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以來,多國領導人輪番到訪白宮,而韓國代總統崔相穆至今未能接通與特朗普的電話。更令這個美國盟友感到焦慮的是,拜登政府今年1月初將韓國列入美能源部“敏感和其他指定國家名單(SCL)”的“最低”類別,不僅未事先通知,韓國政府被蒙在鼓裡兩個多月,3月14日由韓國媒體向美能源部提問才得到證實。
據央視新聞報道,這份“敏感國家”名單生效日期為4月15日。來自“敏感國家”的研究人員如果要在美國能源部相關設施或研究機構工作,以及參與相關研究時,必須經過更嚴格的認證程序。
據韓聯社17日報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安德根準備訪問美國,了解韓國被列入美能源部“敏感國家”名單的理由,並請求美方將韓國移出名單。但這難掩韓國高層外交失能的現實。
壞消息接二連三,據韓國國際廣播電台3月17日報道,美國國防部部長皮特·赫格塞思就職後的首次印太訪問行程“跳過”韓國,他原定於本月下旬的訪韓計劃被取消。
目前,韓國總統尹錫悅彈劾案的判決懸而未決,擅長貿易與外交的總理韓德洙的彈劾案也尚無定論,韓國是否會提前大選、會否出現政權更迭,韓美同盟關係何去何從,這一切都陷入不確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李枏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韓國發生戒嚴事件後政壇陷入混亂,美國通過將韓國列入“敏感國家”的做法可對其進行更多監控和約束,防止朝鮮半島出現不穩定狀況或突發危機。目前特朗普對韓國持觀望態度,當中有多重用意,但對韓國政府而言,無法直接接觸和了解特朗普政府是最擔心和恐懼的事。”
入榜“敏感國家”兩個月不自知
根據美國能源部官網2017年發布的文件,“敏感國家”是出於政策原因需要特別考慮的國家和地區。基於國家安全、核不擴散、地區不穩定、經濟安全威脅或支持恐怖主義等因素,特定國家和地區可能會被列入名單,中國、朝鮮、俄羅斯、以色列等國都在名單中。
據《韓民族日報》報道,美國能源部下屬的研究機構3月初收到相關通知,要求為4月15日將生效的“敏感國家”名單做準備,名單中包括韓國。3月10日韓媒曝光此消息,韓外交部對此回應稱,“正在與相關部門核實情況。”韓國國家安保室對於是否知曉這一情況的問題未予回應。
韓國外長趙兌烈3月11日出席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全體會議時回答稱,“似乎目前還沒有最終確定。我們正在根據非官方的報告來了解情況。”直到3月14日,美國能源部發言人在回答韓聯社記者的提問時證實,拜登政府今年1月初將韓國列入“敏感國家”名單,尚未對韓國施加新的限制措施。
韓國政府措手不及,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安德根計劃本周訪美,並在溝通與美國能源部長賴特進行會見。安德根2月底剛結束訪美,當時韓方未提“敏感國家”一事。
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稱,在因總統彈劾導致領導力缺失的時期,不得不指責韓國外交部、駐美大使館、國情院在把握美國動態方面的失職,以及產業通商資源部等相關部門的不作為。
美方未知會韓國政府,也未解釋為何決定將韓國列入“敏感國家”名單。美能源部發言人表示,被列入名單並不一定表明與美國存在敵對關係。韓國外交部17日表示,經與美方確認,此舉出於對能源部旗下研究機構安全管理問題的考量,而非外交政策問題。
李枏指出,在拜登政府看來,尹錫悅政府對朝鮮實施軍事上“先發制人”的強硬政策,同時韓國國內自主擁核的聲音越來越高等變化,使得美國政府擔心同盟出現難以控制的局面,因此決定採取更嚴格的方式來加以監控和約束。美方沒有及時告知韓國,且尚未採取實質性限制措施,體現出美國不想傷及同盟關係,但同時又可以對其動向加以嚴重關注。
約束不安的“擁核”聲音
尹錫悅政府上台後,朝鮮半島形勢驟緊,韓國人越來越對美國“核保護傘”的信任度下降,“擁核論”的聲音漸高。從2023年開始,尹錫悅多次公開討論擁核的可能性,他在2024年2月的採訪中說,“韓國擁有迅速研發核武器的能力,但不擁核武符合國家利益。”
回顧韓國歷史,朴正熙政府曾在20世紀70年代考慮過發展核武器,當時甚至實施了一項秘密計劃,暗中與法國進行了接觸。但美國發現後對韓發出通牒,核計劃被迫中斷。之後,前總統全斗煥、盧泰愚時期也有過核開發相關的一些動作,但沒有得到實質性進展。
尹錫悅政府任內,擁核論再度被炒熱,觸動了拜登政府的敏感神經。在去年7月北約峰會上,美韓舉行雙邊首腦會談,拜登再次以承諾“安撫”韓國。兩國領導人在會上發表《韓美關於朝鮮半島核威懾核作戰指南的聯合聲明》,並指出若朝鮮對韓國實施任何核攻擊,都將面臨立刻、壓倒性、果斷的反制措施。在此之後,尹錫悅同年11月接受美媒採訪時被問及有關韓國研發核武的問題,完全未提擁核可能性,稱韓國將嚴格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這與半年前的表態形成對比。
