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弗里·凱恩 (geoffrey cain)是一位資深科技記者和作家,曾擔任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技術政策顧問。他為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和大型對沖基金提供技術和媒體方面的建議。在tiktok聽證會結束當天,pandaily專訪了凱恩,深入探討了tiktok以及其他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的未來前景,以及科技產業在全球政治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
pandaily:可以分享一下你對聽證會的看法嗎?
凱恩:我對此有很多看法。首先,我已經在國會山很多年了,我從未見過一個聽證會,每一個議員都對證人如此敵對。這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在過去,他們曾經嚴厲質詢過馬克·扎克伯格和各種其他科技界人物,但我從未見過一個聽證會,所有拋出的問題都如此普遍地充滿敵意。在座沒有一個人對周受資、tiktok或字節跳動表示同情。我認為這只是我們現在生活的科技環境的反應。
我認為現實情況是,如果你經營的是一家處於快速增長的尖端領域的公司,如社交媒體算法和半導體,你必須選擇在哪裡開展業務:美國還是中國。世界曾經更加互聯互通和全球化,你可以在這兩個國家都開展業務。
但是在過去五年里,世界的地緣政治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也是這次聽證會的象徵。這種變化也體現在美國和中國的商業法律和貿易法律上。因此,美國不斷加強出口管制,對中國的個人和公司實施了各種制裁。
我最近剛從台灣回來。我參觀了台積電(tsmc)的兩家工廠,這是非常棒的一家公司。在中國台灣,普遍存在與tiktok面臨的同樣情況的討論。人們擔心半導體產業開始分化。美國有芯片和科學法案,而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有一家工廠。韓國也正在制定自己的芯片法案,荷蘭現在正在實施出口管制。我所談論的都是敏感的科技產業。過去,商人可以只關注商業,但現在他們必須考慮政治。
pandaily:那你覺得周受資在聽證會表現怎麼樣?
凱恩:多年來,我與中國和美國的許多tiktok和字節跳動員工交談過。他們經常提到的一件事是,周受資在tiktok的決策權並不大,字節跳動才是最終的決策者。從他回答問題的方式來看,他似乎對問題也不太確定,或者他並不真的想回答它們。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有時候沒有正確的答案。我認為他給人的印象是:他並不是真正掌控局勢的人,這些問題超出了他的職權範圍。他必須回頭查證某些事情,以確保他準確獲取信息。他以前從未與美國國會打過交道。
據我所知,在聽證會之前,周受資在國會山與個別國會議員和官員會面,表明tiktok並不是威脅。這些會議進行得相當順利。周受資在較小的會議中非常迷人且表現良好,但我認為他並沒有為聽證會的敵對態度做好充分準備。我想他的顧問和律師可能幫助他為此做了準備,但我認為他並不知道聽證會會如此充滿敵意和困難。
pandaily:你對在美國的其他中國公司有什麼建議嗎?比如shein和temu。
凱恩:在美國的中國公司,尤其是在更先進的領域,必須非常謹慎地處理他們在公共場合的言論以及如何向政府作出陳述,因為目前的政治局勢極為分裂。
美國政府正在追查違反出口管制或制裁法規的公司。我認為像tiktok這樣的大公司將來在美國經營是不可能的。如果將來還有另一個tiktok,我認為它不會有機會在美國成為主要力量。我認為政治局勢已經朝相反的方向發展。
華為曾是貿易摩擦的焦點,但華為的情況與tiktok目前面臨的並不完全相同。華為確實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製造商之一。但在美國,它的市場份額並不大。2019年,它退出美國市場,部分原因是受到政府的壓力。華為從未真正獲得與普通美國公民相同程度的市場接觸。普通人使用華為手機,在美國並不算大事,它退出美國也沒有形成連鎖反應。
然而,tiktok的問題是全新的問題。它是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社交媒體公司。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的增長速度都沒有tiktok快,tiktok正成為美國的信息基礎設施。在美國,特別是對於z世代,它正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這就是為什麼國會可以將tiktok的首席執行官帶到聽證會上,對他進行數小時的攻擊。
這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事情,所以我確實地認為未來的環境不會很好。全球性公司必須選擇與誰開展業務,中國還是美國。
pandaily: 如果tiktok被禁,對於美國其他社交媒體公司意味着什麼?
凱恩:如果tiktok被禁止,它們(那些美國社交媒體)將受益。事實證明,美國社交媒體公司不希望tiktok在美國運營,因為它將產生巨大競爭。美國科技領袖們正在共同努力反對tiktok。最近在舊金山有一個科技高管聯盟,他們支持剝離或禁止tiktok在美國的利益。
但我個人並不認為聽證會上的所有議員都受到那些美國公司的操控,我不認為他們接受遊說資金然後代表他們的觀點。事情比這更複雜,我也不認為美國會禁掉tiktok,因為這違反市場運作原則。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強制出售。
pandaily:如果tiktok被禁,對於普通美國人有什麼影響?
凱恩:有些人認為,如果禁止tiktok,可能會讓黨派疏遠那些依賴tiktok獲取信息的z世代選民。目前華盛頓的人們談論的一個觀點是,如果他們過度疏遠這些選民,那麼在2024年的選舉中,特別是民主黨可能會受到影響。
但我對此並不完全確定。政治系統是一個非常短視的系統,人們很容易忘記這類事情。我認為兩年後,他們不會根據發生在tiktok身上的事情來投票。如果我們正處於選舉年,tiktok事件的影響會更強。但事實是現在是2023年。我認為這讓國會和白宮更容易採取這些措施。
pandaily是一家報道中國科技和商業的英文媒體,讀者為海外對中國感興趣的泛科技商業人群,主要分布於北美,歐洲和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