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只有“代工”能力?中方好消息接連不斷,在各領域大放異彩,美國副總統無奈承認錯誤,中國現在什麼都會了。
曾經,美國把中國當作自己產業分工中的流水生產線,傲慢地認為中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只能從事低端環節,只會做代工,是給美國“打雜”的一個存在。然而現實很快成為了燙臉的巴掌,扎紮實實地打在了美國臉上,中國的軍工生產力、六代戰機還有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都在大放異彩。原本他們以為的“組裝工”現在卻在多個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美國難免心中意難平。美國副總統萬斯近日就親口承認了錯誤,直言是國際分工和廉價勞動力“毒害”了美國。
長久以來,美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着主導地位,憑藉著先進的科技、強大的金融實力和對高端產業的把控,享受着全球分工帶來的豐厚紅利。美國一直秉持着一種觀念,認為自己穩坐高端產業的“頭把交椅”,其他國家只能在低端領域徘徊。
在這種思維定式下,美國把大量的製造業外包出去,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自己則專註於研發、設計、金融等高端環節,企圖以此來維持其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絕對優勢,輕輕鬆鬆地賺取高額利潤。
就拿蘋果手機來說,美國負責手機的設計,但卻把生產環節放在了中國。這是因為在美國看來,這樣的分工不僅可以降低手機的生產成本,還能把美國工人可以從製造業的“低端崗位”中解放出來,轉而投身設計、編程等高端領域,實現勞動力的升級,進一步鞏固美國在高端產業的領先地位。但很顯然,想象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美國的如意算盤落空了,美國怎麼都沒想到,只是負責製造產品的中國,在設計方面同樣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
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那個只能承接代工訂單的國家,在諸多關鍵領域可謂是好消息不斷。
比如中國的造船業,不僅在船舶建造的數量上位居世界前列,在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上也在不斷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領域實現了超越。
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國同樣大放異彩,下一代核心裝備六代機的研發取得關鍵性突破,展現了中國科研人員攻堅克難的高超本領。此外,還有電磁彈射技術、人工智能等等領域,都能看到中國正在迎難而上,迅速崛起!
很顯然,萬斯已經注意到了美國的問題,但他卻把鍋甩給了國際分工和廉價勞動力。但實際上,美國的問題是自身的戰略定位、產業政策、經濟結構調整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美國長期依賴金融等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投入相對不足,導致製造業逐漸空心化。在國際關係方面,大搞“美國優先、單邊主義”政策,可以說是一種“自我孤立主義”的結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積極擁抱世界,通過開放合作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中國不僅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產品,也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而美方卻仍在“刻舟求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