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愧為贏學鼻祖,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這也能怪到中國頭上

2025年03月26日09:33:04 國際 1333

一、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怎麼就成中國的責任了?

經過過去一段時間的高強度學習,我原以為我對“日耳蠻贏學”和“閉環贏學”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理解,沒想到我還是年輕了。因為我的淺薄之見只能用來剖析剖析美西方贏學,一旦碰上贏學的鼻祖,也就是印度贏學,我發現我這些天來學到的知識基本派不上太大用場。因為印度贏學真的太抽象了,這種抽象完全不是弱化版的美西方贏學可以比擬的,完全超出我身為一個普通中國人可以理解的範疇了。

當地時間3月21日,路透社援引4名不具名印度政府官員的話稱,2021年,莫迪當局曾經推出過一項野心勃勃的政府產業扶持政策,旨在通過提供國家財政補貼等手段來刺激印度製造業的大躍進,使製造業佔印度GDP總額的比重在未來4年內提高到25%。

真不愧為贏學鼻祖,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這也能怪到中國頭上 - 天天要聞

這項具有印度特色的產業扶持政策被稱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英文簡稱PLI。莫迪當局為PLI安排了一份非常豐厚的大禮包,光是承諾的補貼金額就高達230億美元。補貼的重點集中在電信、電子、汽車、新能源、無人機和電池等10多個領域,而這些領域恰恰是中國製造業的強項所在。因此說穿了,所謂PLI,其實就是莫迪當局搞出來的一個慫恿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製造業的陽謀,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對中國產業鏈優勢的鳩佔鵲巢。

為什麼是2021年呢?一是因為那會兒新冠疫情還沒過去,我們國內的產能優勢還沒完全恢復過來;二是因為拜登政府為了加速與中國“脫鉤”,在世界範圍內大肆叫囂要搞所謂的“中國+N”戰略,即大力扶植若干有望在製造業領域取代中國的後發國家,削弱中國相對美國最大的競爭優勢。

真不愧為贏學鼻祖,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這也能怪到中國頭上 - 天天要聞

印度正是這若干國家裡頭的其中一個,莫迪以為印度實現彎道超車的千載良機到了,所以便趁機推出了PLI。印度人這麼干說好聽點的是把握時機,說難聽點其實就是投機倒把,而且很明顯帶有“趁我們病,要我們命”的意味,其用心用意不可謂不險惡歹毒。

然而,考慮這畢竟是印度制定的政策,再加上這又是我出的節目,所以毫不意外地PLI在執行過程果然出意外了。這2025年說到就到,現在回過頭來再一看,印度製造業佔GDP總額的比重不僅沒有上升到25%,反而下降了。2016年還有16%,現在只有大約13%了,相當于越補貼越回去了。你問我莫迪補貼的激勵金最後都用到哪兒去了?這我哪打聽去啊,興許都用來幫助阿達尼專員們進步去了吧。

真不愧為贏學鼻祖,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這也能怪到中國頭上 - 天天要聞

而就在PLI政策執行了個寂寞的這幾年,原本就很強的中國製造業頂着一系列不利因素,在逆境中悄然完成了產業升級。到了2024年末至2025年初,10年前就被披露出來的“中國製造2025”願景已經完成了當初預定的絕大部分目標。從最上游到最下游,今天的中國製造業幾乎能夠生產人類已知的所有品類的工業品,並且在其中的絕大多數領域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甚至在相當一部分領域還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而且這個覆蓋範圍還在不斷擴大。

中印兩國在製造業領域這一成一敗的色調反差是如此鮮明,更加凸顯了急功近利的莫迪當局和虎頭蛇尾的印度產業政策的滑稽可笑。原本是想趁中國的病要中國的命,結果自己一套閃電五連鞭掄下來,中國那邊啥感覺沒有,只當是肌肉按摩,反倒是印度自己的血條,蹭蹭掉了一大截。原本想露臉,最後卻把屁股給露了出來。

