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浙江杭州,一商場內的人偶被多名孩子扇打後反擊,將一名男孩踢倒被其他顧客拍下。拍攝者曹同學稱:當時有多名孩子圍繞着人偶玩耍,並伴有扇臉踢踹等行為,持續較長時間。扮演人偶的工作人員將男孩踢倒後,有家長上前理論。

網友們紛紛表示:之前熊孩子扇臉踢踹人偶那麼久,家長只顧刷手機不管。人偶忍無可忍反擊,家長光速出警。
熊孩子的事件比比皆是,每每提及都會引起大家的共鳴,因為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熊孩子。

例如2018年的四川省遂寧市的一輛公交車上,七歲男孩無緣無故用腳不停踢向坐在對面的一個年輕男子,被年輕男子一個過肩摔後連踩三腳頭部;

不久前5月25日,廣東東莞一理髮店內,6歲女孩拿着剪刀剪掉了女顧客一大撮頭髮,顧客報警後家長賠償11500元,理髮店2年內以成本價1500元/次為顧客接發8次;

5月27日,廣東廣州。一名客人帶兒子進店買水,小男孩趁店主不注意踢了11個月大的嬰兒一腳,對方家長不願道歉,要求一起去醫院檢查也被對方拒絕。

小孩子有一套自己的邏輯,有時很幼稚,有時很可怕……
成年人有法律管束,但小孩子沒有……
每一個被人討厭的熊孩子,背後都是一對不負責任的父母。我們討厭的根源不是熊孩子,而是他背後的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們可以對小孩的很多行為給予寬容,但我們對他背後缺失的家庭教育和不負責任的父母給予縱容。

魯迅在《救救孩子》里寫到:“中國的家長,總愛說多子多福,從來都只知道生孩子,不知道養孩子。”
說到家庭教育,很多父母對此都並不在乎。許多父母對於家庭教育的理解僅限於打罵教育。長此以往,將會導致家庭矛盾頻繁發生,孩子極易產生心理問題,並且不利於孩子素質的提高。
那麼什麼時候是家庭教育?或者先說什麼是教育。教育只是對孩子講大道理嗎?肯定不是,教育更多時候是以影響的形式呈現的。

現在從胎教,到幼教,到學校教育,都開始着重培養孩子,思想,行為,習慣,能力,品德的全方面素質能力了。這是個好現象,因為未來一個人取得人生成就不僅僅跟學習成績有關,還包括情商,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等都息息相關。
幼年時期的孩子沒有形成穩定的三觀,其思想、行為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老師、同學、家長、父母包括網絡所有他接觸的事物都有可能成為模仿對象。

在孩子年幼時,家長或許可以做到替他擺平困難,那等他再大一點呢?小孩子的“惡作劇”或許會得到大人們的包容,輕輕放過,可是當他長大成人,家長也不可能時時刻刻把自己綁在孩子身上,一遇到事情就跳出來擋在“孩子”面前撒潑打滾耍無賴。

家長在受害人面前無理取鬧、拒不認錯的樣子,到底能教到自己的孩子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