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縣領導在大濟鎮烏石村調研夯基惠民工作。

縣委政法委檢查組一行探討網格單元細分模式。
□本報記者 黃凌燕 通訊員 鄭志忠 文/圖
仙游縣深入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努力建設高水平的平安仙游、法治仙游,創造安定穩定的社會環境,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火紅七月,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在仙游縣“燃”起。
仙游縣委書記吳文恩強調,讓“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迅速在基層推廣開來,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群眾自治的積極性,讓廣大群眾參與管理、享受便捷、獲取優質服務。
代縣長陳志挺指出,把“單元長”落實到位,把社會力量發動起來,巧用“一張網”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提速、擴面、增效,突出地域特色,努力打造社會治理“仙游模式”,該縣力爭在全市走前頭、作表率。
組織重構 落實落細最小單元
“‘六福’臨門!”最近,地處湄洲灣畔的楓亭鎮傳出新鮮事。
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該鎮打造“福”目標、“福”陣地、“福”網格、“福”隊伍、“福”評價、“福”保障,“六福”傳美談。
該鎮構建“黨組織+網格化+群眾”基層治理新格局,組建“駐村指揮長+村指揮長+網格長+單元長+戶長”的群防群治工作力量。其中駐村指揮長,即“福掌舵”,由包村領導兼任,常駐村居辦公。村指揮長,即“福站長”,由村居支部書記兼任,駐紮村部辦公。網格長,即“福管家”,原則上由村“兩委”幹部兼任,並配備生產隊長、網格員作為助手,駐紮在網格“黨建+”鄰里中心辦公。單元長,即“福服務”,優先從黨員、“兩代表一委員”、退伍軍人、基幹民兵、入黨積極分子、有威望鄉賢、志願者等隊伍中招聘,服務戶長,上下溝通,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戶長,即“福使者”,帶領全家遵守村規民約,成為家庭的幸福使者。
無獨有偶,位於山區的大濟鎮蒲山村也創新形式,探索“345”黨建引領治理機制,“3”是三網聯通,把3個自然村大網格融合貫通為一個整體。“4”是四級穿透,把“村—網格—單元—戶”穿透治理。“5”即是根據該村實際情況提出的五星融合工作理念,打造“星體系”、建設“星陣地”、推動“星服務”、實施“星管理”、展示“星風尚”,引導黨員、群眾共同參與社會基層治理。
以往,黨組織只建到村(社區)這一級,導致許多工作無法落深落細落小。當前,該縣建立城區街鎮“社區‘大黨委’—網格(小區)黨支部—單元黨小組”體系,把黨支部建在網格上,把黨小組建到單元里。農村鄉鎮建立“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單元黨員聯繫戶”體系,同步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兩新”組織黨組織進網格,推動各項工作落到最小治理單元和最後責任主體,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睦鄰黨建 架起黨群“連心橋”
在鯉城街道洪橋社區的“黨建+”鄰里中心裡,“8251825”睦鄰服務熱線每天都能接到群眾的諮詢、求助。
一條熱線架起黨群干群“連心橋”。洪橋社區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黨員幹部專人負責,網格長、單元長、黨員志願者層層響應,實行“垂直管理”模式,打造高效“睦鄰”服務。
“社區老齡化程度高、民生需求多。”洪橋社區黨委組織委員徐斌介紹,該社區以黨建引領,精心打造“睦鄰熱線”,推動基層社區治理,做實做優“睦鄰黨建”工作品牌,營造和諧社區氛圍,提升居民歸屬感、社區凝聚力,實現夯基惠民。
過去在自建房較多的街區,居民常常因一點小摩擦引發矛盾糾紛。如何讓居民“話”有處說、“事”有人理、“難”有人幫?在“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推進實施中,鯉城街道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開放式小區蘭鑫花園,住戶複雜加上缺乏管理,公共區域佔道、小區髒亂差、車輛亂停放等問題凸顯,居民之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拌嘴吵架,就投訴到12345熱線平台。對此,由南橋社區牽頭,依託小區黨支部和業主委員會聯合成立小區自管會,設立鄰里客廳,讓鄰里的煩心事在微客廳得到解決。
洪橋社區盤活用好小區公共空間資源,搭建集黨員活動陣地、居民協商議事、問題收集解決、鄰里糾紛化解、近鄰信訪評理、紅色代辦服務等於一體的“睦鄰客廳”,把客廳建在小區里、建到居民家樓下。
每一個“睦鄰客廳”還配備議事坊,擺放桌椅茶座,讓小區居民參與評理、發表見解,像在自家客廳一樣,解決家務事。
洪橋社區是仙游縣探索建設小區“大支部”和“睦鄰客廳”的一道縮影。以“共建”為依託、“共治”為保障、“共享”為導向,該縣創新“一小區一支部、一支部一客廳”模式,用城市“大黨建”激活小區“微治理”,補齊“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基層治理格局的最後一環。
創新模式 高效推進基層治理
上月,鯉南鎮聖泉社區居民鄭國珍從省外返鄉,閱讀了該鎮《給社區群眾的一封家書》後,掃描了“家書”下的二維碼,登記了自己的基本信息。
聖泉社區共有512戶人家,分成6個網格,25個單元。目前,每戶居民都在網格、單元之中,戶長也已進群,且都完成房屋編碼和“家書”上牆。
該鎮黨委書記鄭志偉介紹,隨着返鄉人員增加,基層管理動態不斷更新,鎮里實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疫情防控“三位一體”管理,落細落實“最小單元”。
該鎮建立“1544”工作體系:“1”即建立一套“社區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繫戶”組織架構體系;“5”即“打造網格長、單元長、黨員志願隊、單元巡邏隊、退役軍人志願隊等5支隊伍”,“4”即“建立積分管理制度、評先選優制度、物質獎勵制度、福利掛鈎制度的4項機制”,形成“心中有底數、決策有依據、訴求有回應、治理有提升”的“四有”工作新局面。
抓牢黨建引領這個核心,仙游縣通過組織重構、資源重整、力量重合,達到基礎更加牢固、責權更加一致、合力更加強大、社區更加和諧的治理目標。
連日來,一場“認領微心愿 圓夢踐初心”志願服務活動在榜頭鎮火熱開展。該鎮黨員幹部、青年志願者來到村居點亮群眾“微心愿”,幫助圓夢。
群眾利益無小事,絕不因事“微”而輕視。榜頭鎮建立“點單式”志願服務模式,依託各村居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設立“微心愿”徵集點,收集群眾需求。並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詢問、微信群留言、張貼徵集公告等方式擴大群眾知曉率,重點組織低保戶、困難家庭、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就近“點出”願望。
該縣倡導在職黨員幹部、社會志願者及愛心人士根據自身專業特長、能力水平及工作職責,通過幫辦代辦、愛心捐贈等方式,幫助群眾紓困解難。把黨建引領作為破解難題、開創新局的總抓手,將夯基惠民落實到最小單元格中,高效推進基層治理。
度尾鎮度峰社區在全縣率先組建“夕陽紅”法治文藝宣傳隊,培養“法治帶頭人”7人、“法律明白人”139人,開展法治理論政策宣講、科學普及、移風易俗、掃黑除惡、衛生環保、扶貧幫困等志願服務累計180餘次,服務群眾9000餘人次,凝聚起推動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
一級帶一級去干,一環扣一環去抓,仙游縣把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作為有力抓手,全面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以實際成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編|李莉灧 編審|鄭志忠
傳播仙游聲音·講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仙游報道|微信、微博、企鵝號、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