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達國家,由於寵物的計劃免疫執行得較好,而且養寵物也需要辦理一些證件,家養的寵物也較少接觸野生動物,所以家養寵物較為乾淨,發達國家的狂犬病發病率較少。
日本已經幾十年沒有狂犬病的報道案例,是目前少有的消滅了狂犬病的國家,美國一直有零星的案例,不過總體上也很少。
而近日,美國發生了一例狂犬病感染,伊利諾伊州的一名男子因為狂犬病身亡,這是美國伊利諾伊州1954年以來第一例人類狂犬病病例。據外媒報道,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州斯普林格羅夫(Spring Grove)的87歲的托馬斯·克羅布(Thomas Krob),由於被蝙蝠咬到卻拒絕接種疫苗,最終導致自己死亡。
根據當地衛生部門的調查,在今年8月的時候,該男子在睡醒之後發現脖子上有一隻蝙蝠,而這隻蝙蝠也被防疫部門所擒獲。據推測可能是這名男子睡覺的時候沒有關閉門窗,蝙蝠闖入家中,撞上了門窗等而掉落,由於蝙蝠的四肢不利於爬行,翅膀也很薄,所以它難以再次起飛,需要爬到高處,沒想到卻爬到了男子身上,可能將他的皮膚撓傷咬傷了。
防疫部門在檢測了蝙蝠攜帶的病毒後,發現這隻蝙蝠攜帶有狂犬病毒。狂犬病毒對於人類來說還是很恐怖的一種病毒,感染者患病癥狀恐怖,而且目前沒有藥物治療,感染了就100%的死亡率。但是由於美國曾經在疫苗方面臭名昭著,很多人拒絕注射疫苗,這名男子就拒絕注射狂犬疫苗,結果1個月後他出現了相關癥狀。
大約在一個月後,克羅布開始出現頸部疼痛、頭痛、手臂難以控制、手指麻木和說話困難等癥狀,這是由於狂犬病毒對人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的侵蝕,而且還會導致嚴重的恐水、怕風的癥狀,恐水顧名思義就是對水很恐懼,甚至害怕聽到水的聲音。患者接觸水之後會發生喉肌痙攣,引發呼吸困難,可是不喝水也會渴死。該男子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伊利諾伊州公共衛生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出現在克羅布身上的狂犬病,是該州自1954年以來的第一例人。在古代傳說中蝙蝠總是和不好的東西聯繫在一起,在我國古代的傳說中蝙蝠是耗子偷吃了很多鹽變成的,耗子又經常偷吃人類的食物,是四害之一;而在西方的傳說中,蝙蝠更加厲害,甚至成為了吸血鬼的代名詞,傳聞一些蝙蝠專攻吸血。
而在現實生活中,蝙蝠其實是一種“益蟲”,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體型小的常見蝙蝠,它們以超聲波捕捉飛在大氣中的蚊蟲,由於蚊蟲的體型很小,而蝙蝠飛行捕獵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一隻蝙蝠一晚上可以捕捉4000隻左右的蚊蟲;另一類是體型大的蝙蝠,因為體型大飛行技能較差,而且蝙蝠難以從地面起飛,所以這類蝙蝠主要吃果子,有幫助植物傳播種子的作用。
但蝙蝠確實狠毒,主要是因為蝙蝠的生存方式和其生理構造。蝙蝠是野生動物,捕捉的蚊蟲種類很多,必不可免地會遭受病毒的感染或者寄宿(中間宿主),它們還喜歡群居生活,導致病毒在種群間的傳播,有一些原本沒有感染的能力,蝙蝠只是作為中間宿主存在,這會導致病毒出現一些變異種,最終產生對蝙蝠的感染能力。而蝙蝠是哺乳動物,因此可能將一些病毒傳播到人群中。
研究人員比較了蝙蝠和嚙齒動物的病毒宿主能力,他們發現嚙齒動物攜帶179種病毒,其中68種是人畜共患的,另一方面,蝙蝠體內有61種人畜共患病毒,總共有137種病毒,簡直就是或者的病毒庫。而且蝙蝠還是除人類之外分布範圍最廣的哺乳類動物類群,除了南北極,全世界都能找到蝙蝠的蹤跡,甚至包括沙漠。
對於蝙蝠人類確實要小心,該小心的不是蝙蝠這種動物自身,而是蝙蝠身上攜帶的各種病原,尤其是在人受傷的情況下。蝙蝠的生理構造又導致病毒的免疫能力增強,它們需要飛行捕獵,動物飛行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所以蝙蝠的代謝很快,體溫在40℃左右,這會導致一些病毒適應較高的動物體溫。
而人體在免疫的時候體溫會升高,這會殺死很多病毒,可是經過蝙蝠變異來的病毒卻適應比人體溫度高不少的體溫,就算是人在發燒狀態,頂多也就是四十一二度,再高的話人自己也受不了會多器官衰竭死亡。所以對於蝙蝠,我們能做的就是減少接觸,最好不要接觸,如果必不可免地接觸到了,也需要及時地清潔皮膚等,甚至需要及時地進行相關病毒的檢測,避免蝙蝠作為中間宿主將人畜共患病傳播到人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