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2023年10月06日09:42:10 國際 7989
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

在這個8天長假里,本是一樁大好事的“南陽迷笛音樂節”,卻在最後時刻,出現了當地一些群眾群搶群盜物品的事件,這顯然會令好心沒得到好報的南陽人非常尷尬和憤怒,此後的相應處理與回應,雖然能看出南陽各方面的補救之努力,但其中仍有一些問題,非常值得重視與警醒!

對於此事件,南陽當地人、更包括所有中國人,其實都不應轉移或混淆了此事件中深層次的重點——那就是對於如此很“朋克”的農耕文化之成分,仍要進行深刻反省,關鍵一點,就要是剜除其中的一大“膿瘡”:“法不責眾”思維,堅決給這些當代“朋克農民”,打上瓷實的“法治”補丁!

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

南陽當地的各方面機構在事發後,非常疾速地抓住了發布虛假視頻,產生了鼓動效應的造謠者——如對發布“好多帳篷誰需要過來拿”不實信息,煽動誤導村民的陳某,已依法刑事拘留;還對發布“碗口粗的電纜被偷了”謠言的張某某(網名“老talk”)依法開展調查等……這些當然值得讚揚,但是,這些雖然值得肯定的工作,仍然不應成為此事件中的最大焦點!

畢竟,虛假“鼓動拿帳篷”,並不代表看到人家的身份證、手機、電腦等物品,就可以當著拍視頻者的面,竟然說出“沒有人在就可以……”之類無知且無法無天的話吧?

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

所以,在快速解決了製造謠言者後,更應該將重點放到懲治違法偷搶財物的人身上——而不能從上到下,都受制於所謂的“法不責眾”思維,就此再放這些偷搶者一馬,如此“放虎歸山”產生的負面效應產生後,可以說,此類事件仍將會繼過去和今天之後,不斷地再次於未來重複發生!

這從過往的搶奪事故車上散落的財物案,公開搶拿他人地里的瓜果案上,都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印證!

這次的“迷笛音樂節”,本是發源於民間的地下搖滾音樂,而搖滾音樂的精神靈魂,有一個很洋氣的名詞表達——“朋克”。

所謂“朋克”的內涵與精神中,在前期,它就是一個“流氓、地痞”的指代,後期則發展為“自我、自由、眼中無他、無所畏懼”的精神。

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

但是,像這次的音樂節組織者在回應網絡上的不同言論時,竟公然回罵難聽的字眼,還對媒體稱這正是“迷笛音樂”的本質特點云云,其實也都有這種“朋克”思維的影子。

其實,這種“朋克”的含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與南陽當地——其實也包括了我們全中國——的農耕文化,產生出不少相對應的成分,即過於不受規則約束,甚至會產生無法無天的“法不責眾”思維,這些顯然更值得我們警惕和反省!

在過去的漫長歷史中,像鄉里之間的集體械鬥現象;以及“佔山為王”的盜賊集群現象;甚至是近現代的軍閥割據現象等,其實都有我們的農耕文明中,這種“法不責眾”思維的體現。

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


但如今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明確提出了“法治中國、法治社會、法治政府”等的全面法治建設思想,這時候,我們就不能再對主要殘存於農耕群體中的“法不責眾”思維過於妥協,不能為了所謂的“維穩”,讓參與群搶群盜的人,仍能再一次地僥倖逃脫法律的制裁。

如果對於這些“法不責眾”思維的人群過於“綏靖”,就等於縱容這些無法無天者,其所產生的壞之效應,其產生的後果,就更難預測,發展到極致時,甚至對社會和國家極具破壞性!——歷史其實早已證明了這一點!

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

我們確實能夠理解南陽方面為了當地的形象,在打擊此案中所有違法者時所做的努力,但是,不論是當地的各個方面和機構,還是我們社會的所有人,都不應模糊和轉移了此事件的最大焦點:那就是對於如此“朋克”的農耕文化中的一大缺陷:“法不責眾”思維,決不能予以妥協與放過,一定要堅決打擊其中的所有違法行為,都能做到刻不容緩、決不手軟才行!【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音樂節被群搶案別轉移焦點:“朋克”的農耕文化,須打上法的補丁 - 天天要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以官員:本周可能無法就加沙停火和交換被扣押人員達成協議 - 天天要聞

以官員:本周可能無法就加沙停火和交換被扣押人員達成協議

總台記者獲悉,當地時間7日,一名以色列官員表示,正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進行的加沙地帶停火談判尚未取得進展,可能無法在本周達成協議。這名接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以方官員稱,如果美國不進一步施加壓力,相關方可能無法在本周就加沙地帶停火和交換被扣押人員達成協議。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分歧主...
馬克龍收到中方加稅通知,48小時內態度大轉彎,主動提出訪華 - 天天要聞

馬克龍收到中方加稅通知,48小時內態度大轉彎,主動提出訪華

前言7月5日深夜,法國愛麗舍宮還亮着燈。中國商務部那份反傾銷稅公告,把法國政商界炸得夠嗆。誰能想到,就這麼48小時,一向對華強硬的馬克龍突然變了個人似的,主動跟王毅外長套近乎,還說要來北京談談。一瓶白蘭地咋就撬動了大國外交?馬克龍這次急轉彎
蘇里南誕生首位女總統,曾用五字定義對華態度 - 天天要聞

蘇里南誕生首位女總統,曾用五字定義對華態度

據新華社報道,蘇里南國民議會6日選舉民族民主黨領導人珍妮弗·西蒙斯為該國新一任總統。西蒙斯成為這個南美洲國家歷史上首位女總統。西蒙斯現年71歲,此前擔任蘇里南國民議會議長。當地媒體稱她的當選是該國一次“女性政治的突破”。蘇里南憲法規定,總統任期5年,可以連任。蘇里南總統由一院制議會選舉產生,既是國家元首...
澳大利亞“蘑菇殺手”或將面臨終身監禁,謀殺對象竟奇蹟生還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蘑菇殺手”或將面臨終身監禁,謀殺對象竟奇蹟生還

7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最高法院陪審團一致裁定,50歲的埃琳·帕特森三項謀殺罪及一項謀殺未遂罪名成立。而她更廣為澳大利亞人熟知的一個稱號是“蘑菇殺手”。此案發生於2023年7月,艾琳與丈夫關係不睦,以宴請為名,用劇毒死帽菇入菜。她的丈夫缺席宴請,幸免於難。三名死者分別是埃琳丈夫的父親、母親和姨媽。她和丈夫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