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會去托班接跳跳放學。經常會遇到跳跳一個同學的奶奶,她說話總會把孩子弄得很鬱悶或者大哭。老師經常都會上前委婉的提醒她。有次她來的時候,小孩跟同學在玩追趕遊戲,跑得很歡。她上前抓着孩子就吼“xx你再跑快點嘛!把腿摔斷才好咧!”孩子笑着的笑臉馬上變形,隨後就開始哇哇大哭。
是不是很有熟悉的味道……有太多的家庭和家長,他們好像不會好好說話,生活中對孩子總是連自己都意識不到的指責、批評、居高臨下的羞辱、正話反說。

🟡明明好好回答就好,偏要反問。
孩子“爸爸,我的玩具車怎麼沒看到呢?”
明明回答:我看到在餐桌上。就好。
☹️“你沒看見在餐桌上嗎?自己玩具不收好!”
🟡明明想表達關心,出口卻是批評。
出門風大,想讓孩子加個外套,可以說“外面冷,穿個外套避免感冒”
☹️脫口而出的是“穿這麼點,到時感冒了別找我!”
🟡明明想請求孩子幫忙,開口卻是命令。
家裡很亂,想孩子參與收拾房間。
可以說“寶兒,房間好亂,我們一起收拾吧”
☹️一開口“家裡亂成什麼樣了!還不知道收拾!什麼習慣!快點收拾!”

🟡明明想表達需求,卻變成了職責。
出去散步孩子想抱。可以說“媽媽也走累了,我們一起堅持走回去吧”
☹️往往說出口是“你腿斷了嗎?出門就要抱,哪個孩子像你!自己走!”
🟡明明想表達擔心,聽起來卻像詛咒。
就像剛剛提到的奶奶,可以說“注意腳下,看着路”
☹️卻非要說“再跑快點,把你腿摔斷才好”…
🟡明明希望自己孩子好,卻不停誇別人孩子的好。
孩子認真做了沒有做好,可以說“沒關係,我們慢慢練習慢慢進步”
☹️開口卻是“xx一下就會了!你怎麼還不如他?”
我們經常用着難聽的話煩躁的表情對待自己深愛的孩子。這種隱形的暴力,讓孩子的心變得脆弱敏感,千瘡百孔。

🟡蘇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提到:
孩子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我們說過的話會深深扎進孩子的心,少說狠話多用溫暖的語言吧。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