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生態環境工作部署,進一步提升港航智慧環保監管水平,促進港口企業“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濟寧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以體制機制創新、技術應用創新為驅動,堅持問題導向與需求牽引,推動新興信息技術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創新融合,通過高清視頻、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全力打造全國內河首個智慧港航環保“電子眼”視頻智能識別系統,創建了港口污染防治智能化監管新模式。

豐富視頻監控資源,六大重點區域全覆蓋。通過增加視頻點位、技術升級改造、調整方位角度等方式消除視頻監控盲區,實現易起塵、易發生水污染區域視頻監控全布設,滿足重點區域全時段、全覆蓋要求,為全面推廣應用視頻智能化識別技術打好硬件基礎。目前全市45家港口377處視頻點位已全部接入濟寧港航環保雲監測平台,實現了對港口堆場、碼頭前沿、洗車台、疏港道路、進港大門、作業料口6大重點區域的全時段、全覆蓋、無死角線上監管。

研發智能識別系統,六類違規場景自動拍。在港口視頻監控資源的基礎上,引入AI人工智能、視頻識別技術,通過大量港口污染違規場景素材訓練,實現了作業揚塵、地面衛生、堆垛覆蓋、車輛覆蓋、船舶封艙、水面漂浮物等六類違規場景自動抓拍功能。系統能夠自動對監控區域作業場景進行實時監測識別,實時分析,一旦發現違規行為,第一時間抓取視頻截圖,並推送至港航環保“雲監測”智能監測信息化平台,實現由人工到智能,由人防向智防的轉變,大幅度提升港口違規問題的發現能力。

構建三級聯動機制,六步閉環流程見實效。依託“1+8+N”線上監察新機制(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從線上監察機制謀創新求突破,在中心一級監控平台基礎上,指導所屬8個港航服務站、45家港口企業分別建立了智慧港航環保二級、三級監控平台,形成了“1+8+N”線上監察新機制),創新了智能監測“巡查—抓拍—分析—推送—處置—閉環”六步工作法,發現違規問題後,“雲監測”平台實時同步下發預警,第一時間啟動三級平台聯動模式,港口現場工作人員、三級平台值班人員可通過雲監測系統手機APP端、電腦端收到彈窗報警,現場對違規問題整改閉環,完成事件逐級反饋,形成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流程全時段全覆蓋問題整改模式。2022年10月視頻智能識別系統試運行以來,共識別違規場景5500餘次,有效識別率達到90%以上,工作效率提升20倍以上,徹底改變過去費時費力、效率低、時效性差的人工巡查方式,全面推動生態港航建設再上新台階。

風正時濟,自當破浪揚帆;任重道遠,還需策馬揚鞭。下一步,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將以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範區內河水運濟寧示範區為契機,以“互聯網+”為引領,以打造“綠色港口、智慧港口”為目標,持續抓規範、促提升、創亮點、爭一流,不斷提升港航污染防治的綠色化、標準化、智能化、現代化監管水平,全力打造全國內河一流、江北內河第一、山東內河唯一港航污染防治“濟寧樣板”,為港航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強勁動能。
通訊員 武劍 黃琛 記者 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