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是大考,關鍵時刻黨組織就是“主心骨”,黨員就是“防火牆”。10月31日凌晨,汕頭市潮陽區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對和平、銅盂、貴嶼3個鎮全域實施臨時管控措施並開展全員核酸檢測,迅速啟動“雙報到雙服務”戰時機制,組織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分赴和平、銅盂、貴嶼鎮增援,做好應報盡到、盡銳出戰,同心聚力築牢疫情防控的“紅色屏障”。
火速動員部署
吹響一線防疫“增援令”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潮陽區委第一時間部署鋪排,區領導班子成員全員下沉掛鈎聯繫防控一線指揮督陣,確保疫情防控工作銜接有序、壓茬推進。

結對聯繫、增援區直單位、鎮街黨員幹部在和平鎮、貴嶼鎮引導群眾有序進行核酸檢測。
潮陽區委組織部連夜發出《關於區直單位、鎮街黨員幹部“雙報到雙服務”助力疫情防控結對聯繫、增援的通知》,落實結對聯繫和平、銅盂、貴嶼鎮的區直有關單位立即到聯繫點報到、服務,統籌安排面上10個鎮(街道)及44個區直單位在保證本單位基本運轉的基礎上,其他力量盡銳出戰,共組織2236名黨員幹部到和平、銅盂、貴嶼報到、增援。在市委組織部下撥市管黨費20萬元的基礎上,配套區管黨費10萬元,並第一時間下撥有關鎮,專項加強保障支持。
各鎮(街道)主要負責人帶頭抓落實,層層紮緊疫情防控責任鏈條,和平、銅盂、貴嶼3個鎮黨委迅速對轄區範圍內落實臨時管控措施,爭分奪秒對區域內所有人員實行核酸檢測“3天3檢”。各地各單位黨組織積極響應號召,於早上7時半前全部在和平、銅盂、貴嶼集結到位,緊急助力基層一線疫情防控工作。
“點線面”聯動
築牢抗疫一線“紅色堡壘”
戰疫當前,潮陽區堅持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工作優勢,各結對聯繫、增援單位在和平、銅盂、貴嶼鎮黨委的統籌協調下,混編捆綁搭配到76個村(社區)406個治理網格,在交通卡口、留觀服務點、臨時核酸檢測站等成立164個臨時黨支部,“點對點”扛起責任,做實做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織密基層抗疫“紅色防線”。

村(社區)黨員幹部、黨員志願者、團員志願者在銅盂鎮、貴嶼鎮指導群眾登記相關信息。
鎮、村(社區)兩級黨組織強化黨建引領,整合凝聚各類組織、各支力量、各種資源,近1500名駐村幹部、村(社區)“兩委”成員、村(居)民小組長、小區物業管理負責人、群眾志願者,連同轄區民警、衛健人員,組成若干防控網格三人排查組,並建立報到黨員(幹部)工作聯絡群,上下聯動、密切配合,全面開展地毯式大排查,形成全員參與、全鏈聯動、全面覆蓋的疫情防護安全網。
黨員帶頭先行,揚起基層抗疫先鋒旗幟。在區、鎮兩級黨員幹部的示範帶動下,廣大黨員勠力同心、奮勇當先,自覺服從鎮、村(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指揮和調度,自發組建黨員突擊隊、設立黨員先鋒崗等,佩戴“紅袖章”,身穿“紅馬甲”,同鎮、村(社區)黨員幹部並肩作戰,協助做好全員核酸檢測、社會層面管控、人員聚集場所查驗“兩碼一證”、外來人員摸排登記與核查等工作,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據統計,目前和平、銅盂、貴嶼鎮共有4500多名農村基層黨員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組建黨員突擊隊125支、設置黨員先鋒崗461個,讓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
【記者】黃嘉鋒
【通訊員】肖樹鵬
點擊圖片,一鍵報料↓↓↓

【作者】 黃嘉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