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駐伊拉克、阿富汗最高軍事指揮官大衛·彼德雷烏斯,當地時間10月2日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如果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動用核武器,那麼美國就會和北約盟國一起“幹掉”俄軍。任何一個神經正常的人,思考的應該是如何不發生核戰。就這位在阿富汗不得不狼狽逃竄的美軍最高指揮官,又衝著俄軍吹牛,如果真使用核武器,還給你機會嗎?就這種“腦迴路”,難怪美軍再阿富汗那個慫樣。不齒這種美國政客並非主要目的,今天重點要談的是基辛格再次警告中美開戰的醒世良言。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1日凌晨,美國中文網報道,99歲高齡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再次批評美國的對華政策,警告兩國之間如果發生戰爭將導致歷史性的破壞。基辛格的批判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其一,合作的巨大好處。基辛格對比特朗普、拜登政府與從尼克松開始的四屆政府,批評美對華政策過於強硬。基辛格認為中美應該專註於合作,強調從尼克鬆開始的四屆政府,對華政策運作良好,培養了一個有利於兩國利益的世界秩序,並明確拜登政府應該與中國對話,讓人們可以專註於當今全球面臨的主要危險。這位世紀老人很睿智,通過比較的方式,明確了中美合作的好處。
其二,開戰的嚴重後果。中美兩個高科技國家一旦發生戰爭,很有可能在世界範圍內產生破壞,其影響甚至會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大。強調合作的好處之後,就指出對抗乃至開戰的嚴重後果。其實也是一種對比的方式。事實上,特朗普和拜登執政以來,由於白宮被冷戰思維固化,美國始終試圖通過打壓中國發展來維持自身霸權地位,導致中美兩國關係愈發不容樂觀,這種不明智的做法招致了基辛格的批評,也給中美乃至整個世界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其三,正確的道路選擇。基辛格直白地警告拜登:別想着和中國對抗,否則將是全球災難,美國也會深受其害。基辛格對美國媒體的說法,擊碎了不良美國政客心中的兩個妄想:一是希望能夠永久性地解決“中國問題”,這是十分不現實的;二是美國也不可能藉此永遠維持自身世界霸主地位,拜登政府應學會與中國“和平共處”,這才是維持美國地位的正確方式,否則,美國才會成為損失最大的一方。
這種時候,中國怎麼辦?
首先,要看清烏克蘭危機的本質並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儘管打的是“代理人戰爭”,其實北約早已參與了俄烏戰爭,表面上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在打,實際上在烏克蘭的身後起決策和主導作用的是北約,向烏克蘭提供俄軍指揮部動向的目標信息,幫助烏軍提前部署;不斷向烏克蘭提供和援助殺傷力巨大的先進武器;北約戰略預警系統和戰場偵察系統已提供給烏克蘭軍隊;派出大批高級參謀人員赴烏克蘭參與定製作戰計劃。
其次,要看清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顛覆性的變化。俄羅斯的絕地反擊,其實是對這種顛覆性變化的應對。霸權美國,日本軍國主義殘餘勢力,包括似乎對納粹行為悔罪的德國,其實都企圖改變二戰後的世界秩序。美國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日本有獲得正常國家後的狼子野心,德國不僅要擁有武器裝備最精良的強大軍事力量,還企圖成為聯合國理事國。而最可怕的是,霸權主義、軍國主義和納粹分子“三合一”的媾和體。
最後,要看清台海危機爆發的必然性,以戰止戰才是唯一的出路。。基辛格為何多次對美國對華政策提出批評,是因為美國政客反華的慣性思維以及形成了,不可逆轉了。其手法,一定和在烏克蘭方向圍攻俄羅斯一樣,只不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和烏克蘭問題有本質的差別,這也是美國一時難以下手的原因之一。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力量,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朝鮮戰場打不過中國的美國,今天更沒有這個信心,但其並不死心,一直使用各種下三濫的伎倆,不斷挑戰“一個中國”的底線。我們絕對不能排除其鋌而走險的可能。應對之策,尤其要重視導彈在台海衝突中的重要價值。
一句話總結:99歲的基辛格在中國國慶第一天,再次警告美國政客,不可能永久性地解決“中國問題”,也不可能永遠維持自身世界霸主地位,並強調了中美開戰損失遠遠大與一戰,這提醒我們,要看清烏克蘭危機的本質,並從中汲取經驗教訓;要看清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顛覆性的變化,罪魁禍首是美國;要看清台海危機爆發的必然性,以戰止戰才是唯一的出路。
秦安,2022年10月4日,成都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