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炸了蘇賈?俄烏互掐,美國尷尬,和平談判剛開局就被點燃

2025年03月23日14:30:28 國際 4248

近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爆炸,讓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的蘇賈天然氣計量站陷入火海。這座坐落在俄烏邊境線幾百米之內、曾是俄羅斯向歐洲輸氣“最後通道”的關鍵設施,如今化作焦土。而更引人關注的,是事發後俄烏雙方不出所料地“甩鍋”大戰,再次上演。

這場圍繞天然氣設施的襲擊,不只是一場軍事動作,更是一次外交攤牌,一次輿論操控的角力,一次對美國“調解姿態”的赤裸挑釁。

而它的真正目標,或許遠遠不止一座燃燒的計量站那麼簡單。

究竟是誰炸了蘇賈?俄烏互掐,美國尷尬,和平談判剛開局就被點燃 - 天天要聞

誰炸了蘇賈?俄烏相互指責,真相變成迷霧

俄羅斯國防部的官方說法是:烏克蘭蓄意襲擊蘇賈站點,目的是“抹黑美國總統的和平努力”。這種說法乍一聽荒誕,卻恰恰透露出莫斯科的焦慮——他們很清楚,美國已經開始在幕後對俄烏雙方施加壓力,推動停火與談判。俄羅斯暗示烏克蘭此舉,意在“給美俄關係上眼藥”。

從俄羅斯的敘述邏輯看,他們不僅在說“烏克蘭炸了”,還順便把責任引向華盛頓:看,澤連斯基連你們總統的面子都不給。再加上一句“保留對稱回應的權利”,俄羅斯外交部不動聲色地在為接下來的報復鋪路。

而烏克蘭方面的反應同樣迅速而強硬。烏軍總參謀部在telegram上回懟:“這座站點一直都是俄羅斯人自己炸的,三天前他們就朝那裡發射導彈了。”同時,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也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諷刺:“俄方裝作在遵守停火,結果還在製造假新聞。”

兩邊都在指責,真相呢?已經被高空爆炸的濃煙與地面硝煙徹底吞沒了。

我們看到的,是兩國利用這次襲擊事件,各自對內動員、對外甩鍋,為下一階段的軍事與外交博弈加註籌碼。

被炸的,不止是計量站,還有歐洲的神經

蘇賈站點的地位絕非一個邊境哨所那麼簡單。它是俄羅斯天然氣通過烏克蘭向歐洲輸送的最後一條管道樞紐。儘管烏克蘭已經在2025年1月1日終止了相關合同,天然氣不再通過此站向歐洲供應,但這座設施依舊象徵著一個舊時代的殘餘——那是一個歐洲仍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時代。

如今,它的毀滅不僅是對俄羅斯能源外交的又一次重擊,也是一種徹底斷裂的象徵。更重要的是,它擊中了歐洲的“天然氣創傷後綜合征”。

回顧2022年北溪管道被炸,到今天蘇賈遭襲,歐洲天然氣安全的“地緣神經”已變得高度敏感。雖說現在歐洲早已四處採購lng、轉向多元化能源進口,但每當類似設施遭襲,都會重新提醒他們:能源從來不僅是經濟問題,它是地緣政治的血脈。

更諷刺的是,爆炸發生的時間點,恰逢美方剛剛建議雙方“暫停對能源基礎設施的攻擊”。一邊是“外交建議”,一邊是爆炸火光,這場“外交與戰火共舞”的戲碼,演得既殘酷又荒謬。

美式調停與東歐棋局:這場火燒給誰看?

俄羅斯這次特彆強調“烏方此舉是為了破壞美國總統的和平倡議”。乍一聽,像是在挑撥美烏關係,實際上則是用“投訴式戰術”來拉攏美國。

2025年3月18日,普京與特朗普通了電話。在這場長時間通話之後,克里姆林宮宣稱:願意“暫時停止對烏克蘭能源目標的打擊”,但仍未就更廣泛的停火達成一致。

換句話說,俄羅斯在做姿態:我聽美國的勸了,但你得看烏克蘭願不願配合。而澤連斯基方面也順勢表示支持對能源設施的打擊暫停,卻沒說別的。

這就是外交上的“互踢皮球”戰術:沒人明確說“我願意停火”,但都在“釋放善意”。而當蘇賈爆炸這一槍響起,俄羅斯第一時間就高調指責烏克蘭,實際上是在對美國說:“你看,他不配合,不是我。”這是典型的“先下手為強”的敘事塑造。

而下周即將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的談判,也為此增添更多懸念。美方預計先與烏克蘭談,再與俄羅斯談,這種“隔空博弈”模式,實際上是拜登政府遺留外交架構的延續,如今被特朗普團隊接手繼續推進。

澤連斯基的困獸之鬥,普京的談判籌碼

站在烏克蘭的角度看,這次庫爾斯克地區的行動,是他們在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的背景下,最後一場有效的地面反攻。

