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2021年04月02日13:57:05 國際 1198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讓我感到非常觸動!


3月18日,在美國擁有600多家連鎖餐廳的創始人肯特·泰勒,因為無法忍受“新冠後遺症”帶來的折磨:


在家自殺身亡,享年65歲。


去年五月,他患上了新冠肺炎。


在住院的一個多月里,他積極配合治療,很快便康復出院。


但在之後的這大半年裡,他開始出現嚴重耳鳴、健忘、眩暈等癥狀。


最終,無法再繼續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他,選擇離開了這個世界……


留下的是一筆巨額的財富,以及人們對“新冠後遺症”產生的恐慌。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截至3月31日,世界感染新冠病毒人數超過一億兩千萬。


但隨着全球各國人民的努力,被治癒人數也終於突破了一億大關!


看着被治癒人數穩步上升,不少人開始感慨:“疫情終於要過去了!”


然而,在這一大串數字的背後。


那些被感染後得到治癒的人們,真的過得好嗎?


每日郵報》有數據顯示,


大約有63%的人在感染新冠後會感到疲勞或肌肉無力,26%的人有睡眠困難,23%的人有焦慮或抑鬱,22%的人有脫髮。


看似被治癒的這一大批人,背後其實正在忍受新冠後遺症帶來的巨大痛苦。



這位在鏡頭前無比自信的姑娘名叫“黛莎”。


一年多之前,她曾夢想成為一名飛行員,並且已經順利通過最嚴格的體能測試環節。


從小到大追求的夢想就近在眼前!


但當她準備伸出雙手,迎接這份靠自己拼搏得來的禮物時。


醫院一紙通知單讓她的夢想全面落空。


檢查結果:陽性。


確診為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一時之間,隔離、住院、注射、兩次病危通知。


這一切都沒有要了她的命。


為了家裡的五個孩子,她挺過來了!


出院後,她本以為休整一段時間後,還可以再爭取飛行員考試的機會。


然而沒過多久,她發現頭開始疼痛,並且愈發嚴重!


每當頭疼發作時:


“那感覺就像是有冰鎬直接從我的眼睛,穿透了我的後腦勺一樣。”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除了頭疼的折磨外,她的記憶力開始出現了問題。


飛行員考試的題剛背完,卻在合上書的瞬間全部忘記。


洗衣機里的衣服,洗了一遍又一遍,她卻依舊以為剛放進去。


早上清楚記得給孩子做了飯,但當孩子們醒來之後,她揭開鍋發現……


裡面空空如也。


更讓她崩潰的是,她的記憶出現了斷層。


明明就在前幾天發生過的事,在她記憶里卻完全不存在。過了大半個月後,她又會在某個早晨突然想起來。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間接性失憶,轉身即忘,從此便成了她生活里的日常。


為了確保自己能夠記住事情,她給自己每天都準備了三種提醒:


手機提醒、日程安排,以及貼滿家中各個角落的便籤條。


這些提醒裡面包含了黛莎生活中一切大小事項。


買菜單、洗衣提醒、醫生預約、服藥時間……甚至是,她孩子們的名字。


現在的她,只能靠便簽來生存。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曾經她還有着一頭美麗的及腰長發。


但自從患病後,她的頭髮開始大量脫落。


“每次洗完澡我家的浴室都會積水,當我將手伸向下水管道時,掏出的一大把頭髮。”


不到一個月時間,她便發現自己的頭髮已經沒有辦法拿皮筋綁起。


無奈的她只能把自己推成寸頭。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上圖為黛莎一天掉的發量


身為一位單親母親,她每天早晨起床,都會提前做好夠吃3天的食物。


這是因為她害怕自己有一天突然失憶或者過世,會導致孩子們被餓死。


面對如今的生活,她直言道:


“我認為忍受後遺症的影響,比在醫院時還要困難10倍多!”


