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高堅
暮色初垂時,良渚老街悄然披上一層流動的琥珀紗衣。三孔石拱的折桂橋枕着千年良渚港,四尊石獅望柱在暖黃壁燈下褪去日間風霜,輪廓被鍍成溫潤的剪影,彷彿凝望河面的古老守望者。橋洞吞吐着粼粼波光,將天際線漸次亮起的星芒揉碎成粼粼金箔,與遠處霓虹勾勒的現代天際遙相唱和——這裡,歷史與當下正以光為墨,共寫一卷流動的時空經緯。
折桂橋的夜色總帶着故事的重量。暮風掠過橋欄,雨痕蜿蜒的石紋間似有低語呢喃:南宋康王南渡的驚濤、明代漕運的槳聲、清雍正年間重修的磚石……此刻皆化作橋下綿延的星河。當城市燈火次第綻放,這座明萬曆年間定格的三孔石拱橋,便成了懸在時空褶皺里的鎏金渡口。橋畔水域倒映着“慢生活街區”的朦朧牌匾,木質說明牌上的楷體字與祥雲紋飾,在夜色中洇染出溫潤的玉色,與橋頭浮雕的飛鳥剪影共舞。
沿着青石板路徐行,兩側白牆黛瓦的店鋪次第蘇醒。懸垂的燈籠串如珠簾輕落,“現鹵”“現撈”的市井招牌在暖光中暈染開煙火氣,與櫥窗里鎏金紋樣的手工藝品形成奇妙對話。老式裁縫機的噠噠聲、書頁翻動的沙沙聲、糖炒栗子的甜香,與石板路下暗涌的千年漕運濤聲交織成奇妙的復調。轉角涼亭亮起朱紅燈籠,光斑墜入漣漪時碎成千萬片金鱗,驚醒了梧桐投在粉牆上的鏤空暗花。
夜鷺掠過水麵的一瞬,整條河道忽然成為晃動的琉璃盞。石砌駁岸倒映的燈火隨波搖曳,將梧桐婆娑的枝影烙成水墨暗紋。木質長廊的飛檐挑起幾串碎銀般的光塵,廊下長椅的剪影與玻璃櫥窗的暖光構成工整的幾何畫卷。植草磚縫隙逸出的草木清氣里,混着舊書頁的沉香,將老街的歲月沉澱釀成令人微醺的夜曲。當霓虹與星月在天際線相遇,你會看見宋代的木橋筋骨藏在現代石拱里呼吸,明清商鋪的墨香纏繞着鮮食店的蒸汽升騰——這是良渚老街獨有的時空摺疊術。
子夜漸深,石板路仍淌着未盡的故事。折桂橋的剪影浸在墨色河水裡,將四百年的柵門傳說藏進水紋。而街區深處,手工藝品的鎏金紋樣仍在燈下流轉,宵頭的香氣與舊書頁的墨香在晚風裡廝磨。這裡不需要濾鏡,每盞燈都是時光的顯影劑——當你在某個轉角與馬相公的傳說擦肩,或許會突然懂得:所謂煙火人間,不過是歷史長河裡永不熄滅的星。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