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實小說:梁超‖話說大秦帝國的那些事(五)秦襄公其人其事

話說大秦帝國的那些事(五)秦襄公其人其事

作者‖梁超


據史料記載: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趙氏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時期秦國西周王朝正式冊封為諸侯的第一任國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其父秦庄公是秦仲的長子,當秦仲在征戰戎狄時突然病死於沙場,秦庄公現場繼位後與五個兄弟發誓要為父親報仇,繼續率秦人征戰戎狄。

他們的決定當時也得到周宣王的肯定,於是在政策上也予以支持,並委任秦庄公為西垂大夫,並撥給五千軍馬,讓他們專門負責征討西戎事宜。

秦庄公得到朝廷支持後,厲兵秣馬,一舉奪回已被西戎奪走的犬丘等地,重新擴大了秦的領土。

此後,秦庄公與西戎爭鬥了一輩子,除了互有勝負之外,留給其後人的就只有西垂大夫這一爵位,以及包括犬丘、秦亭等方圓不過數百餘里的土地。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含恨死去,他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長子世父,一個是次子贏開,其長子世父英勇無比,天生是帶兵打仗的好手;而次子贏開,卻性格沉穩內斂,不善言辭。

這在當時的老秦人眼裡簡直就是個軟弱的懦夫,而軟弱和懦夫,在崇尚血勇的老秦人眼裡絕對不被看好的。

於是秦庄公死前決定,將經營了數十年的秦國交給長子世父繼承,並讓他繼承西垂大夫的爵位,以便繼續完成征討西戎事業。

可面對父親的選擇,英勇無比的長子世父居然意外地拒絕了。

據史料上講,長子世父當時長跪在父親面前發誓道:戎狄殺我大父仲,我不報此仇,殺了戎王,絕不回城。

說完這句話,就毅然決然的將爵位讓給了懦弱的弟弟贏開,然後毅然決然的帶着兵馬離開秦亭,到最前沿的犬丘抗擊西戎去了。

其實,長兄世父也深知其弟贏開素有雄心壯志,將來定有作為,於是將太子之位讓給了弟弟一一贏開。

公元前778年,贏開繼位,史稱為一一秦襄公。

當長兄世父將爵位讓給秦襄公時,血勇的老秦人很不理解他的做法,並為他的選擇深深地嘆息,然而就在老秦人都沒有想通的時候,一件更令他們意想不到,並深感恥辱的事情發生了。

就是秦襄公在繼位伊始,隱忍了先祖的仇恨,一改抗擊西戎之策,極力主張和親。

就要把秦國的姑娘嫁給西戎,以求與西戎達成和解。在當時來看,這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怪事,於是秦廷上下反對聲音一片,但秦襄公還是力排眾議,堅持執行自己的計劃。

當時,西周王朝已處於周幽王未期,周幽王因寵信褒姒,致使朝局混亂不堪,天下亂源四起,而這個變化,就是秦發展壯大的最好時機“有道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而秦要發展,必須要先穩定後方,更何況此時大秦國力弱小,幾代爭鬥下來,秦人早已疲憊不堪,如今若在繼續與西戎爭鬥的政策,以目前自己的實力,必將導致秦人亡國的命運。

不如先安撫好西戎,再借天下有變的時機發展起來,等到自己強大了,再解決西戎問題不遲。

於是,秦襄公在千挑萬選之後,終於將其妹繆嬴嫁給了當時在西戎擁有強大實力的西戎豐王。

而就在和親剛剛塵埃落定的時候,即公元前777年,英勇的長兄世父卻貿然向西戎發動進攻,結果非但沒報了仇,自己也全軍覆沒,兵敗被俘。

世父被俘,這是大秦的一樁恥辱,眼見世父就要走上秦仲老路的時候,大秦的第一位外族女婿一一西戎豐王便親自出面斡旋,終於勸說戎王將秦長兄世父放了回來,應該說,被西戎抓去還能放回來,這在大秦歷史上的確還是頭一遭。

而心高氣傲的長兄世父蒙受了這樣的恥辱後,從此就深居簡出,再也不過問政事。而秦襄公便又藉著這件事繼續跟西戎搞好關係,並暫時穩定了後方局勢。

在西戎方向安定以後,秦襄公隨即確定了秦穩而向東們發展戰略,即立足隴西,東進關中。先佔據了素有“關中鎖鑰”之稱的汧(念“千”)邑,即如今陝西隴縣,並定都於此,然後據守關中。

公元前776年,秦襄公隨機遷都汧邑(今陝西隴縣),並開始了逐步向東發展,進逼中原的戰略發展。

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鎬京,西周因此滅亡,秦襄公得到消息後迅速發兵救駕,平定犬戎之亂後 ,還主動出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至洛陽

秦襄公的這一步走得很及時,也很正確。當周平王洛陽安定下來後,隨即將秦襄公由大夫晉爵為公爵,並將岐山以西的土地全部封賞給他。

大秦至此,才真正成為被周承認的,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而秦襄公,也就成了大秦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君主了。

至此,秦從附庸提升到公國,並在名義上得到岐山以西的土地。

秦從此由百里小國發展成千里大國,並且也有了跟中原諸國並駕齊驅的資格。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討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於故地西陲(今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見下圖九),後其子秦文公繼位。

歷史地講,秦襄公在大秦帝的前期,特別是在定都禮縣時期,為秦後來的發展壯大貢獻是巨大的,更為後來秦人東進關中奠定了基礎,此舉堪比秦穆公秦孝公及秦慧王、秦昭王秦始皇,這是後話。(下篇更精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