“更讓我不能接受的是,我的飛行員夢,碎了……”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同樣和黛莎一樣夢碎的還有這位名叫“邁克爾”的男人。


曾經的他是一名血管外科醫生,但現在只能頻繁出席自己的醫生預約。


一年前,他被確診感染新冠。


一年後,早已出院的他,卻只能不厭其煩地在每天出門之前記錄:


我要去哪裡?為什麼去?如何回家?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記憶力變差,這是很多新冠後遺症患者的共同點。


除此之外,邁克爾還出現癲癇的癥狀,他的手會不受身體控制的抖動。


這一癥狀,“沒收”了他當醫生的資格。


也讓他最愛的大提琴成為了擺設。


要知道,大提琴對於他來說如同生命般重要。


每一天他工作完回到家,都一定要抱起它,獨自演奏一曲美妙的旋律。


這是他繁忙工作後的“解藥”。


如今,邁克爾只能將它掛在了家中最顯眼的位置,提醒自己每天為什麼要去看醫生。


祈禱有一天還能再抱起它。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曾經的他還酷愛騎自行車、攀岩、深海潛水等一切具有挑戰性的運動。


現在這些運動被他的醫生全部禁止。


因為他就連爬上五樓都會喘個不停,甚至有時眼前會一片漆黑。


他覺得現在的自己身體就和80歲一樣,存在各種問題。


而這一切,都是新冠害的。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超越自卑》這本書里曾經提到過:


沒有追求夢想的每一天,都是來這個世界上虛度光陰。


當你決定放棄夢想虛度光陰的那一刻起,你的靈魂就如煙霧般消散。留下的只有一具軀殼,在城市中遊盪。


對於黛莎和邁克爾來說,被新冠“剝奪”夢想的自己早已沒了靈魂。


為了尋找一些生活上的慰藉,他兩加入了一個組織,名叫“新冠後遺症患者討論群”。


這個群里有着來自世界各地被後遺症困擾的人們。


他們通過網絡,在這裡互相取暖,相互鼓勵。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新冠後遺症,最讓我們無法接受的不是身體上的痛苦,而是生活因它充滿遺憾。”


這一句話來自群里的一位群友,她名叫“傑米”。


患上新冠後,她每一天都得服用17種藥物,即使如今已經出院,她依然得這麼做。


因為哪怕只有一天不吃藥,她都有可能隨時面臨暈倒的風險。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新冠給她留下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煎熬,更多的是對生活的遺憾。


她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無緣他人生重要的時刻。


甚至她的外貌都產生了驚人的改變!


患病前和現在的她判若兩人,彷彿快老了十歲。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這幾位只是全球新冠後遺症患者當中的冰山一角。


在世界的各個城市裡,都有着和他們相似經歷的人。


目前,從全世界世界各國“治癒者”反饋的信息來看,新冠肺炎後遺症主要突出在:


肺部:彌散功能受損。


腎臟:精子生成受損。


神經功能:味、嗅覺減退或消失。


心臟:功能衰弱。


我們總以為時間可以治癒一切,然而對於這些人來說,每一秒的時間流逝都是煎熬。


除了這些身體上的“後遺症”外。


很多真正痊癒的人們,正在承受更可怕的心理“後遺症”:


新冠歧視後遺症。


“我們戰勝了病毒。”


“卻被像病毒一樣排擠、隔離,無處可去……”


這句話出自一位新冠肺炎治癒者。


對於部分新冠治癒者來說,治好病毒不意味着結束。


因為等待他們的很可能會是“公司辭退”、“親友遠離”、“旁人歧視”。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去年,上海的一位嚴先生感染上新冠病毒。


在醫院中,他經歷了一系列痛苦的治療過程後,終於痊癒出院。


本來以為“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但他怎麼也沒想到:


自己早已成為小區的“眾矢之的”。


鄰居將他的信息掛在微博上,強制要求嚴先生一家隔離,並且捏造了一大堆謠言。


剛從“鬼門關”面前走過一圈的嚴先生,好不容易回家,卻過上了每日焦頭爛額的生活。


還很有可能被逼到賣房走人。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有時候,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心。


無獨有偶,黑龍江綏化一位新冠治癒者王女士被治癒後準備回家,卻在小區門口被鄰居攔下。


“她要是進我們小區,我們就完了,不讓進!”


“外地租戶快回老家吧!別讓我們這些業主擔驚受怕!”


一句句話如同冰錐一般刺向王女士的心。


又冷又寒冷。


無奈之下,她被送回了老家。


這座城市留下了她拼搏的青春,卻沒有留下她的人。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還記得18年前非典時期的一個案例。


襄樊一位民工從疫情較重地區返鄉,卻遭親友歧視,最終引發自殺悲劇。


這條新聞在當年引發無數人們的反思,但如今大眾早已淡忘。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條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人。


如違反法律規定,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然而,法律能夠約束行為,但約束不了人心。


病情能夠被治癒,但人心不會。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對於這些曾經的新冠患者來說,他們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而我們對待他們的態度,很可能對其造成二次傷害。


既然權威的醫院都判定他們痊癒了,為何我們卻不能對其“敞開懷抱”呢?


