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後,建文的後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後人是如何對待的?

2020年08月19日06:12:10 歷史 1969

朱棣雖狠,但對建文帝的子嗣,還算手下留情了!

建文四年(1402年),一場靖難之役,讓大明王朝最高統治集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明正統建文朱允炆兵敗失蹤,藩王朱棣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成功奪取允炆一脈的帝系傳承,自立為帝,成為大明朝第三位皇帝。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自古新的統治集團打敗舊的統治集團,為了獨享勝利的果實,佔據舊集團的位置,新集團往往就會對舊集團進行無情的打壓,或囚禁終生,或流放千里,或滿門抄斬。

對於朱棣及其麾下的新統治集團而言,舊的建文統治集團自然是要被清算的,畢竟建文舊臣不除,豈有朱棣新臣的位置呢!那麼要清算,作為建文統治集團的領袖,建文朱允炆的子嗣自然就成為首要的打擊對象。

靖難之役後,建文的後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後人是如何對待的? - 天天要聞

建文帝朱允炆失蹤前,留有二子,嫡長子朱文奎(南明弘治年間,被弘光帝追復為恭愍太子;隆武時期,被隆武帝追復為和簡太子)和嫡次子朱文圭(南明弘治年間,被弘光帝追復為潤(原)王,謚號“懷”)。

嫡長子朱文奎,在朱棣進宮前,不知所蹤,年七歲。有說他與建文一起死在大火中,也有說他與建文一起從皇宮中的暗道逃出生天,此後隱姓埋名,不為他人所知。

嫡次子朱文圭,朱棣攻進南京時,他才2歲,或許是因為彼時朱文圭尚是不知事的幼兒,又或許是因朱棣對朱允炆有愧,總之對這個小侄子,朱棣是手下留情的。朱棣稱帝後,朱文圭就被送往鳳陽,將其長期圈禁在廣安宮,號為建庶人

這一圈禁,就是五十五年的時間。

靖難之役後,建文的後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後人是如何對待的? - 天天要聞

關於朱文圭的結局,《天順日錄》是這樣記載的:

上複位之後,因思建庶人無辜淹禁將五、六十年,意欲寬之。一日,謂賢曰:「親親之意,實所不忍。」賢即對曰:「陛下此一念,天地鬼神實臨之,太祖在天之靈實臨之,堯、舜存心不過如此。」上遂決。即日白太后,許之。左右或以為不可,上曰:「有天命者,任自為之。」左右聞之,皆愧服不能止。乃遣中官鳳陽造房屋。畢日,上召賢曰:「今可送去。」敕軍衞有司供給柴米,一應噐用悉令其完具,以安其生。聽其婚娶,以續其後。自在出入,給與閽者二十人、婢妾十數人。遣太監牛玉入禁諭其意,建庶人聞之,且悲且喜,不意聖恩如此。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依靠“奪門之變”,成功搬到代宗,重新奪得皇位。某日,英宗想起自己那七年在南宮暗無天日的圈禁生活,頓時就憐惜其已經被圈禁了五十餘年的建庶人朱文圭。於是乎,就決定下旨還朱文圭自由,不久英宗就派遣宦官前往鳳陽下旨,宣旨放出了已被囚禁了大半輩子的朱文圭。

同時,英宗還下旨地方為朱文圭建造房屋,供給他日常所需,並賜他護衛二十人,奴婢十餘人。

不過,或許是激動過度,又或許是壽命已盡,朱文圭放出來沒多久,還沒享受幾天的自由生活,就憾然去世。

靖難之役後,建文的後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後人是如何對待的? - 天天要聞

當然,朱文圭雖死,但建文一脈並沒有因此絕嗣。從後來的史書記載,朱文圭是有後的。

天順三年(1459年)十月,淮揚巡撫都御史滕昭奏請將建庶人、吳庶人重新圈禁,明英宗不許。

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南京司禮太監覃包上奏憲宗,說建庶人衣料短缺,明憲宗聞奏命工部予以供給。

弘治年間,平民繆恭上書孝宗請求封朱文圭後人為藩王,以奉祀朱標,觸怒通政司,下獄,後被孝宗赦免。

由上可知,建文一脈並未絕嗣,直到弘治年間都依舊有關於其後人的記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痛別!她走了,僅剩7人…… - 天天要聞

痛別!她走了,僅剩7人……

5月7日記者從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獲悉5月7日凌晨1時許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小瑞奶奶(化名)在湖南華容縣去世享年96歲小瑞奶奶1930年生於湖南華容1943年春夏之交13歲的她不幸被進村日軍抓獲日軍將擄掠而來的女性
“銘記歷史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九旬老人向家鄉鍾祥捐贈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九旬老人向家鄉鍾祥捐贈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極目新聞記者高偉通訊員李璐 汪龍“挺高興的,沒想到我能得到這份榮譽,也為我們這個事業感到驕傲。希望以此激勵家鄉後人銘記歷史、傳承艱苦奮鬥精神。”陳明秀說。5月4日,曾親歷那場偉大事業的九旬老人陳明秀回到夢縈魂牽的故鄉,向鍾祥市博物館捐贈了一枚珍貴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陳明秀(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