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是不是挑戰者?美歐爭執不休,德國反對涉華表述過於對抗

2022年07月02日18:14:16 國際 1389

西方國家最近特別忙,繼G7峰會後,北約峰會也在西班牙召開。不過西方國家重要的“兩會”,在美國操弄下,變成了一場針對中俄的“政治秀”。除了一貫的反俄議題,此次美方還通過所謂“戰略概念”,污衊中國構成“系統性挑戰”,要求盟國“努力共同應對”。然而,相比於炎熱的天氣,更令美方焦灼的是盟友的態度。對於“中國到底是不是挑戰者”這個議題,歐洲的德法荷蘭比利時都與美國爭執不休,德國更是直接反對在涉華表述上過於對抗。如今,美國想忽悠盟友,是越來越難了。

中國到底是不是挑戰者?美歐爭執不休,德國反對涉華表述過於對抗 - 天天要聞

據來自《參考消息》的報道,有德媒近日透露,對於“中國是否已成為北約的威脅”、“是否能將中國和俄羅斯混為一談”、“西方該怎麼對待中國”這些問題上,北約內部仍然爭執不休,尤其是美國和德國之間的爭論很大,德國政府希望延續此前的戰略,即“中國日益增大的影響力及其國際政策可能構成挑戰,我們必須作為一個聯盟共同應對”,以免其對華的表述太具對抗性,但美國並不這麼想。

作為美蘇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軍事同盟,北約現在已經逐漸淪為美國實施霸權的工具。早在會議之前,北約秘書長就“對外放風”,稱本屆北約峰會是一次具有“變革”意義的峰會,將提出“新戰略概念”,首次給中國貼上“系統性挑戰”的標籤,要求各國“努力共同應對”中國的挑戰。但看到成員們反響平平後,他又稱不把中國當對手,但“對中俄走近感到失望”,妄圖把中國和俄羅斯綁定,提高盟友針對中國的積極性。

中國到底是不是挑戰者?美歐爭執不休,德國反對涉華表述過於對抗 - 天天要聞

很明顯,美國想要給盟友們製造一個“假想敵”,以達到其打壓對手的目的,這是赤裸裸的冷戰思維。但歐洲國家對針對中國顯然並不感興趣,德法荷蘭比利時都相繼反對針對中國,德國還與美國爭論不休。那麼,中國真的對北約構成所謂“系統性挑戰”了嗎?咱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中國提出全球和平發展的倡議,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發展合作,足以證明在對外政策上,中國並不希望與其他國家對抗。相反,真正在大搞政治對立的,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比如,在針對中國時,就曾大肆潑“人權”髒水,還在台海問題上頻繁插手中國內政,誰展現出了政治圖謀,一目了然。

中國到底是不是挑戰者?美歐爭執不休,德國反對涉華表述過於對抗 - 天天要聞

其次,中國努力推動“一帶一路”方針,在全球各地區加強與各國的經濟合作,比如創立中-東歐“16+”合作機制、中國與東盟的夥伴關係,近期與南太平洋島國以及與拉美國家的合作,無一不是受到各國歡迎。然而,美國不是在搞“美英澳新軍事夥伴關係”,惡意核擴散,就是組建“印太經濟框架”、“四方對話會議”這種“對華群”,美方所謂的挑戰,實際上就是它自己在搞惡意針對,為霸權服務。

最後,中國的國防政策一直是防禦為主,中國艦隊從不會去擅闖他國禁區,哪怕現在中國已經有了三艘航母,也只是為自己的海權安全服務。而美國一個亞太域外國,航母幾乎常年在南海耀武揚威,還聯合日本對南海、台海問題說三道四,多次對台售武,這難道不是美國在挑釁中國,對中國領土和主權尊嚴進行的挑戰嗎?

中國到底是不是挑戰者?美歐爭執不休,德國反對涉華表述過於對抗 - 天天要聞

所以,美方這種毫無證據的說辭,是無法令盟友信服的。多年來,中國一直是歐盟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德合作更是成為中歐合作的樣板。如今,承受着對俄制裁所帶來的經濟反噬,德國並不想因為政治因素放棄中國這樣的重要經濟夥伴,美國那套“系統性挑戰”的說辭,對陷入困境中的德國恐怕並不管用,中國非但不是挑戰,反而是德國的“救命稻草”。德國希望在對華合作中拿到屬於自己的利益,美國卻一心想讓盟友“投錢遏華”,這麼一來,爭議不大才怪。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必讀!暢通生命通道,典型案例+重點提示!④ - 天天要聞

必讀!暢通生命通道,典型案例+重點提示!④

2017年5月22日,深圳某小區15樓一住戶家中突發火情。消防救援人員接警後,迅速趕到該小區,卻被小區內消防通道上亂停放的車輛擋住了行進路線,只能就近繞行到小區側門,再由消防救援人員攜帶救援器材,徒步奔跑到發生火災的15樓進行救援。經救援,搜救出4名被困人員,
主動投案!吳才平被決定逮捕 - 天天要聞

主動投案!吳才平被決定逮捕

浙江省台州市委原常委、秘書長吳才平(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浙江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吳才平作出逮捕決定。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實施單位在委託範圍內行為後果的法律責任,該由誰來擔? - 天天要聞

實施單位在委託範圍內行為後果的法律責任,該由誰來擔?

在行政管理和服務領域,政府部門常會委託第三方機構或單位執行特定任務,特別是在房屋徵收、行政處罰等敏感領域。那麼,當受委託的實施單位在其被授予的權限範圍內執行公務時,若產生法律後果,究竟應由誰來承擔責任呢?本文將深入解析這一問題,下面由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史西寧主
管姚:普京訪越南,老美到底在罵什麼? - 天天要聞

管姚:普京訪越南,老美到底在罵什麼?

直新聞:俄總統專機于越南當地時間20日凌晨抵達河內,開啟對越南的國事訪問,您對普京此訪有何特別觀察?特約評論員 管姚:普京是在結束對朝國事訪問後抵達越南首都的,他這次訪越是應越共總書記阮富仲的邀請,也是時隔7年再度訪越。
美國6月15日當周首申23.8萬人 環比減少5000人 - 天天要聞

美國6月15日當周首申23.8萬人 環比減少5000人

降溫的勞動力市場企穩,美國上周首申人數變化不大。6月20日周四,美國6月15日當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了5000人23.8萬人,高於預期的23.5萬人,前值由24.2萬人小幅上修至24.3萬人。與此同時,美國6月8日當周續請失業救濟人數上升至182.8萬人,略超過預期的181萬,前值從182萬下修至181.3萬人。不過,平滑短期波動的四周...
市商務局舉辦2024年商貿流通領域安全生產培訓班 - 天天要聞

市商務局舉辦2024年商貿流通領域安全生產培訓班

6月19日,貴港市商務局組織舉辦2024年商貿流通領域安全生產培訓班。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少平作開班動員講話,各縣(市、區)商務主管部門分管領導及負責安全生產工作人員,全市重點商貿流通企業代表等60餘人參加了培訓。王少平在開班動員講話中強調,一要認清形勢,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結合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