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歐洲,估計直到此刻還有不少人對歐洲是很仰慕的,因為歐洲長期在人們的腦海中是富足、自由和商品的高質量等等先進的代名詞,甚至還有人把歐洲捧成了和美國一樣的處於全球金字塔尖的神壇地位。歐洲人自己也傲慢了一個多世紀,認為是全球秩序的制定者,完全忘記了二戰時被戰火蹂躪的時代。
這樣的記憶很快就要重新回到歐洲人的面前了,因為世界格局已經改變,美國打不過俄羅斯後,開始在歐洲撤退到美洲去建設自己的大北美帝國,而這個計劃需要吞併歐洲財富和轉移歐洲富人;再加上俄羅斯在戰場上取得的優勢,也必將對歐洲有更多的想法。所以說,無論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歐洲已經進入到了一個被美俄聯手瓜分的時代,美俄這股強大的內生動力外界是很難阻止的。
戰略上已經處於富而不能自保,一個是美國的37萬億債務;一個是俄羅斯打了3年多的戰爭,打窮了,在地理人又處於美俄之間,想想美俄猶如兩個極度饑渴的人,面對身邊的肥肉會不想要啃嗎?所以說,歐洲已經沒有未來了。
而這一切都是歐洲自己造成的,德國在裡面扮演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俄烏戰爭,德國是援助烏克蘭最多的國家,截止目前一共援助了550億歐元,人家是帶頭熄身邊的火,而德國是帶頭點身邊的戰火。還有更奇葩的是,美國炸了德國和俄羅斯的北溪天然氣管道,要知道這可是德國出錢修的,德國硬是一個屁不敢放,反而還在援助烏克蘭上按照美國的要求出錢出武器。
想想朔爾茨的前任默克爾,當時的德國還是歐盟妥妥的帶頭大哥,他對外重要的作用是與中俄分別交好,保證了德國產品對接到全球最大的東大市場;德國製造業與俄羅斯低價能源的天然互補,這才讓德國成為歐盟的經濟領頭羊。再挾歐盟集體的力量,使德國在全球中擁有很強的說話分量。
而朔爾茨呢?把歐洲人的驕傲自大,和對美國盲目跟從的所有缺點都呈現了出來,聽從美國挑起了俄烏戰爭,硬是把自己周邊的環境變成了戰火燃燒,打贏了呢?還好,可以瓜分俄羅斯;但是歐洲國家想過嗎?一個核大國怎麼可能會輸?更讓歐洲沒想到的是美國轉而開始止損,聯合俄羅斯一起要瓜分歐洲。作為一個大國,美國的確選擇了最正確的戰略,而歐洲呢?從此萬劫不復了。
俄烏戰爭的後果決不是歐洲本身那麼簡單,繼而引發的中東衝突和敘利亞政權的倒台連鎖反應,對歐洲都產生了巨大的傷害。看看現在的德國,經濟失去低價能源;因歐盟對中方的電動汽車加征高關稅,與中方經濟自我隔離;湧入德國的難民潮,德國是接受難民最多的歐盟國家,2025年對100多萬來自敘利亞、阿富汗等國的難民打開大門;在俄烏衝突中,德國繼續接收上百萬烏克蘭難民。隨着德國經濟下滑,襲擊事件頻發,德國現在是內憂外患。
當地時間3月25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向現任德國總理朔爾茨及其內閣成員移交解職證明,德國現任政府解散。由於新一屆政府尚未正式出爐,朔爾茨將在新政府成立前繼續履職。即將接任德國總理的默茨能帶領德國重拾輝煌嗎?恐怕一去不復返了,歐盟整體都已經成了菜單,換誰都不起什麼作用。在世界大變局中,德國已經作出了錯誤的戰略選擇,也必將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德國政府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