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如意
10月12日上午,山東省委宣傳部舉辦“山東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邀請省民政廳負責同志等介紹山東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情況。會上有記者提問:山東在健全完善救助保障制度、推進救助領域改革創新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邢洪銳介紹,山東緊緊圍繞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這一重點,不斷健全救助體系,完善救助政策,推進救助領域改革創新,取得了明顯成效。
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健全。省委、省政府先後出台了《山東省社會救助辦法》《關於統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的指導意見》《山東省貫徹〈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從單項救助制度發展為綜合社會救助體系,社會救助範圍從城鄉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拓展到低收入邊緣群體和支出型貧困家庭。完善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制度,目前在保人數172.5萬人;聯合有關部門完善專項救助制度,解決困難群眾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難題;完善臨時救助制度,近十年全省共實施臨時救助185.5萬人次,較好地化解了城鄉居民臨時性、突發性、緊迫性生活困難。
救助保障政策更加完善。低保方面,制定出台了《山東省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辦法》《山東省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認定辦法》,放寬低保家庭經濟狀況認定條件,將低保邊緣家庭重殘單人保的範圍由一級、二級重度殘疾人擴大到三級智力殘疾人、三級精神殘疾人。特困救助供養方面,出台了《山東省特困人員認定辦法》,建立了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特困人員實現應養盡養、有集中供養意願的願進全進。臨時救助方面,打破急難救助戶籍地或居住地限制,實行由急難發生地24小時先行救助,臨時救助標準實現城鄉統一。
救助領域改革持續深化。在全國率先將低保、特困和臨時救助審核確認權全面委託鄉鎮(街道)實施,低保和特困審核確認時限縮短至20個工作日。高標準建設了山東社會救助綜合管理信息平台,社會救助對象認定從單個部門、傳統人工核查轉變為多部門聯網、信息數據核對,實現了7個救助職能部門18類救助事項“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和“掌上辦”“指尖辦”。創新建立了救助政策主動宣傳、救助對象主動發現、救助結果主動公開的“三主動”工作機制,推動“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在黃河流域和鄉村振興重點扶持縣的35個縣(市、區)實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慈善關愛項目,惠及近4萬名困難群眾。豐富孤困兒童服務保障內容,有效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護佑健康”孤困兒童大病保險項目。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