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多人都覺得做家務是女人的事,我是堅決不贊成這個觀點的。怎樣才算一個美好的家庭?互相關愛互相合作。
我覺得一個家裡面應該是很多時候都不分彼此的,有什麼事情應該大家一起分擔和分享的,這才是組建家庭的原因啊。所以我會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在我們的家裡面家務都會是三個人的事情。

在嶠嶠很小的時候,她會很樂意主動來幫忙的。 當然, 在小的時候孩子嚷嚷要參加家務,往往會給我帶來更多麻煩,比如說我在包餃子的時候,他就會很好奇地過來玩麵糰;我掃地的時候, 他會拿着比他還長的掃把走來走去,會把垃圾弄的到處是, 實在是讓我很無奈。
很多媽媽會在這個時候讓孩子走開, 當孩子終於“懂得”不再來幫媽媽倒忙的時候,媽媽們又會嘮叨,小時候搶着幫我做這做那,現在卻什麼都不願意做了。殊不知這正是小時候的媽媽為了省事而埋下的種子啊。

很多看上去屬於孩子的問題,真正的根源卻在於家長。其實就像喜歡玩遊戲一樣,小孩子是很喜歡勞動的,在他世界裡沒有勞動這個名詞,他看到的都是遊戲,都是樂趣。如同遊戲能培養孩子很多能力一樣,勞動也是可以使孩子成長的,並且讓他更加充滿活力。孩子總是需要被肯定,總會想要做些事情來表現自己,特別是超出他能力範圍的事情,如果媽媽能在適當的時候將家務分擔一些給他,並在他做好了之後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孩子就會很容易愛上勞動。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愛上勞動還會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給孩子錢,結果就把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變成了僱傭關係。孩子腦海里會形成一個定式:家務勞動=錢。如果沒有錢, 自然不會主動去勞動。

孩子喜歡勞動的熱情是需要家長耐心引導和靠他自身慢慢培養的,是他從平時的不斷嘗試和不斷犯錯的過程中慢慢培養起來的。當孩子願意去嘗試新奇的事情,就儘可能地讓他多嘗試,而不是總說你做這個事情還早,或者不讓他插手,那樣是很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的,也會打擊他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