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譜先生繼承大統以後,早就揚言要收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他的理由簡單粗暴:巴拿馬運河是美國負責開鑿運營的,所以就應該回歸美國。
當然了,我們都知道不靠譜先生的嘴巴沒個把門的,畢竟他之前還曾放出話來,要吃掉加拿大,吞併格陵蘭。但是巴拿馬運河這件事,還真有操作的空間,為啥?因為巴拿馬沒能力和美國抗衡。
巴拿馬基本也不可能拉來足以和美國匹敵的對手支持自己,保住運河的控制權。所以如果美國不講道理,巴拿馬當局只能抓瞎。
不靠譜先生作為一位商人總統,所乾的一切事情,基本都是為了鈔票。很明顯,控制巴拿馬運河,可以為美國節省不少鈔票,甚至還能掙錢。所以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會在任期內對巴拿馬運河下手。
巴拿馬運河和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十分類似
最初負責開鑿巴拿馬運河的,並不是美國,而是法國。英法這兩個海上列強,19世紀時在全球的戰略布局還是很厲害的。
法國人除了開鑿了巴拿馬運河,其實也開鑿了蘇伊士運河。現如今這兩大運河都成了全球十分重要的航運通道。
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這條運河,歐亞的海上貿易就必須要經過好望角,繞非洲大陸轉一圈,其時間成本要多得多。
巴拿馬運河主要服務的對象則是美洲大陸。1879年,曾負責開鑿蘇伊士運河的法國實業家雷賽布,再次接下了開鑿巴拿馬運河的工程。
雷賽布忽視了巴拿馬地峽當地的惡劣環境,導致開鑿工程嚴重受阻,且傷亡巨大。最終在開鑿了運河四分之一長度後,該公司破產,工程不得不宣布暫停。
緊接着,美國才接手該工程,在1904年動工開鑿,於1914年一戰爆發期間正式開鑿完成並且通航。這條運河大大縮短了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航運距離,所以對美國的好處是肉眼可見的。
為了更好地控制運河,美國還在1903年幫助巴拿馬擺脫了哥倫比亞的控制,正式取得了獨立。巴拿馬為了獨立,所要付出的代價則是與美國簽訂條約,永久交出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
英法當年開鑿、運營蘇伊士運河,和美國運營巴拿馬運河的情況十分類似。不過蘇伊士運河畢竟在埃及國土之上,所以1952年開始,埃及推翻了法魯克王朝後,便開始向英法索要運河控制權。
這種事關利益之爭的事情,談判桌上解決不了,就只能靠戰爭解決了。最終雙方爆發了爭奪蘇伊士運河的戰爭。埃及雖然戰敗,但埃及在國際上得到了美蘇的共同支持,因此英法不得不放棄了蘇伊士運河。
巴拿馬想要奪回巴拿馬運河,如果不經歷一場大戰,那就只能寄希望於美國人可能會講道理了。戰爭是不可能打的,巴拿馬根本不夠美國玩的,但是巴拿馬人懂得堅持。
在巴拿馬當局的軟磨硬泡數十年後,1977年美國人還真鬆口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在國際上的聲譽還是不錯的,比較講道理。在他的主持下,美國廢除了過去的不平等條約,在1999年徹底將巴拿馬運河還給巴拿馬。所以在新世紀到來之前,巴拿馬便已經奪回了運河的控制權。
李半城在這個時候賣出巴拿馬運河的港口,有避險目的
據統計,從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以來,一直到1999年年底,一共有82.5萬艘船隻通過巴拿馬運河,佔全球貿易貨運量的4.3%左右。
而且從1920年到1980年這段時間,美國從巴拿馬運河獲取的利潤,高達450億美元。過去的美元比較值錢,所以美國人捨不得放棄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十分正常。
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沒了壓力,發展勢頭十分迅猛。他們在全世界布局各種軍事基地,同時帶來的負面問題就是花錢如流水。