然而,轉折發生在去年12月3日,尹錫悅突然宣布緊急戒嚴。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當天晚些時候發表聲明,稱美國事先並未收到有關通知,對韓國的局勢發展深感擔憂。《華盛頓郵報》稱,戒嚴事態讓人對美國親密盟友的政治前途深感不安,也讓人對美韓日安全合作協議感到擔憂,該協定是拜登標誌性外交政策成就之一。美國官員稱,尹錫悅是“我們地區戰略的支柱之一”,他的政治前途仍充滿疑問。
2024年的最後一天,首爾西部地方法院對尹錫悅發出逮捕令,韓國政局動蕩加劇。今年1月,拜登政府決定將韓國列入“敏感國家”名單。美國能源部強調,美韓兩國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沒有新的限制。
韓方輿論並不樂觀。首爾大學統一和平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張容碩對韓媒指出,韓國一旦被列為“敏感國家”,與美國在尖端技術領域的整體合作將變得極其困難。他曾在國家安保室負責技術與網絡安保事務,指出“由於敏感國家名單由美國能源部與其他情報機構共同管理,韓國很難應對”。
特朗普政府一直“晾着”韓國
“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優先’政策之箭已經開始瞄準韓國。”韓國代總統崔相穆上周在內閣講話中明確表達了擔憂,因為特朗普3月5日在國會講話中聲稱,韓國徵收的關稅是美國的四倍。
崔相穆近日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如果有機會,他將強調韓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是暫時的”。此外,韓方還將提供韓國在造船方面的專業技術,這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個既定優先事項。
可以觀察到,韓美雙方未能就關稅等問題進行外交渠道的溝通。韓國外交部、國防部長的訪美都尚未能成行。在此背景下,韓方仍希望通過媒體向特朗普政府表明其可以做出努力。
據《朝鮮日報》報道,特朗普第二任期內,截至3月17日美方尚未有部長級官員訪韓,韓國政府有關人士透露,原定於3月下旬的美防長訪韓計劃被取消。
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將在3月末訪問關島、夏威夷、日本、菲律賓等美軍在印太地區的主要基地和盟友。美方原本考慮將韓國納入行程,不過最終取消。韓媒分析稱,韓國國內政治的不確定性是美國決定取消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一直‘晾着’韓國。”李枏說,首先特朗普從心底里“看不起”韓國,在競選期間曾稱韓國為經濟上的“賺錢機器”,而且他目前亟待處理的事項較多。此外,這也是特朗普的一種“交易方式”,先讓韓國自己去想能做什麼、怎麼做,使談判對手陷入焦慮和緊張狀態,在未來談判中,美國可以佔盡優勢。
另外,尹錫悅彈劾案尚未判決,如果彈劾通過,意味着韓國將提前大選並組建新一屆政府,屆時將對美韓同盟進行定位,而保守勢力和進步勢力在對美政策上存在微妙的差異,尤其是在經濟政策上,因此特朗普政府現在與韓國政府接觸和談判的結果,可能會被新政府推翻。
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對韓冷淡,對朝相對熱情。3月13日,特朗普在白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舉行會談時被媒體問及朝核問題,他稱朝鮮“顯然是一個擁核國”,再次使用了與美國政府此前官方立場不同的措辭。特朗普還表示,他和朝鮮領導人的關係仍然良好。
李枏分析稱,如果美方要重啟美朝對話,就要創造出“良好氣氛”,面臨朝韓關係高度對立的狀態,美國也希望通過對韓國保持疏遠可以把朝鮮拉回談判桌。如果朝美啟動對話,相比於第一任期里的那種“大交易”,特朗普可能更願意推動一些“小交易”,比如朝鮮如果答應停止開發洲際導彈、停止核活動,美方將中止或降級美韓軍事演習,或解除部分對朝制裁。
不過,特朗普釋放出來的所謂善意,是否足以將朝鮮拉回到談判桌上來,仍然要打個問號。新華社援引朝中社10日報道,朝鮮外務省報道局9日發表新聞公報,譴責美國和韓國舉行“自由之盾”大規模聯合軍演。朝美政治軍事對抗格局因美國針對朝鮮的戰爭玩火行為而更接近爆發臨界點,其對抗模式也變得更加危險。
原標題:韓國後知後覺成美國的 “敏感國家”,尹錫悅彈劾案混亂引發盟友危機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新華社/路透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