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深夜的孟加拉灣海面上,發生了一次極為危險的風暴加強。已經是超強颱風級別的風暴摩卡,在高達31度的海溫支持下,頂住了垂直風切變的攻擊,進行了最後一波增強,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升到了17級以上。
5月14日早晨前後,多個衛星產品的掃描結果顯示,摩卡的中心附近存在70米/秒以上的猛烈風區。為此,美國聯合颱風預警中心將摩卡的強度定為150kt,即中心附近一分鐘平均最大風力77米/秒,或每小時278公里。在美國的定強上,摩卡也因此超過了古努、費林、安攀等,成為有氣象觀測以來北印度洋的最強風暴。
摩卡進行最後一輪加強時,它的中心距離緬甸西部僅200多公里。這也就意味着,摩卡已經來不及減弱多少,即將在5月14日傍晚以超強颱風強度在緬甸若開邦實兌一帶登陸,有可能超過納爾吉斯、吉莉和9402b等,成為有氣象紀錄以來在緬甸登陸的最強風暴。
2008年,納爾吉斯以超強颱風強度襲擊人口密集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並路過緬甸第一大城市仰光,驅動海水淹沒大量良田,造成十幾萬人喪生,是21世紀以來緬甸乃至全球的最大風災。摩卡這次要襲擊的港口城市實兌,人口要遠少於仰光,但同樣地勢極低,也有極大的危險。
2008年緬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氣旋風暴納爾吉斯登陸前後對比
在摩卡暴風圈還未抵達時,當地已經狂風暴雨,有樹木倒伏。對這個前所未有的風暴,緬甸有關部門已經發出紅色警報並疏散人口,當地人還請來著名高僧,到海邊舉行消災祈福儀式;附近的羅興亞難民也在難民營內念經做法,祈求風暴退卻。祝緬甸人民能安全度過此次風災,也請在若開邦的華人同胞,立即撤離海邊,在海拔高於10米的堅固建築物內躲避。
摩卡登陸前緬甸實兌的風暴潮
摩卡登陸後,將在高達3000米左右的若開山脈前迅速減弱,狂風和絕大部分能量將在緬甸境內消耗完畢。但它的殘餘環流不會歇腳,將馬不停蹄趕往我國雲南,隨後沿長江一路向東進入東海,這也是印度洋風暴殘餘環流深入我國的少見案例。
2008年納爾吉斯登陸前緬甸前的雲圖
相比於緬甸的狂風暴雨,摩卡在我國會非常溫柔,它會讓廣東廣西海南停雨,在長江流域的風雨總體上也是利大於弊,對緩解雲貴高原以及長三角的旱情有好處。
很顯然,接下來我國要關注的重點並不是摩卡的風雨,而是大範圍的高溫。冷空氣走後,北方滾燙的乾熱氣團已經按耐不住,從新疆到河北,大範圍炎熱天氣已經出現,5月14日新疆、河北、河南、安徽已經出現35度以上高溫。
接下來,高溫還要擴大加強,山東有可能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早的40度,北方除了注意防暑之外,還需要注意防晒,防森林火險;但隨後,5月下旬又有強烈冷空氣南下,一輪淬火也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