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法國政府日前在國際上呼籲西方“出兵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事件引發了很大反響,這也使得馬克龍處於輿論的漩渦。實際上早在2022年就有立陶宛等一些小國的官員鼓噪要求北約對俄羅斯“動手”,幫助烏方驅逐俄士兵,但小國的發聲不值一提;馬克龍是西方几個大國之中首個提出類似危險言論的領導人,儘管其他國家還沒有同意。法國此舉也被認為是“最支持烏克蘭”的表態之一,不過對於馬克龍的要求,澤連斯基也在3月上旬回應表示,烏克蘭暫時不需要外來駐軍。
消息稱,在東歐國家一邊激憤地喊着要“幫助烏克蘭到底”的口號同時,他們仍在對烏執行糧食限制流入。自俄烏衝突之後俄羅斯封鎖了烏克蘭海上對外出口渠道,烏方大部分糧食只能經過陸路運輸;但烏克蘭糧食的差價和歐洲國家過大,當地糧商爭相購買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農民的利益。所以為了保證自己的糧食買賣,在2023年秋季波蘭、匈牙利等五個國家一起封鎖了烏克蘭糧食的售賣權,烏政府幾乎唯一的大額收入受到損失。對此澤連斯基曾一度非常不滿,指責這些國家幫助烏克蘭的“決心”遠遠不夠。
18日,歐洲“政客”新聞網曝光法國已加入波蘭限制從烏克蘭進口農產品的呼籲,和東歐國家一起阻止對烏克蘭糧食運輸續約。關於這件事的起因可能是法國境內的農民抗議運動,也有可能是法國對烏克蘭“勒索援助”的不滿,但他們站隊東歐勢必破壞將基輔與歐盟的自由貿易權再延長一年的談判。歐盟委員會在之前一直“道德施壓”成員國,要求對烏克蘭農產品實現自由貿易,還告訴後者如果他們不同意的話,烏克蘭可能受到12億歐元以上的巨額損失。
分析人士表示,馬克龍一方面喊着要“不惜出兵支持基輔”,另一方面對於烏克蘭想出口農產品的要求都退避三舍,看起來非常矛盾。其一是因為法國知道出兵這件事“概率渺茫”,如果他們要通過北約體系的話,則要求更多國家表決,其中還要美國拍板同意,無論如何喊口號都是難實現的;其二是糧食問題是法國的切身利益,烏克蘭的低價糧食傾銷到法國會帶來本地糧農“無法生存”,這些他們如果不反對的話就真的會實現了,顯然更為緊迫。
值得一提的還有,因為美國的援助法案持續凍結,歐盟和美國在本月中旬商量為烏克蘭暫時“湊”了50多億美元,大部分金錢仍然是通過武器裝備的方式折算的。這次事件如果波蘭和法國鬆口不同意,烏方大概率是要面臨糧食難以通行的損失,歐盟對他們的態度也越來越差。對此有評論稱:“西方國家在這些事情上從來不掩飾他們的虛偽,很大概率歐洲和美國只是需要一個‘打手’而已,至於這個打手還想要賣他們東西賺錢,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