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朝建交的紀念日。
許多人都知道,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成立,朝鮮便率先與我國建交。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長期和朝鮮處於敵對狀態的韓國,又是什麼時候與我國建交的呢?
亞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除去尚未與中國建交的不丹,和2002年建交的東帝汶,韓國直到1992年8月24日才與我國建交,是整個亞洲中第45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而在此之前,處於冷戰不同陣營的中韓雙方一直都是相互對立、隔絕甚至敵視的。
契機發生在1983年5月5日,一場突如其來的事件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
當日,一架編號為B-296的霍克薛利三叉戟型在從瀋陽飛往上海途徑大連上空時,被6名武裝分子劫持。
武裝分子用手槍擊傷駕駛員,強迫飛機改變航線飛往韓國。
當時飛機上共有105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14時10分,被劫持的客機在韓國春川附近的佩奇營軍用機場迫降。
飛機一降落,美方几輛卡車立即將飛機團團圍住,艙門一打開,暴徒便立即以破壞飛機為要挾,叫囂着要見“台灣駐韓大使”。
原來,這五名6名劫機犯有很強的政治目的,他們向韓國當局提出送他們到台灣的要求。
要是這件事發生在1950年代,估計韓國當局會立馬答應他們的要求,但是1980年代的中國國際地位和聲望已經大大提高,6名劫機者於是被韓國當局拘留。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立即要求韓國當局“根據國際民航公約有關條款,立即將上述飛機連同全體機組人員和全體乘客交還中國民航,並將劫持飛機的罪犯交由中方處理”。
而當時,韓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並未建交。
被劫持客機上的機組人員和乘客當時被安排在漢城近郊的喜來登大酒店住宿。酒店對遭遇劫機的中國大陸客人表示了熱情的歡迎,還提供了高級的中國菜、韓國菜和日本菜。
5月7日,沈圖帶領的中國民航工作組和機組成員一行來到韓國進行談判。
雙方在新羅酒店舉行了首次會談。會談結束後,沈圖一行前往醫院看望了受傷的機組人員,並在喜來登大酒店看望了其他機組人員和乘客。
當天,韓方安排遭受劫機的中國客人遊覽了漢城,登上了南山塔,參觀了百貨公司和三星電子公司的工廠,所到之處都受到了韓方的熱烈歡迎。
而這大概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大陸普通百姓第一次在韓國旅遊和交流,也為日後中韓關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5月8日,中韓雙方達成協議:乘客、機組人員將於9日與代表團一起回國;被劫持的飛機待技術性問題得到解決後立即返還中國大陸;傷勢嚴重的一名機組人員將留在韓國接受治療後回國。
但是雙方此後就劫機犯的處置問題發生了很大的分歧。
當時韓國政府對台灣當局的諂媚態度使得6名劫機犯在次年8月13日離境前往台灣,而這6名罪犯抵台竟然被稱為所謂的“六義士”,享盡各種風光待遇。
但惡人終有惡報,其中兩人之後在台灣綁架勒索,殺人越貨,於2001年在台灣土城看守所被執行槍決。
這次劫機事件雖然因韓國的一意孤行而讓結果並沒有很令人滿意,但是卻直接促成了中韓雙方的接觸。
此後,兩國經貿文化交流開始增加。中韓兩國先後派團參加了對方主辦的1986年漢城亞運會、1988年漢城奧運會和1990年北京亞運會。
1988漢城奧運會
1990北京亞運會
1991年9月17日,朝韓兩國同時加入聯合國。
時間終於來到1992年,經過多輪談判後,中國與韓國正式建交。此次建交標誌着東北亞地區冷戰體制的瓦解,在國際關係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這次建交背後的劫機往事,也讓這段歷史帶上了引人入勝的傳奇色彩。
如果覺得好看,請點贊收藏轉發,你的關注是我持續輸出的動力[贊][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