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各大會展活動也在逐一拉開帷幕,帶來新的趨勢洞察和發展活力。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每年舉辦130餘場知名展覽會,吸引700餘萬名海內外客商。
如今,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聯合海康威視,全新搭建物聯數據底座,着力打造場館數字孿生,建成設施運維平台並投入使用,以更高效的運維響應速度,實現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的提升。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坐落於浦東,展館擁有17個單層無柱式展廳,室內展覽面積20萬平方米,室外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是實打實的超大型展館。
“繞着外圍走一圈都得一兩個小時,我們運維人員還要逐一查看場館各處的設備狀況,光靠雙腿走、雙眼看、雙手抄,沒法及時發現問題,工作強度也很大。”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設施運維部相關負責人提到,“藉助數字孿生技術,我們以一種更直觀、更高效的方式,來輔助場館運維管理。”
通過3d建模重塑,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構建了數字孿生,把展廳、會議中心、園區道路,以及各類設備設施,都“搬”到了三維空間,建立起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映射,實現整個博覽中心的 “一屏總覽”。
設備設施默默支撐着整個場館的正常運行,它們加起來是個不小的數目。平台通過資源空間映射,建立統一的設備設施台賬,新增設備也能一鍵接入,進行系統分類與管理。設備在場館的分布也一目了然,平台以不同顏色展示設備在離線狀態,並對各類設備的在離線率進行排行。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一直注重綠色辦展,其中在設備設施方面,除了升級led燈、空調系統等一系列舉措,還通過“自動化抄表”的方式來更好管理能耗。
平台通過物聯網關接入智能電(水)表,獲取讀數並周期性自動生成能耗報表,實時監測展會用電、用水情況,分析不同區域的能耗數據,統計場館的用能變化趨勢。當出現用能異常,平台將及時預警,通知運維人員檢查處理。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報表支持回溯,提供歷史數據查詢。
此外,杜絕安全事故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發現隱患,將其消滅於萌芽當中。博覽中心藉助海康威視場景數字化產品,讓響應處理智慧加速。
以展覽供電來說,每個展廳都分別布設了機房,機房內部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轉,關係著展台的聲光展示和互動體驗。海康威視熱成像相機,負責對這些場景的實時溫度進行監測。當區域溫度超過閾值時,進行報警並聯動可視化畫面,幫助安保人員及時確認現場情況並攜帶相應裝備,加快響應速度,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