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朱鎔基自我評價:從這三條來講,我比江同志差得很遠

朱鎔基

原來,當選上海市長的朱鎔基走馬上任後,對上海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煥然一新的面貌令上海市民讚不絕口。但是,他卻在上海第九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演說中謙虛不已,甚至還表示:

“我覺得我不是作為上海市長的最佳人選,我有很多缺點,與前幾任市長相比差得遠,特別是江澤民同志,我就有三點不足……”

朱鎔基

江澤民同志擔任上海市長期間作出哪些卓越成就?朱鎔基與其比較時提出哪三條不足?朱鎔基又為上海的建設發展做出怎樣的努力呢?

江澤民同志擔任上海市長

江澤民同志的祖籍在江蘇揚州,身處戰亂年代,他不停奔波求學,最後轉入上海學習與生活,並在1945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的電機專業。

當時正值抗日戰爭勝利之際,雖然全國百姓為驅趕外敵而歡欣鼓舞,但絲毫不知蔣介石正密謀着發動“內戰”,上海的革命形勢也日益嚴峻起來。

圖源網絡

在同學的號召下,江澤民同志毫不猶豫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投入到地下黨的活動中。期間,交大爆發震驚全國護校運動,他高喊“反內戰、反飢餓、反壓迫”的口號,接受着極為嚴格的革命鍛煉。

1947年,江澤民同志畢業之時,不僅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而且專業知識紮實。從此開始了與上海的不解之緣。

右二江澤民同志

起初,他先是在上海益民食品廠中擔任技工,主要生產“光明牌”雪糕。不過,由於廠子原來歸屬於美商海寧洋行,因此,要想打開銷路,必須打破人民心中的陳舊印象。

要知道,那時還未有“市場競爭”一詞的出現,但江澤民同志卻本能地認為,要用“比賽”的方式,將原來的老牌子比下去。很快,上海的大街小巷都響起“光明牌”雪糕的宣傳語,消費者絡繹不絕。

江澤民同志

然而,廠子的名頭響徹大江南北後,車間卻出現技術問題。1950年,敗退台灣地區的國民黨賊心不死,竟然出動十幾架戰機,向上海地區的供水、電力、機電等重要區域投擲炸彈,史稱“二·六大轟炸”。

一時間,上海近五分之四的發電能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其中就有供與益民食品廠的上海楊樹浦發電廠。因為斷電,雞蛋、牛奶等生產雪糕的原材料快速腐化,預估損失嚴重。

圖源網絡

正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江澤民同志卻果斷地站出來,說:“廠里應該有空閑的柴油發電機,可以加入少許防凍液,讓車間主設備正常運轉,盡量減少損失。”

雖然工人們半信半疑,但還是按照他的話進行操作。很快,設備指示燈紛紛亮了起來,車間又恢復了往日的忙碌,產量雖有減少,但至少能挽回一部分損失。

事後,益民食品廠的工人們對江澤民同志給出極高評價。1951年,“光明牌”商標註冊成功,打開中國冷飲民族品牌的發展道路,而這都離不開他的付出。

江澤民同志

因為江澤民同志的專業能力過硬、政治素質極高,在1954年底,被組織調任到長春第一汽車廠工作。雖然離開上海的心情些許沉重,但他毫不猶豫地服從命令。

不過,江澤民同志沒想到的是,這次的基層工作卻成為他人生新高度的跳板。

當時的長春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時期,再加上長春一汽毫無進展。不僅一線技術工人要挨凍,而且很多人吃喝都成問題,整個廠子的生存都岌岌可危。

江澤民同志

江澤民同志上任廠長後,第一件事情是解決附屬熱電站“煤改油”工程的供熱問題,保障十萬餘名員工與家屬們能安然過冬。隨後,他又不斷向上級申請,增加一汽的物資補給,讓眾人吃好飯與吃飽飯。

一時間,廠里員工們對江澤民同志充滿信任,在他的指揮下,新中國第一代JO2小型三相異步電機橫空出生,不僅獲得業界的高度評價,而且一直使用直到90年代。

江澤民同志

不少人感嘆道:“江同志,你不應該只當個廠長,應該當部長。”但是,在江澤民同志看來,只要能為國家發展做貢獻,無所謂什麼崗位。很快,他又相繼前往武漢、北京等地進行基層工作,成績顯著。

江澤民同志

1985年,59歲的江澤民同志出任上海市市長,望着自己兜兜轉轉又回到事業最初的起點,心中充滿對“作出一番成就”的期望。不過,與別人不同的是,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是“調查研究”。

無論是菜場和農貿市場,還是車站與車廂,都出現過江澤民同志的身影,他說:“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問題。接下來就是逐個解決,少說多干。”

江澤民同志

在江澤民同志的統籌管理下,首次提出“菜籃子工程”概念,而且,“七五”建設期間,上海第一條軌道交通——地鐵一號線與中國內地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等突破性建築順利投入使用。

江澤民同志

另外,江澤民同志非常注意環境治理與保護工作與廉政建設工作,而且都取得一定成就。他在任上海市市長時常說:“作為主持地方工作的領導,首先要做的是接地氣,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需。”

江澤民同志的這番話與他與上海發展共進退時做出的成績,卻成為後來上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的“一面鏡子”。

三處不足之處的緣由

朱鎔基

與江澤民同志從基層做起擔任上海市長不同,朱鎔基是從國家經委空降而來,先是擔任上海市委副書記,次年就任上海市長一職。因此,他才會在競選大會上說出與江澤民同志相比較的“三點不足”。

