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份,雲南昆明就會迎來一批“客人”。這些“客人”在次年的三月份就會完全離開。從第一來到昆明的1985年至今還從未中斷過這個流程。
這些特殊的客人就是海鷗。1985年11月12日,昆明滇池出現了超過9000隻海鷗,他們散布在昆明盤龍江的兩側,一直延伸到滇池。一時間,引得大量人群駐足觀看,都被這些靈動的精靈所吸引。
這些海鷗叫聲優美動聽,大部分羽毛呈現雪白色,少量摻雜着灰色羽毛,腳掌呈現出肉色。每一隻的都有30多厘米長,在湖面上不停的翻飛,優雅而不失動感。
當時很多人對海鷗好奇,因為從來也沒見過這些鳥,而且還是突然大量出現的。在昆明引起了不小的騷動,見過海鷗的人爭相走動,四處告知親朋好友。可以說當時整個昆明城的人都出動了,就為了來看一眼這些外來的海鷗。
其實,這些海鷗來到昆明非常的不容易。他們原本是待在寒冷的西布利亞地區的候鳥,由於氣溫下降,它們不得不尋找新的棲息地。
自然的選擇
它們一路南下,翻山越嶺,每天飛行80-100千米。在中途還會遭遇風暴、雷雨,面對各種捕獵,經歷這些阻礙,只為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冬天
就這樣一直飛,一直飛。兩個月後,它們已經飛行了大約6000千米的路程(西伯利亞貝加爾湖距離昆明直線距離3176千米,可是候鳥的飛行路徑並不是直線的,它們會沿着地形飛行,大約要飛行5000-6000千米才會到達昆明)。
海鷗隊伍中的先行者或許是累了,想帶領飛行隊伍稍作休息再出發。可這一停下,就挪不動翅膀了。它們發現自己到了一個陽光和煦、水體溫暖的地方,這裡簡直就是海鷗的天堂。
並且昆明冬季平均氣溫在10℃左右,在這個溫度下,海鷗能非常舒坦的生存。
在這裡還有大自然的饋贈,昆明滇池水體為海鷗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它們可以無拘無束地在水體表面捕食,如果沒有了滇池水體,也就不可能留住海鷗。
這些幸運的海鷗不僅找到了合適的棲息地,還受到了人類的關愛。
人類對海鷗的關愛
出於對海鷗的喜愛,彼時的人們每天早餐需要花費五分錢。很多人就將這五分錢給省下來,用來購買麵包,餵食海鷗。
餵食海鷗
而海鷗也在這次小憩中,停留了半年之久。
在海鷗離開後,很多人患得患失,期待海鷗明年再次到來。又害怕它們不來,心裡空落落的。
第二年,海鷗如期而至。人們懸在心裡的心終於放下了。就這樣,來昆明海鷗一來就是37年,從不間斷。剛來的二十年內,每年的數量不斷增長。這些到過昆明的海鷗或許在大肆宣傳昆明如何好,其它海鷗在聽說了才跟隨它們一起南下到昆明。
直到最近十年,海鷗來昆明的數量趨於穩定。每年都有超過4萬隻海鷗在昆明過冬。
想要有這樣的效果,光靠鳥類自我宣傳是不夠的。昆明市政府在海鷗連續來昆後,就給它們建立了完善的保護措施。很多地方都設置了投喂點,並且對傷害海鷗的行為嚴懲不貸。
曾經就發生了遊客捕捉海鷗,造成海鷗受傷死亡事件。昆明警方經過調查,遠赴數千公里外的東北,對施害人進行行政處罰。這樣做,也只是為了保護海鷗不受到侵害。
可惜海鷗並不在昆明進行繁殖,每年的5-7月份,才是它們的繁殖季節,那時候海鷗已經回到了老家西伯利亞。
還有,作為一夫一妻的鳥類,海鷗在對待過冬棲息地上,並不像它們對待感情那樣專一。
2015年,開展了一個持續三年的調查。在海鷗中隨機挑選目標,在其身上放置GPS點位系統。調查發現,它們的冬季活動軌跡並不固定。
這些海鷗會在一周之內去大理洱海旅個游再返回昆明,或者出國到緬甸看看,發現還是昆明好,再返回昆明。
有時候,它們也會待在別的地方。整體上,還是在雲南境內活動,這裡還是它們過冬的最佳選擇。
馬上到十一月份中旬了,這是觀賞海鷗的最佳季節,快叫上親朋好友一起看海鷗吧。
溫馨提示,可以準備帶一把小傘,因為海鷗的數量很多,並且消化系統發達,新陳代謝很快,為避免漫天飛“翔”,準備一把傘是穩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