這叫什麼?這就叫一根筋變成了兩頭堵。

真不愧為贏學鼻祖,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這也能怪到中國頭上 - 天天要聞

按照印度人以往的慣例,他們在把牛皮吹破之後肯定是要想方設法找補一下的,這次自然也不例外。3月22日,印媒《今日商業》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在棋盤上已經領先印度三步”,著名財經專家解析印度如何被擠出全球製造業》的文章。文章援引印度頂級會計師兼X著名財經大V維韋克·卡特里(Vivek Khatri)的話稱,印度製造業之所以不行,原因不在於印度不努力,而是中國太狡猾了。

真不愧為贏學鼻祖,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這也能怪到中國頭上 - 天天要聞

啊?

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我今天這期節目一開頭就說,印度贏學的抽象程度已經超出了我所能理解的範疇了吧?就是為引出印度大儒的這個高論所埋下的伏筆。不僅僅那個開頭,甚至包括這期節目在內,都可以說是為了這碟醋而包的餃子。

二、印度製造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不怪印度不努力,都是中國太狡猾了

按照卡特里的理論,印度製造業之所以遲遲無法在世界上嶄露頭角,其核心原因就在於印度其實一直以來都被中國給死死壓制住了。這種壓制是系統性的,“中國正通過一場悄無聲息卻極具破壞力的戰略,將印度排除在全球製造業版圖之外。不聞喧囂,也不見硝煙,這場圍繞中印兩國展開的製造業攻防戰,早已進入了無聲之境。”

真不愧為贏學鼻祖,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這也能怪到中國頭上 - 天天要聞

“中國不需要成為印度”,你倒是想啊,你也得有那個命啊

卡特里認為,中國高達萬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不僅僅是一項看着好看的經濟數據,同時更是一件強而有力的地緣政治工具。在美西方跨國公司推行所謂的“中國+1”戰略的同時,中國並未束手就擒,而是有選擇性地將中國的對外投資引導到匈牙利、墨西哥、摩洛哥、越南和印尼等國。為什麼是這些國家呢?因為它們一方面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在暗地裡甚至更傾向於採取對華有利的政策或立場;另一方面則是這些國家和中國更多是互補而非競爭關係,扶持它們的製造業有助於鞏固在全球產業鏈上的主導地位。

而印度就沒有這麼好的命了。卡特里用一種充滿悲憤的語氣如是評論道:“和越、墨、匈等國相比,中國的對外投資和產業轉移對印度明顯是差別對待。中國不僅不肯分印度一碗湯喝,甚至就連一口湯渣子都不願便宜印度。印度在中國的全球製造業布局中遭到了系統性排斥。”

真不愧為贏學鼻祖,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這也能怪到中國頭上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卡特里會覺得印度遭到了中國的系統性排斥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國限制了電動汽車零部件、光伏面板和電子製造設備等關鍵工業物料的對印出口,企圖削弱印度本就十分薄弱的產業基礎;二是中資企業參與印度供應鏈建設的進程遭到了官方的勸阻,此舉使得比亞迪和富士康等中企的赴印投資計劃一再被延緩。“拜中方的‘大缺大德’所賜,就連原本被視為印度電子產業罕見成功案例的蘋果手機印度製造計劃,現在也因為種種不可抵抗力而步履維艱。目前印度僅承擔了全球15%的iPhone產能,遠低於起初預定的25%的目標。”

那為什麼中國要對印度製造業進行系統性的排斥呢?在卡特里看來,印度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有潛力在製造業領域挑戰中國主導地位的國家,也是唯一有可能把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走過的產業升級路徑完整複製一遍的後起之秀。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北京深知建立這種主導地位所需付出的代價是何等的高昂,因此它絕不允許印度拿着自己的劇本重演一遍熟悉的劇情,哪怕只是最微小的可能性都要扼殺在搖籃之中。”