朱鎔基與鄧小平

一是我只有領導機關的工作經驗,卻沒有基層工作的經驗;

二是我只有中央工作的經驗,沒有地方工作的經驗;

三是我性格急躁,干工作急於求成,對下面幹部要求過急、批評過嚴。

雖然朱鎔基的話語中難免有自謙的成分,但是,與江澤民同志的閱歷相比,他確實存在一些差異。

朱鎔基

1951年,朱鎔基從清華大學的電機專業畢業。與江澤民同志的大學經歷相似,他很早地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而且加入到學校的“護校糾察隊”中。甚至在抗美援朝爆發時,他還義無反顧地報名參軍。

抗美援朝

不過,黨組織最終駁回江澤民同志的申請,要他留校擔任學生會主席,以宣傳演講的方式,聲援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志願軍戰士們。很快,他成功畢業後,被安排到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任職。

這也是朱鎔基口中所說與江澤民同志的不同之處,既未能在基層與地方任職。但是,他從未因此懈怠自己的求取上進之路,期間工作態度認真,並且在工作上取得極高的評價。

朱鎔基

不過,朱鎔基從未掩飾過自己的不足之處,還宣稱:“我的這些缺點都是實實在在的,不需要華麗詞藻修飾。”另外,他的性格也有着極為濃烈的個人特色。

朱鎔基未出生時,父親就英年早逝,而母親在他十歲時也撒手人寰,雖然幸得三伯父照顧,但在戰亂年代,他無父無母的生活顯得尤為艱辛、困難。

右四朱鎔基

歷經挫折與磨難,朱鎔基難免會養成堅毅的性格。這也漸漸映射到工作中,在記錄他的日常言行《朱鎔基講話實錄》與《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中出現一句話:“如果政府都是‘好好先生’,就對不起人民。”

朱鎔基

另外,朱鎔基也不止一次地公開表示:“我無父無母,不怕得罪人。”正是他這番“敢說真話、剛正不阿、雷厲風行”的處事態度,牢牢地刻畫在國人的心中,而且獲得讚譽良多。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雪花,朱鎔基與江澤民同志各有各的特點,其作出的成績也是各有千秋。特別是朱鎔基,雖然自謙地提出“三點不足”,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為上海發展做出的貢獻歷歷在目。

朱鎔基擔任上海市長

圖源網絡

一直以來,上海作為中國經濟改革的中心城市,而且人口逾一千萬人,發展前景非常可觀。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南方城市卻成為經濟發展的先頭兵,反而上海陷入停滯不前的局面。

比如由江澤民同志一手帶動的“光明牌”雪糕,還有大白兔奶糖上海牌手錶以及永久牌自行車等本土品牌的商品銷量欠佳,而國外品牌的商品卻暢銷無比。

圖源網絡

另外,再加上肺炎大流行”、“上海輪渡踩踏事故”等天災人禍,讓百姓們怨聲載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朱鎔基抵達上海市政府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財政部長索要近年的財政收入。在意識到問題出在基層建設後,他很快進行一系列的實地調查研究,對幹部的批評更是一針見血,嚴令:發現問題,限期整改。

朱鎔基

為了時刻得知最真實可靠的評價,朱鎔基還開設“市長信箱”,向上海市民徵求意見與想法。他說:“要用最快時間,拉近政府與群眾的聯繫,用有力手段解決市民的要緊事。”

可以說,朱鎔基此舉既融合江澤民同志的優點,也不失自己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很快,上海“菜籃子工程”的困境得到有效解決,但他依舊沒有放鬆,而是投入到促進上海經濟發展的工作中。

朱鎔基

當時正推行裁撤國營廠的政策,上海很多地方老廠都開始節流,減輕各類負擔。此外,不少外資企業想要在上海投資建廠也因為繁瑣的申請程序,一波三折。

朱鎔基號召各部門:“立足於經濟建設,應該有長遠眼光,各個有前景的廠子儘可能的做大做強。而且不要走上固步自封的老路,應時刻注意與世界的接洽。”

朱鎔基

在他的有力推動下,上海成立全國第一個外資投資協會,很多老廠在注入新鮮血液後起死回生,煥發新機。很快,隨着外資銀行,證券交易所的成立,上海的經濟發展邁入新的發展行列。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黨中央與國務院的規划下,“浦東大開發”正式提上日程。這是上海崛起的最佳時機,朱鎔基當然不會錯過。

朱鎔基

當時的浦東並非如今寸土寸金的繁榮地帶,所望之處,儘是荒蕪、凄涼的景象。其發展的首要問題,是吸引上海市民搬遷到浦東,以人口密集帶動經濟發展。

不過,如何讓上海市民心甘情願地放棄在別處的安穩住宅呢?朱鎔基絞盡腦汁,提出兩項劃時代的計劃:

朱鎔基

第一項是打通浦東的交通;

第二項是在全國首次提出“住房公積金”制度。

隨着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延安東路隧道的建造,一條條環城公路逐漸串聯起黃浦江兩岸。很快,浦東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市民們靠着優惠的買房政策與低息貸款的保障,開始新的生活。

朱鎔基

可以說,上海能作為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與朱鎔基的諸多實幹基層工作密不可分。而且,如今許多城市的發展,都要靠摸着上海這塊石頭過河。

後記

朱鎔基與江澤民同志的卓越能力與傑出貢獻,是成為國務院總理與國家主席的基礎,而他們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的行事風格,也是成為搭檔後,並肩度過國家發展的關鍵時期的原因。

兩位偉人為國人繁榮發展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貢獻,值得被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