰的時間線,美國於4月2日宣布對全球實施“最低基準關稅”,對中國加征34%的“對等關稅”;中國則在4月4日迅速推出涵蓋關稅、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等多維度的反制措施,並在短短五日內將稅率翻倍至84%。
這一系列動作的核心邏輯在於:中國已從“被動接招”轉向“主動破局”。例如,商務部不僅對12家美國實體實施出口管制,還將6家涉台軍售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直擊美國軍工複合體的技術供應鏈。同時,中國首次在美方關稅生效前五日提前公布反制措施,打破了以往“後發制人”的慣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戰略主動性8。這種轉變的背後,既是對美國單邊主義的強硬回應,也是對中國經濟韌性與政策工具箱的自信宣示。
二、關稅戰的“雙刃劍效應”:美國自傷與全球衝擊
美國挑起關稅戰的代價已遠超其預期。以農業為例,中國對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加征關稅,直接導致美國中西部農業州的經濟根基動搖。2024年中國進口大豆中,美國份額已從2016年的勢均力敵降至不足20%,而巴西佔比超過70%。紐約棉花期貨價格跌至2020年疫情以來的新低,大豆期貨連續暴跌,美國農業貿易逆差預計2025年將突破500億美元,創下70年來最差紀錄68。美國大豆協會的哀嘆——“我們的產業還未從2018年的打擊中恢復”——正是這場博弈中美國自食苦果的真實寫照。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全球供應鏈的重構。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中,90%以上成本由美國進口商承擔,最終轉嫁給消費者和企業6。沃爾瑪等零售巨頭因成本壓力被迫與中國供應商重新談判,而中國對稀土出口的管制則掐斷了美國軍工、新能源等關鍵產業的原材料供應。正如紐約聯儲的研究所示,美國試圖通過關稅保護本土產業,卻讓本國企業和消費者淪為“人質”。
三、中國經濟的“韌性密碼”:內需、創新與制度優勢
面對84%關稅的衝擊,中國經濟的韌性源於三大支柱:
內需市場的戰略縱深:中國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50萬億元,服務消費佔比持續提升。政策層通過育兒補貼、城中村改造、房地產收儲等措施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
全產業鏈的自主可控: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半導體、新能源等領域的國產替代加速。某工程機械企業通過ltc流程變革,48小時內完成217種零件的本土化替代,成本控制效率提升8倍。
制度型開放的創新紅利:從自貿試驗區對接cptpp規則,到depa數字貿易試點,中國通過制度創新吸引全球資本。2024年研發投入佔比達2.8%,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突破頻現,為產業升級注入動能。
四、歐盟的“硬氣轉身”:多邊合作對抗單邊霸凌
4月9日,歐盟27國投票通過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劍指美國鋼鋁關稅措施5711。這一決策不僅是歐盟對單邊主義的反擊,更標誌着國際社會對華策略的聯動升級。歐盟的反制措施分為兩輪:4月15日重啟對80億歐元鋼鋁出口的報復性關稅,5月15日擴大至180億歐元商品,涵蓋大豆、禽肉甚至牙線等民生領域。
中歐的同步行動具有深遠意義:全球兩大經濟體形成“去美國化”供應鏈的共識。例如,歐盟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與美國對歐洲能源市場的需求形成戰略對沖。當特朗普要求歐盟“必須從美國購入能源”時,歐洲通過反制關稅表明立場——單邊施壓無法撼動多邊合作的基本邏輯。
五、未來路徑:以開放促改革,以合作塑秩序
關稅戰的本質是全球化治理體系的重構。中國的應對之策需兼顧短期紓困與長期轉型:
深化區域合作:強化中歐、rcep、金磚機制,構建多元供應鏈。例如,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倒逼歐美尋找替代來源,凸顯中國資源戰略的“槓桿效應”。
科技自立自強:突破芯片、工業軟件等“卡脖子”領域,將關稅壓力轉化為創新動力。華為的ltc流程變革、動態履約看板等實踐,為企業抵禦風險提供範本。
制度型開放:通過自貿試驗區試點高標準規則,吸引外資“用腳投票”。中國六家進出口商會的聯合聲明,彰顯國內產業界對政府反制措施的堅定支持。
結語:在變局中書寫新範式
關稅戰的硝煙終將散去,但其揭示的全球化重構趨勢不可逆轉。中國以“韌性”為盾,以“變革”為矛,不僅捍衛了自身發展權,更通過引領國際合作,為多邊貿易體系注入確定性。正如歐盟委員謝夫喬維奇所言:“不合理的關稅只會適得其反”,而中國的答卷證明:唯有開放包容、創新自強,方能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