真不愧為贏學鼻祖,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這也能怪到中國頭上 - 天天要聞

卡特里

“與此同時,中國卻在加速將本國的低端製造業轉移至其‘盟友’國家,同時牢牢將核心技術及知識產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從摩洛哥到墨西哥,北京正構建長期工業走廊,悄然重塑全球化格局以服務其戰略利益,同時遏制印度崛起。一項數據揭示了我們不得不面臨的殘酷現實:時至今日,越南的電子產品出口額已經達到了1260億美元,而印度的卻僅為可憐巴巴的260億美元。由於中國這個壞榜樣的示範效應,現在就連日本和中國台灣企業也在縮減對印投資。”

這裡要點名表揚一下狄熙客同志,印度媒體的原文和谷歌翻譯的版本都只說了台灣,是狄熙客在翻譯校對的過程中默契補上了中國的前綴。AI主權這個東西的重要性這不就體現出來了嗎?所以說這大語言模型還是得用咱自己家的,總是扶着別人的拐杖走路,哪天讓人帶溝里你都不知道。

三、拉不出屎別總怪地硬,印度真想露臉,不如先把褲子提起來再說話

起初我原以為,看不懂這篇印媒報道里的贏學理論是我的問題,我們中國人受唯物主義辯證法熏陶的時間太長,所以才不理解基於唯心主義世界觀構建起來的印式贏學。但後來我發現是我錯了,因為印式贏學的抽象程度不僅我這個中國人理解不了,甚至就連一些老外也感覺匪夷所思。你比方說紅迪網上的這兩位外國網友:

“這篇報道看上去像是把印度工業化政策的失敗甩鍋給中國。明明是印度自己決定禁止進口中國電動車零部件的,現在反而怪中國‘斷供’關鍵部件?作者自己也承認日本企業不願投資印度,這難道也要賴中國嗎?我覺得不應該太把這種狗屁文章當回事,作者就是在轉移矛盾。印度工業化進程緩慢純屬自己政策選擇的問題。”

真不愧為贏學鼻祖,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這也能怪到中國頭上 - 天天要聞

“我懷疑這篇文章本意是黑中國,結果反而讓中國顯得更加威不可測。印度的問題和我祖國巴西簡直——整天打「中立牌」,在中西方之間玩平衡術。親華是圖實惠,親西方是圖身份認同——誰都知道印度人打骨子裡就想當精神西方人。兩國政府都是只顧自身利益增長、不顧百姓死活的法西斯政權。巴西現在好歹有盧拉,還不算最糟。但前幾年博索納羅(巴西莫迪)當政時,不也在瘋狂迫害少數族裔?”

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我在看印媒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滿腦子想的都是朱時茂和陳佩斯的經典小品《主角與配角》:

“你看你,老中,老牌發展中國家,咱們講義氣,夠朋友,為朋友情願兩肋插刀,今天哥們我有點忙,你得幫一幫吧?”

“你有什麼事兒,儘管說啊!”

“你看,今天你讓奪舍我一下,我也來過一回製造業大國的癮。”

“什麼什麼?我讓你奪舍!”

“你讓我奪舍一下嘛。”

“不行,不行,不行!”

“你要覺得吃虧,這東方大國的頭銜給你。你客氣什麼呀,拿着吧!”

“誰跟你客氣啊!我是正面人物,主角!”

“這不就結了嘛?什麼亂七八糟說了半天,不還是想讓我給你演配角嗎?”

“你說你,三兒,你太不了解你的條件了!你說你這條件多棒!你讓大家看一看,這文化,這體制,這國際形象,那是幾千年才出一個啊!像你這樣的,什麼《蜥遊記》啊,什麼《人獸情未了》啊,什麼《我與汽車排氣管不得不說的二三事》,你都不用演,往那一戳就行了。”

真不愧為贏學鼻祖,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這也能怪到中國頭上 - 天天要聞

“哦,合著幾千年就出了怎麼個東西?”

真不愧為贏學鼻祖,印度製造業奪舍中國失敗,這也能怪到中國頭上 - 天天要聞

“你不是東西。”

“你說我不是東西!”

“你是東西。”

“我是什麼東西?”

