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年英國的鴉片在中國泛濫,其他國家卻沒有?


這是一種誤解。鴉片戰爭的時代,鴉片不止在中國泛濫,在其它國家也一樣。

▼十九世紀在越南西貢吸食鴉片的法國人


比如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幾乎每個英國人在其生命的某一段時期,都服用過鴉片。服食鴉片在當時就像喝酒或者抽煙一樣,是英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英王喬治三世喬治四世(與乾隆嘉慶同時代)就是一對著名的癮君子父子。其中喬治三世是重度癮君子。因為嗜食鴉片,最後把自己折騰成了神經病。

連國王都如此,從這就可以看出,吸鴉片在當時英倫三島的泛濫程度了。

還有法國也是如此。鴉片在法國一樣是泛濫成災。底層法國人靠鴉片麻痹自我,上流社會的貴族、學者則用鴉片享樂、激發靈感。

鴉片煙可以說是滲入到了法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當中。對法國人的影響很大。

只不過,由於後來嗎啡和可卡因被人發明出來了,西方人覺得那玩意更帶勁,鴉片這才慢慢淡出了西方人的眼球。

也就是說,不是鴉片在西方不泛濫。在相當一段時間裡,也曾經泛濫過。只是因為西方人的可選範圍大,既抽鴉片,也吸食其它毒品,所以單就論鴉片而言。西方人吸鴉片給人的印象沒有清朝人給人的印象那麼深刻。

其實這一點,從當代西方人吸毒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

當代最大的毒品市場,就是西方國家。其中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費國,消費體量高達八百億美元,比電影市場都要大。

如果不是清朝自甘墮落,西方人從古至今一直都是毒品貿易最泛濫的區域。


▲吸食鴉片的美國人

當然,在毒品貿易方面。清朝不遑多讓,後來居上。西方相比於同時代的大清,在毒品貿易這方面,都是小兒科水平。

因為鴉片就算在歐洲各國如同煙、酒一樣很常見,但社會上總有不喝酒,不抽煙,不吸毒的人。泛濫歸泛濫,只要一個人不沾,他總還是可以躲開鴉片的。

而在鴉片戰爭後的清朝,這根本做不到。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建立了近代的海關體系。自這之後,海外鴉片進入中國,就開始了有系統的抽稅。

當然,之前也收稅。但衙門的人貪污,朝廷收不上多少銀子。而清朝的海關是由英國人負責運轉,廉潔自律,朝廷的關稅收入一下子就上去了。

據粗略統計,當時一噸鴉片,關稅加上地方上亂七八糟的稅費,可以榨出1100兩銀子的財政收入。

▼清朝鴉片進口遞增表


一畝地,朝廷能收多少銀子?

一兩銀子頂了天了。跟鴉片比起來,這就是小兒科水平。

面對這麼巨大的聚寶盆,於是乎,缺錢的清朝統治者瞬間就開始迷失了心智。

之前,鴉片也泛濫。但朝廷還管。

之後,朝廷只想要銀子,就壓根不管了。

老百姓願意種鴉片,那就隨他們便吧。

除非是發生饑荒,老百姓吃不上飯了,否則朝廷根本不禁鴉片。

而這種不管不問的結果,就是鴉片這個外來植物,從南到北,在中國開始遍地開花。

自咸豐朝開始,清朝的社會已經墮落到了衙門鼓勵老百姓種鴉片、吸鴉片的程度。各個省都在瘋狂種鴉片。

▼清末各省鴉片產量


現在我們常說美國人無底線,為了利益搞得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毒品消費國。可美國也沒有誇張到政府鼓勵民族種毒品的程度吧?

從這就可以看出,鴉片對於清朝,破壞力到底是有多嚴重。外國人對清朝人吸鴉片的負面印象到底是有多惡劣。

而且這還沒完。由於長時間鼓勵種鴉片,且又由於長時間的戰亂導致流通貨幣不足後。

光緒時代開始,鴉片居然成了黑市的“硬通貨”,在黑市交易中,可以直接抵現金用。

民國時代的黑市就曾把鴉片與金條、銀元和美金並稱為“黃白綠黑”,四大硬通貨。

你能想象海洛因在現在的黑市中,被人當做硬通貨交換嗎?