所以30多年下來,美國的債務已經非常嚴重了,可支出還在不斷增加。要這麼搞下去,這艘大船非得沉了不可。有理想,懂布局,搞戰略,這些都沒問題,問題是,一切都要腳踏實地才能實現。光懂得搞上層建築,卻忽略了經濟基礎,那事情可就大了。
美國一直倡導美元霸權的原因就在於此,如果美元失去了全球貨幣的屬性,那他們超發貨幣就無法讓全球人一起承擔,在巨額的債務面前,所有的戰略布局將顯得毫無意義。
在這種情況下,不靠譜先生被選了上來,或多或少也能體現他們的民意,至少先想辦法搞點錢,讓這艘船繼續開下去。
因此,美國奪取巴拿馬運河這個下金蛋的雞,概率是非常大的。
首先,巴拿馬運河的確很掙錢。
其次,巴拿馬運河歷史上是美國的資產。
此外,美國硬要,巴拿馬沒能力阻止。
還有,巴拿馬運河距離美國非常近,幾乎在他們的勢力範圍之內,外人很難插手。
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全都具備了,就看美國啥時候的動手了。因此李半城在這種情況下出售其名下的巴拿馬運河港口,也就說得通了。這明顯是在緊急避險,以防美國來一場零元購,到了那時候,身為中國人身份的李半城,極有可能血本無歸。
為啥全球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都給賣了
其實這次出售的巴拿馬運河的港口,指的是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這2個港口。這2個港口只是李半城這次港口買賣的一小部分,他出售的是全球23個國家在內的43個港口。
這就比較有意思了,如果說,李半城是擔心美國零元購巴拿馬運河,與美國貝萊德資本談妥了脫身之計的話,才賣掉了巴拿馬運河的港口,那麼剩下的41個港口又是怎麼回事呢?
接手李半城這43個港口的貝萊德資本,其背後實際上就是美國的猶太財團。也難怪很多網友認為,李半城身為中國人,不顧大局,在關鍵時刻只知道利益,不知道民族大義。
他們認為,李半城將遍布歐亞美等洲的重要港口,都出讓給美國的猶太財團後,無疑是加強了美國在世界航運上的控制能力。
本來中美之間就貿易問題已經出現了不少矛盾,如果美國進一步掌控國際航運,對中國來說,是否存在航運遏制的目的?這是否也是貿易戰中的一環呢?
從李半城的角度來看,貿然出售這些港口,等於是放棄了未來數十年的收益,這買賣單純從利益上來說,未必划算。可他偏偏這麼幹了,說明他聞到了什麼味道。
你可以懷疑李半城的人品,但絕對不要懷疑人家的信息來源和眼光。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緊急避險這一招,被他玩得爐火純青。要麼是把損失降到最低,要麼是有其他項目的收益超過這些港口,否則人家能捨得放棄這麼多核心資產么?
對巴拿馬來說是好消息
一言不合就把問題上升到民族和國家層面,不得不感嘆,咱們國家的老百姓,是有很不錯的政治嗅覺的,這和改開之前的數十年“歷練”,有着莫大的關聯。比如說李半城這事兒,很多人就會聯想到美國未來會用這些黃金水道的港口,來卡脖子。
不過李半城作為一個商人,第一想法應當是自身利益最大化。雖然他已經97歲高齡了,但似乎對賺錢依舊非常感興趣,也不知道咋保養的,看樣子這麼大年紀了,腦瓜子還非常靈活。
從商人的角度來看,在這個時候出售這麼多港口,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他是否在其他地方有新的布局?讓子彈飛一會兒,至少他沒有把自己在中國的港口股份賣出去,並沒有和祖國徹底切割。而且,很多人說,為啥不賣給國企。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出售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那麼出售給誰,李半城有的選嗎?
一般這類港口,為了保障全球航運的暢通自由,很少會允許國家層面出資購買的。也就是說,民企購買,純粹是為了掙錢。國家資本購買,就有企圖控制的嫌疑了,一般主權國家很少會出讓這方面權益。
這事兒對巴拿馬方面來說,算是鬆了口氣。因為過去美國指責中國有控制巴拿馬運河的嫌疑,主要就是李半城的和記黃埔在這裡有兩個十分重要的港口,因此美國有了收回巴拿馬運河的想法。現在李半城把這兩個港口給賣了,不靠譜先生還能找到其他理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