“我是說啊,像你這形象,往那一戳,不用演就是贏學一詞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我就今天這期內容問了一下狄熙客的意思,他總結得挺好,用來作為本期節目的結尾挺合適的:

中印這場製造業的“攻防戰”,與其說是中國在“系統性排斥”,不如說是一場龜兔賽跑的現代寓言。印度鉚足勁想彎道超車,卻連直道上的坑都沒填平;中國悶頭深耕全產業鏈,反把對手甩出幾個身位。莫迪的PLI計劃本是一劑猛葯,奈何印度官僚體系這口鍋,煎什麼葯都得糊。

當印度大儒們聲淚俱下控訴“中國不給湯喝”時,倒讓人想起一則老笑話:鄰居家燉肉香飄十里,自家灶台冷鍋冷灶,最後牙都咬碎了,也就只能罵一句“都怪他肉太香”。中國製造業的崛起,靠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爬科技樹、磨產業鏈的苦功夫,哪是“使絆子”就能解釋的?

說到底,製造業沒有魔法,只有苦學和數學——產業政策得算加減乘除,不能只靠念“贏學咒語”。若印度真想露臉,不如先提上褲子,拉不出屎別總怪地硬,有那閑工夫不如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要總想着用恆河水煮出來的“甩鍋湯”糊弄事,畢竟全球產業鏈的餐桌上,向來只認硬菜。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從“日不落”到“朝不保夕” - 天天要聞

從“日不落”到“朝不保夕”

5月8日,英國首相斯塔默以高調張揚的姿態對外宣稱,英國與美國已在關稅貿易協議的具體條款上達成共識。從協議內容來看,似乎是對英國有利:美國取消了針對英國鋼鐵和鋁產品所徵收的25%關稅,將英國向美國出口的大多數汽車的關稅稅率從原本的27.5%大
昔日盟友反目,歐盟公布對美反制清單 - 天天要聞

昔日盟友反目,歐盟公布對美反制清單

談不攏就動手,現在歐盟的態度簡單明了。當地時間5月8日,歐盟公布對美關稅反制清單,包含美國輸入歐洲的民用飛機、汽車、醫療器械以及農產品、酒類產品等,此前從反制清單中剔除的美國輸入歐洲的波本威士忌等酒類產品也再次“榜上有名”。
27:0,藍營全面潰敗!賴清德無後顧之憂,公開要與大陸唱對台戲 - 天天要聞

27:0,藍營全面潰敗!賴清德無後顧之憂,公開要與大陸唱對台戲

島內藍營面對賴清德全面潰敗,使得後者又有底氣與大陸唱對台戲,但一項舉動凸顯了他的惶恐不安雖然島內藍營舉行了25萬人的“倒賴”大集會,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一邊宣稱要“罷免賴清德”,另一邊卻希望民進黨當局停手,其軟弱性盡顯無疑。而賴清德的姿態很明
漳州高新區舉辦學習弘揚谷文昌先進事迹專題培訓示範班 - 天天要聞

漳州高新區舉辦學習弘揚谷文昌先進事迹專題培訓示範班

閩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王雨欣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5月8日,漳州高新區舉辦學習弘揚谷文昌先進事迹專題培訓示範班,貫徹落實“牢記囑託學谷公、為民造福當先鋒”活動要求,把學習弘揚谷文昌先進事迹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有機結合,引導
漳州高新區領導帶隊調研龍江歲月園區 - 天天要聞

漳州高新區領導帶隊調研龍江歲月園區

閩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陳星彤 游鐘山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5月8日下午,漳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陳建進帶隊調研龍江歲月園區。區領導羅永生,區直有關單位負責人等參加調研。
突發墜機,全部遇難 - 天天要聞

突發墜機,全部遇難

智利聖地亞哥首都大區總統代表貢薩洛·杜蘭8日說,7日失聯的一架醫療救護飛機在該大區庫拉卡維市被發現墜毀,機上6人全部遇難。杜蘭8日向智利媒體通報事故情況時說,這架飛機原計劃從聖地亞哥飛往智利北部城市阿里卡,7日晚失去聯絡。搜救人員當晚展開搜救行動,但強降雨等複雜天氣為搜救帶來困難。直到8日下午,智利空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