記得就在去年,一位治癒者完全確認自己沒有感染風險後,到街頭尋求擁抱。


渴望通過這個方式,消除自己曾是新冠患者的陰影。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在周遭人們遲疑之際,一個小女孩上前擁抱了他。


並且還塞給他一顆糖,對他說:


“生活還是很甜的,加油!”


很多時候,我們的一句話,可以毀掉他一生。


相對的也可以治癒他接下來的人生。


那麼既然如此,為何要冷藏住我們內心熾熱的一面呢?


不求對他們雪中送炭,但求切勿讓他們的生活,變得雪上加霜。


其實,這篇文章不是為了造成大家的恐慌。


只是想要提醒大家:


如今疫情還沒有真正的過去!我們千萬不要放鬆了警惕!


我們會認為自己如今的處境早已安全,那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國家!


我國採取的一系列優秀措施,讓國內的環境越來越好。


但這都不代表疫情已經結束,國內已經全面安全了!


就在昨日,雲南省查了出6例本土確診病例,新增23例無癥狀感染者。


新冠病毒,在我國依舊沒有徹底消除!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然而如今走在街上,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們連口罩都懶得佩戴。


只有遇見需要檢查的地方才象徵性的戴一下。


甚至當國家推行疫苗時,還會出現“一個在安全區的人,為什麼要打疫苗?”這樣的話。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但是在看了這些新冠後遺症患者之後,你還會這麼想嗎?


如今,我國已經全面免費提供疫苗,號召全民自願預約接種。


在這裡號召大家,有空的話盡量都去預約接種一下吧。


為了自己,更為了家人的健康。


鍾南山院士已經說了:


只有接種疫苗,才能夠得到比較好的保護。


中國控制得好就是為了爭取時間接種疫苗。別等外國免疫,中國反而危險了!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目前我國的新冠疫苗開展的臨床試驗結果,已經充分證明了我國的疫苗非常安全。


大家可以完全拋去心中的顧慮行動起來!


具體的疫苗接種問題,官媒已經給到解答了。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新冠疫苗該不該打?那些痊癒的新冠患者,揭開了背後的真相 - 天天要聞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春天的“精靈”喚醒哲古草原 - 天天要聞

春天的“精靈”喚醒哲古草原

天剛蒙蒙亮,哲古社區牧民曲扎迫不及待來到羊圈,拿着奶瓶給新出生的小羊羔餵奶,順便為剛剛生產的母羊開起了“小灶”。“家裡養了230多隻羊,這幾天已經產了30多隻小羊羔,大概4月中旬產羔將全部完成。”曲扎說,接羔保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儘管很辛苦,想到牧業增產,
上海地鐵瓜太猛!男主社死三連暴擊:身份扒光 + 丟飯碗 + 家宅塌房 - 天天要聞

上海地鐵瓜太猛!男主社死三連暴擊:身份扒光 + 丟飯碗 + 家宅塌房

最近,上海地鐵上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猥褻事件。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在地鐵車廂內對女性進行騷擾,整個過程被目擊者拍下並迅速傳播。事發後,這名男子在24小時內被公司解僱,成為2025年上海第一例地鐵猥褻案的“主角”。他的行為不僅觸犯了法律,更引發了公眾的強烈憤慨
深化校會媒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落戶長春人文學院 青創市集賦能大學生創業項目招募啟動 - 天天要聞

深化校會媒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落戶長春人文學院 青創市集賦能大學生創業項目招募啟動

4月11日,由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長春人文學院、吉林城市融媒主辦,長春人文學院文學院、中國網東北振興頻道、搜狐吉林融媒體中心承辦,吉林省生態環保志願者協會、吉林省時尚產業聯合會協辦的“校會媒協同,產學研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揭牌暨校企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長春人
坐不下擠一擠,真的沒事嗎?這輛超員載客麵包車被蜀黍查處…… - 天天要聞

坐不下擠一擠,真的沒事嗎?這輛超員載客麵包車被蜀黍查處……

為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為市民群眾出行創造良好條件,汕頭公安交警部門持續聚焦“兩客一危一貨”、6座以上小客車等重點車輛,嚴查嚴處超員超載、違法載人、疲勞駕駛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堅決做到“發現一宗、查處一宗,教育一群”,切實築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