自2024年8月烏軍短暫突入庫爾斯克州以來,蘇賈一直在烏克蘭實際控制下,直到俄羅斯宣布在本月重新“收復”該地區。

換句話說,這場突襲本身,就像是烏克蘭手裡為數不多的籌碼之一。而蘇賈的毀滅,無論是不是烏軍動手,對烏克蘭而言,都意味着它失去了這個籌碼。是自己炸了、還是俄方自導自演毀掉了這個“佔領點”,背後的邏輯都指向一個現實:烏克蘭手裡的牌在變少。

而普京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在戰場上奪回蘇賈后,再在國際輿論上塑造“烏方破壞和平努力”的形象,等於雙贏。他希望美國在利雅得的談判桌上,不再把烏克蘭當成“受害方”而是“麻煩製造者”。

反觀澤連斯基,面對國內持續戰爭的消耗、國際輿論的壓力和西方軍援的趨緊,他需要製造戰果、製造新聞、製造談判籌碼。而攻擊蘇賈,恰恰符合這一需要。可惜,這一次他可能失手了。

誰才是這場火背後的操盤手?

所有人都在問:誰炸了蘇賈?其實,更關鍵的問題可能是:誰從這場爆炸中得利?

如果是烏克蘭動手,他們可以說是“毀掉俄羅斯的能源象徵”,同時撕破停火談判的面具,讓西方繼續支持他們戰鬥到底。但風險同樣巨大:破壞美方形象,失去談判信任。

如果是俄羅斯自導自演,那他們的邏輯清晰得多——通過一場“精心安排的受害劇本”,把“烏克蘭=破壞和平者”的形象貼緊貼牢,然後在談判桌上索取更多。

但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這場襲擊不是由“國家指令”完成,而是某個基層戰術單位、或是某場操作失控所引發。而高層們只是立刻反應,借勢炒作,將事故包裝成戰略機會。

在信息戰時代,真相本身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誰掌握了解釋權。

寫在最後:燃燒的不只是管道,還有規則的灰燼

蘇賈站點的燃燒,是一場軍事行動的延續,更是一場外交劇的高潮。

俄烏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年,原本清晰的前線與後方、戰區與外交場已徹底模糊。攻擊一個廢棄的天然氣樞紐,也能引爆一場全球輿論地震。因為在這場戰爭中,能打的不只是坦克和導彈,還有新聞、社媒、會議桌上的冷笑和斜眼。

而美國的調停角色,也日益暴露出尷尬與疲態。特朗普剛剛完成一次“電話勸說”,蘇賈就炸了。無論是誰幹的,這一巴掌都響亮得讓華盛頓臉疼。

誰在撒謊、誰在表演,誰在操控火光背後的鏡頭?這一切或許終將無從追查。但可以肯定的是:燃燒的,不只是那座計量站,更是大國之間已經搖搖欲墜的信任與規則。

而我們這些在屏幕前遠觀戰火的局外人,也只能一次次在迷霧中,看着真相被重新編排、包裝、販賣,然後吞下“官方聲明”這顆安慰劑,繼續等待下一場爆炸的到來。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中俄就應對美加征所謂“對等關稅”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 天天要聞

中俄就應對美加征所謂“對等關稅”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5月8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莫斯科會見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列舍特尼科夫,圍繞落實中俄升級版投保協定、加強經貿投資合作、應對美加征所謂“對等關稅”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王文濤表示,在兩國領導人的戰略引領下,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持續深化
從“日不落”到“朝不保夕” - 天天要聞

從“日不落”到“朝不保夕”

5月8日,英國首相斯塔默以高調張揚的姿態對外宣稱,英國與美國已在關稅貿易協議的具體條款上達成共識。從協議內容來看,似乎是對英國有利:美國取消了針對英國鋼鐵和鋁產品所徵收的25%關稅,將英國向美國出口的大多數汽車的關稅稅率從原本的27.5%大
昔日盟友反目,歐盟公布對美反制清單 - 天天要聞

昔日盟友反目,歐盟公布對美反制清單

談不攏就動手,現在歐盟的態度簡單明了。當地時間5月8日,歐盟公布對美關稅反制清單,包含美國輸入歐洲的民用飛機、汽車、醫療器械以及農產品、酒類產品等,此前從反制清單中剔除的美國輸入歐洲的波本威士忌等酒類產品也再次“榜上有名”。
27:0,藍營全面潰敗!賴清德無後顧之憂,公開要與大陸唱對台戲 - 天天要聞

27:0,藍營全面潰敗!賴清德無後顧之憂,公開要與大陸唱對台戲

島內藍營面對賴清德全面潰敗,使得後者又有底氣與大陸唱對台戲,但一項舉動凸顯了他的惶恐不安雖然島內藍營舉行了25萬人的“倒賴”大集會,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一邊宣稱要“罷免賴清德”,另一邊卻希望民進黨當局停手,其軟弱性盡顯無疑。而賴清德的姿態很明
漳州高新區舉辦學習弘揚谷文昌先進事迹專題培訓示範班 - 天天要聞

漳州高新區舉辦學習弘揚谷文昌先進事迹專題培訓示範班

閩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王雨欣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5月8日,漳州高新區舉辦學習弘揚谷文昌先進事迹專題培訓示範班,貫徹落實“牢記囑託學谷公、為民造福當先鋒”活動要求,把學習弘揚谷文昌先進事迹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有機結合,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