一個社會墮落成這樣,國家還有救?

如此情況,在當時的清朝,一個清朝人要想完全不觸碰鴉片,自然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吸食鴉片的清朝人(光緒時代)

總的來說。在鴉片盛行的時代,全球基本所有國家都是深受其害。英國在挑起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其議會就曾討論過——毒品貿易該不該受到法律保護,大英帝國要不要為了毒品貿易去打一個國家。

後來由於要臉,英國政府也知道政府不該為毒品貿易保駕護航,所以開戰之後,英國政府並沒有對清朝宣戰,從始至終,只說英軍的軍事行動只是一種報復行動,也就是報復大清燒了英國國旗。而不敢宣稱是戰爭。

這表明,英國人也知道鴉片的危害。只是在巨大的貿易利益面前,英國人丟掉了做人基本的準則,昧着良心扯理由侵略別國。

而相比於英國政府,清政府統治者的三觀就徹底毀了。可謂是一點臉都不要。


▲吸食鴉片的爪哇人

徹底的不要臉,在加上由於沒有替代品,使得鴉片在中國橫行了150餘年。這兩點就是鴉片給人在中國泛濫成災,而在國外沒有這種泛濫印象的原因。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在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以及歐洲的鴉片問題也很嚴重。

當時世界對鴉片沒什麼認識,當做是一種可以帶來歡樂的藥物。

以英國為例,上流社會流行使用鴉片酒或者嗎啡酒,雖然都是微量,按照今天的定義也是毒品。


那個時代,貴族將使用毒品當做一種奢侈的享樂,因為平民無錢承受。

我們看小說《基督山伯爵》,伯爵就用鴉片和大麻混合毒品,招待法國貴客。因為這在當時是極度奢華的東西,不是單純有錢就能夠買到的。

而著名的福爾摩斯,也吸毒,注射一種濃度為百分之七的可卡因。在今天看來,這就是癮君子啊,但當時法律是允許的,而且也是福爾摩斯懂得享受的標誌。

福爾摩斯小說中,英國街頭也不乏這種毒品。比如《歪唇男人》里提到在市區里就有鴉片館。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鴉片可以在英國合法銷售,幾乎所有藥店都可以買到鴉片類藥物,有的乾脆就是鴉片。

不但成年人有了各種疾病都去吃鴉片,甚至嬰兒也被認為可以服用,會減少哭鬧。

當時鴉片是極為濫用的,成為英國的社會問題。

但隨後,歐洲很快就開始禁毒,直到1868年英國才制定《毒品藥店法案》,對英國本土的鴉片貿易給予一般性限制,真正禁止鴉片則是在1914年。


中國為什麼鴉片如此泛濫,一直到建國初期都有人抽大煙呢?

並不完全是洋人的原因。

誠然,洋人輸入大量鴉片,還因此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

但稍後,中國開始大量本土化鴉片種植,從國外進口的鴉片就越來越少。

1880年,國產鴉片產量超過進口鴉片。

到1906年,清朝鴉片的自給率達到91%。

而包括清朝和民國軍閥在內,其實也沒有正兒八經禁煙過,反而還縱容抽大煙。

為啥?因為鴉片的利潤太大。對於癮君子來說,飯可以不吃,大煙必須要抽。

所以,鴉片的稅收遠遠超過其他稅收,成為一項很大的財源,連皇帝也不能放過。

咸豐七年,欽差大臣和春派員到上海辦理抽捐,每箱鴉片收銀20兩,名為“義捐”,

有人認為對鴉片抽稅是違背咸豐命令的,進行了舉報。沒想到,咸豐直接裝糊塗,將“鴉片捐”和其他勸捐項目的表彰措施一同批准。

而民國時期,諸如四川、雲南、貴州等地,軍閥主要的稅收就是鴉片。

如此,怎麼可能徹底禁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