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宏觀經濟的“壓艙石”,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
換句話說,工業強,城市強。工業經濟發展得好,城市綜合實力就強,高質量發展的韌勁就足。
5月14日,濟南“頂格”召開重磅會議——全市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工作推進會議,謀劃未來實現工業“更強”之路。
這場大會再次吹響了濟南向著工業強市不斷前行的號角。
從2019年發文推進工業強市,到2020年召開全市動員大會加快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到2023年召開全市大會明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再到2025年召開全市大會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濟南近年來緊緊抓住“工業強市”不放、持續用力推進。
在自上而下“頂格”推進下,濟南的工業經濟近年來“肉眼可見”地箭頭向上發展,比亞迪、愛旭太陽能電池等重大項目先後落地投產。
工業強市如何能“強”?
5月14日的大會總結了濟南工業強市近年來的得力“戰法”——明確的發展定位是前提,鏈式集群發展是路徑,全生命周期的企業服務是抓手,高質量的項目建設是支撐,專業化的幹部隊伍是保障。
工業強市自然越強越好,未來如何更強?
會議現場,市委書記劉強用ppt詳解了未來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的“作戰圖”——把准工業強市建設主攻方向,優化工業發展的生產力區域布局,進一步發揮企業在工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持續加強工業發展的要素保障,優化推進工業發展的工作體系。
方向已定,一張藍圖干到底!濟南這座工業強市一定能更“強”!
一
濟南為何提出工業強市戰略?
除了工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的關鍵作用,濟南的工業底蘊也是這句口號的底氣所在。
曾經,濟南工業成績輝煌,在工業領域創造了70多個全國第一,建立起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是全國擁有工業門類最多的城市之一。
濟南輕騎、小鴨洗衣機、康巴絲鐘錶、趵突泉啤酒等品牌從濟南走出並享譽全國,這些都是“老濟南”們的共同記憶。
但是,在時代變革的大潮中,濟南一度落伍,引以為傲的工業漸漸失去了耀眼的光芒。當泉城驚醒,身邊的兄弟城市卻紛紛扛着工業大旗一路高歌猛進。
城市競速,你追我趕,不進則退。
因此,自2019年起,濟南連續三年以市委文件印發工業強市實施意見、若干政策和行動計劃等三個重磅文件,大力推動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
2020年7月9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動員大會,舉全市之力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
2023年12月27日,“頂格”召開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大會,工業強市“再出發”!
厚實的底子加上政策的引導,濟南的工業發展勢頭迅速反彈——
全市規上工業營業收入連續三年跨越三個千億台階,2024年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10189.4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5%左右。
如此成績,可謂亮眼。
現在,又一場以工業強市為主題的大會召開,濟南工業發展的時候只會更有勁頭!
二
工業,是個大題目。
追求“大而全”,“眉毛鬍子一把抓”,只會落得處處平庸。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准方向、定向突圍,才能形成特色和優勢。
近年來,濟南立足自身確定了四大主導產業: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
在大方向下,濟南的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實現新突破——去年,裝備製造、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等重點支柱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其中,汽車製造、電子信息佔全市規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到16.4%、14.6%,較2022年分別提高7.8和5個百分點,成為引領濟南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支柱。
今年,濟南又對標全省66條重點產業鏈,統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立足濟南科技、產業優勢,研究確定了13條標誌性產業鏈和34條重點產業鏈。
會議現場,市委書記劉強對13條標誌性產業鏈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詳細解讀,並提出要逐鏈開展產業研究謀劃,分類培育重點產業鏈,動態優化產業鏈體系,以產業鏈能級躍升引領帶動全市工業經濟提檔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裝備等重點產業,濟南還建立了相應的產業發展辦公室。各產業發展辦公室的有關負責人也出席了此次會議。
建立產業發展辦公室有利於圍繞具體產業集中精力、重點突破,以求迅速打開局面。
此前有媒體報道,濟南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辦公室是濟南甩開路徑依賴、拆解機制藩籬的一次自我革命,由全市各相關部門、企業抽調專家骨幹組建一支“尖刀連”,作為濟南ai領域的“科技獵頭”,集中力量落地優秀人工智能產業項目。
而建立產業發展辦公室的創新做法在其他城市也有探索。以深圳為例,在去年底 “深圳創投日” 耐心資本專場活動上,深圳市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辦公室、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辦公室、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辦公室首次公開亮相。這三大重點產業辦公室將開展為期3年的集中攻堅,發揮產業集群建設運轉樞紐作用,協調關聯部門資源,把分散在各部門的產業發展各項職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資源高效配置、政策靈活響應。
層層遞進、主次分明又相輔相成,濟南這樣的“作戰圖”才一目了然。
三
產業發展,總歸要落在實實在在的項目上。
“項目”也正是最近幾年濟南發展的關鍵熱詞。
從“項目突破年”“項目深化年”到如今的“項目提升年”,一個個項目砌起了城市向上發展的階梯。
濟南的實踐證明,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產業必須抓項目。
具體到今年,濟南共安排市級重點項目550個,包括500個實施類項目和50個準備類項目。實施類項目中,重大產業類項目224個,佔比超過四成。
這些重大產業類項目正與濟南產業布局相契合。
比如,濟南先進材料智造港項目、濟鋼防務空天信息產業基地二期項目、中晶芯源碳化硅單晶和襯底產業化項目、小鴨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一期)、恆瑞醫藥(山東)創新藥物生產基地項目、山科人工智能和高端裝備產業科技園項目等。
立足存量基礎上,做好增量文章同樣關鍵。
鏈式集群發展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顯著特點,濟南正是着眼自身產業特點“按圖索驥”招商引資、謀劃儲備項目。
今年,濟南瞄準主導產業和重點產業鏈,繪製產業招商圖譜,動態提升重點產業鏈群招商指引,加快謀劃、招引一批具有示範性、引領性的大項目,全年謀劃項目4500個以上,其中產業類項目3200個以上。
以項目為落腳點,工業強市的邁進步伐才能堅實有力。
四
企業是產業發展的主體。
濟南高度重視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舉辦駐濟省屬國有企業座談會、濟南市民營企業座談會等已成為常態。市領導與企業家面對面交流,了解企業需求,解決企業難題。
比如,在2024年濟南市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市委書記劉強表態:市委、市政府將當好企業發展的堅強後盾,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全力以赴解決好企業合理訴求,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同時,濟南還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如《未來產業培育發展實施方案》《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規劃引領和政策引導水平進一步提升,惠企助企更加精準有力。
針對企業融資難問題,去年舉辦“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活動10場,引導銀行金融機構為4.07萬家次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987.85億元。
今年,濟南還將推進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實施“一企一策”精準服務,新培育營業收入過百億元企業1家、過五十億元企業1家。健全民營企業融資支持體系,“濟擔-攀登貸”、“濟擔-科創貸”等政策性擔保貸款規模達到80億元以上。
向“強”而行,唯有奮楫。濟南工業強市的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 躬耕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