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剛把手伸到俄後院,普京就反擊了,美國後院要“起火”了

2024年04月20日14:45:15 國際 1051

這段時間,俄羅斯後院沒少起火。法國亞美尼亞出口武器、亞美尼亞擁抱美歐之後,俄軍選擇了離開納卡。在美國及其盟友煽風點火的情況下,格魯吉亞還爆發了大規模抗議。差不多有2萬名抗議者走上街頭、不讓議會通過所謂的“俄羅斯法案”。

即便是哈薩克斯坦,也選擇了與吉爾吉斯斯坦“另組聯盟”,遠離俄羅斯的意味非常明顯。

法新社透露,北約軍事專家將前往烏茲別克斯坦。當下,北約正在努力拉攏與俄羅斯有過密切合作的勢力,比如中亞五國。

從東歐到高加索,再到中亞,北約試圖組建反俄聯盟、孤立俄羅斯的傾向,明眼人一看便知。俄羅斯也知道,美國想要用“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去封鎖與擊垮俄羅斯。

在美國不斷挑撥離間的情況下,俄羅斯選擇了以牙還牙。

北約剛把手伸到俄後院,普京就反擊了,美國後院要“起火”了 - 天天要聞

俄羅斯外交部表示,只要美國在全球任何地方部署中短程導彈,俄羅斯就會暫時放棄在本土部署這種武器的決定。

俄羅斯釋放的信號很明確:來而不往非禮也,美國在本土之外的任何地方部署中短程導彈,都會遭到俄羅斯的反擊。作為回應,俄羅斯將採取類似行動。

言下之意無非就是:美國將手伸到俄羅斯後院,或者在美國之外的任何地方部署中短程導彈,必然會遭到反噬。

問題來了:為了威脅美國,俄羅斯會在哪裡部署中短程導彈?答案不言而喻,幾乎只能在美國後院的親俄國家。

北約剛把手伸到俄後院,普京就反擊了,美國後院要“起火”了 - 天天要聞

為了防範美國,部分美國鄰國,應該會歡迎俄羅斯的中短程導彈。但毫無疑問的是,白宮不會接受這一結果。如果俄羅斯導彈現身美國後院,擔心美國安全面臨威脅的白宮,必然會用實際行動警告俄羅斯,以及敲打對俄羅斯遞交投名狀的鄰國。

俄羅斯的想法很簡單:美國能做的事,俄羅斯也能做到。既然美國不顧俄羅斯感受、隔三岔五就要在俄羅斯後院挑事,俄羅斯為什麼要忍氣吞聲,而不是反制美國?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非洲,俄羅斯獲得了一些優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尼日爾要驅逐美軍與法國士兵,卻對俄羅斯拋出了橄欖枝。

4月20日,據俄新社透露,美國證實,接下來幾個月,1000名美軍將離開尼日爾。19日,就撤軍這件事,美國與尼日爾達成了協議。

北約剛把手伸到俄後院,普京就反擊了,美國後院要“起火”了 - 天天要聞

在這之前,俄羅斯軍事顧問已抵達尼日爾,目的是為了幫尼日爾增強防空實力。普京透露,俄羅斯將與尼日爾加強軍事合作。

換句話說,美軍不情願地離開了尼日爾,俄羅斯卻得到了想要的結果。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美國不心碎才怪了。

最後,且聊點粗淺的看法吧。

俄烏衝突爆發之後,擔心成為第二個烏克蘭的俄羅斯鄰國,比如哈薩克斯坦與亞美尼亞,都在有意無意地遠離俄羅斯。對此,俄羅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卻又無可奈何。

北約剛把手伸到俄後院,普京就反擊了,美國後院要“起火”了 - 天天要聞

普京很清楚,俄羅斯輸不起這場戰爭。如果俄軍兵敗烏克蘭,等待俄羅斯的,將是牆倒眾人推。反俄力量會一起對付俄羅斯,美國也會藉機煽風點火、讓俄羅斯陷入孤立。等到那時,俄羅斯甚至有可能面臨分裂危機。

為了維護俄羅斯的利益,確保俄羅斯不敗,普京必然會使出渾身解數。如果戰況急轉直下、烏克蘭佔據絕對優勢,俄羅斯真有可能會把心一橫、讓美國後院起火。普京會用行動告訴美國,如果俄羅斯的日子過不好,那麼美國的日子也別想好過。

針尖對麥芒的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美國應該清楚,將俄羅斯推向懸崖邊緣,有可能會遭到反噬。在恰當的時候給俄羅斯一個借坡下驢的機會,才是真正的明智之舉。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韋韜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代主席 - 天天要聞

韋韜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代主席

韋韜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代理自治區主席。廣西日報消息,7月3日下午,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在廣西人民會堂舉行。會議決定任命韋韜為自治區副主席,並決定其代理自治區主席。韋韜(資料圖)7月1日消息,中共中央批准:韋韜同志
聶傑英,任區委副書記 - 天天要聞

聶傑英,任區委副書記

6月28日,北京市朝陽區召開全區領導幹部大會。會議宣布中共北京市委決定:文獻同志不再擔任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員會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吳小傑同志任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員會書記,聶傑英同志任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書記。
為狙擊“大而美”法案,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在表決前講了5個多小時,還沒停… - 天天要聞

為狙擊“大而美”法案,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在表決前講了5個多小時,還沒停…

【文/觀察者網 齊倩】歷經一波三折,特朗普政府力推的“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終於在國會眾議院通過程序性投票,正式進入表決環節。然而,截至目前,該法案的命運仍懸而未決。當地時間7月3日早,眾議院共和黨籍議長邁克·約翰遜稱,他預計眾議院將在“8點至8點30分左右”表決通過這項法案。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