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一觸即發,王翦卻坐地起價要錢,秦始皇賞他17年富貴

2020年07月17日16:44:21 歷史 1335

簡介:王翦是秦國的名將,曾經指揮秦軍掃平三晉,蕩平燕國。正當秦國進一步滅楚時,秦始皇在用人方面就出現了質疑,開始起用李信為將。但是李信伐楚失敗後,秦始皇不得不用王翦,並且交付60萬秦軍給王翦。秦楚大戰一觸即發,然而王翦卻坐地起價,向秦始皇索要大量錢財。有意思的是秦始皇不僅沒有懷疑他,反而重用王翦,賞了王家17年的富貴。時隔28年,我們也逐漸明朗王翦的高明之處,也明白了為什麼古人說讀史可以明智。

大戰一觸即發,王翦卻坐地起價要錢,秦始皇賞他17年富貴 - 天天要聞

橫刀立馬,輔秦皇上位

王翦是名門之後,《新唐書》中推演王翦為周靈王太子晉的第十八世孫,從小喜歡鑽研軍事,更是長期侍奉秦始皇。秦始皇年幼的時候,長安君和樊於期臨陣倒戈,開始舉兵反叛。當時秦始皇讓王翦平定叛亂,此舉很明顯就是為了扶持心腹。朝政大權長期由呂不韋把控,秦始皇親政之途坎坷眾多,如果沒有一支強有力的軍事武裝,恐怕會淪為傀儡,難以保全贏秦江山。王翦輕鬆蕩平長安君的叛亂,成為軍界新秀。

秦王政九年,這一年嬴政前往雍城行冠禮。按照秦國的規矩,完成此禮之後,秦始皇就應該正式親政,呂不韋必須交權。而縱觀歷史,交權之後的功臣往往都沒有好下場,商鞅、張儀、范雎等人皆是前例。為了防範呂不韋狗急跳牆,秦始皇讓王翦坐鎮咸陽,同時派遣三萬精銳護送秦皇西行。有王翦的壓力,呂不韋不敢造次,但是遠在雍城的嫪毐發動兵變,攻打秦始皇。

大戰一觸即發,王翦卻坐地起價要錢,秦始皇賞他17年富貴 - 天天要聞

關鍵時刻,秦始皇用王翦的兵馬迅速平定嫪毐的叛亂,並且讓王翦在咸陽清洗嫪毐組建的政治集團。王翦橫刀立馬,輔秦皇上位,並且絞殺嫪毐集團,迫使呂不韋交出相國權力。“功高莫過救主”,王翦的輔佐秦始皇徹底掌握了秦國,自此之後深受信任。

橫掃三晉,成秦皇大業

後世經常把橫掃三晉看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關鍵,而王翦就是關鍵中的關鍵。在王翦的帶領下,秦國攻克了閼與,不斷蠶食三晉,並且在秦始皇親政之後開展滅國戰。韓國是離秦國最近、最弱的一個國家,秦國輕易滅掉了韓國,並且讓王翦指揮秦軍東出滅趙。大家都知道,在戰國後期東方只有一個趙國可以力撼秦國,雖然經歷了長平之戰,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趙國依舊有能力遏制秦國東出。

大戰一觸即發,王翦卻坐地起價要錢,秦始皇賞他17年富貴 - 天天要聞

在李牧的指揮下,秦軍與趙軍相持一年都沒能前進一步。王翦被人讚譽的一點就是有勇有謀,他見死磕不下趙國,所以就用反間計除掉了李牧。李牧死後滅趙的阻力大大減小,秦國一舉攻破邯鄲,把趙國土地劃入秦地。隨後秦國馬不停蹄的開始東出,在王翦的指揮下秦軍攻破了燕國,同時王翦的兒子王賁滅了魏國,奠定了秦皇統一大業的基礎。

君臣生隙,安秦皇疑慮

秦始皇二十三年,秦始皇就開始與群臣商議滅楚之事。王翦認為楚國戰略縱深廣、兵精糧足,非六十萬大軍不可滅楚,而李信認為只要二十萬就夠了,在這種時刻秦始皇讓李信挂帥伐楚。這釋放了一個信號,那就是王翦不能再立軍功了。秦國採用的是軍功爵制,如果王翦再立軍功,或者說王翦的兒子再滅國,那秦國該如何賞賜此等功臣?裂土封侯?共享江山?別逗了,王翦是什麼人?戰國時期軍事權威人物,一旦這種人裂土封侯,那經過幾代發展,王家會不會成為心腹大患?

大戰一觸即發,王翦卻坐地起價要錢,秦始皇賞他17年富貴 - 天天要聞

一向深受重用且是秦始皇的心腹將軍,在此時與秦始皇產生了縫隙。秦始皇不知道楚國地廣嗎?秦國與楚國多次交鋒,雙方几斤幾兩都很清楚。20萬就滅楚,白起、司馬錯難道都不如你李信?秦始皇知道李信有賭的成分,他起用李信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軍事原因,而是政治原因。當時秦國軍事主要依賴蒙家(蒙恬家族)、王家(王翦家族)、李家(隴西李氏),一旦這三家中有任一家族強大起來,勢必會破壞平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秦始皇有意讓李信、蒙恬建功立業。

大戰一觸即發,王翦卻坐地起價要錢,秦始皇賞他17年富貴 - 天天要聞

王翦也明白秦始皇是啥意思,與其等着功高震主被迫自殺,還不如急流勇退告老還鄉。王翦稱病辭朝,回老家養老了。在這個時候秦始皇和王翦達成了一致,我不屠戮功臣,你不專權涉政,大家都好好的,留一個君臣協作的美名。結果李信和蒙恬不中用,被楚國打得落花流水,震怒之下的秦始皇又跑去請王翦出山。

功垂青史,急流勇退

當年武安君不領兵作戰,結果被賜死了。自己如果不領兵作戰,那就會重蹈武安君覆轍,但是如果出兵作戰,怎麼才能避免功高震主的問題?王翦認為皇帝擔心的是大臣們有野心,如果自己沒野心,那豈不是可以避免皇帝的猜忌?想清楚後,王翦大膽的請求皇帝賜給他良田。秦楚大戰一觸即發,秦國主帥竟然只想着有錢、要土地、要美女,這種行為讓人十分不解。

大戰一觸即發,王翦卻坐地起價要錢,秦始皇賞他17年富貴 - 天天要聞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或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這是史記記載的原話,王翦部下擔心王翦貪得無厭,惹得秦始皇生氣。但是王翦卻說:“你們懂個屁,我們大王喜歡猜忌大臣。現在秦國所有士兵都在我的手裡,如果我不裝一樣,秦始皇怎麼可信任我。”事實上秦始皇在得知王翦要求的消息後,始皇大笑(這是史記原話),並沒有一絲怪罪王翦的意思。隨後王翦滅了楚國,南征百越,功拜武成候。此時拜候絲毫沒有被猜忌,秦始皇更加信任王翦,因為王翦他只要錢,沒有野心。

在秦始皇的萌蔭下,王家獲得了17年的富貴,直到王離死後,王家才開始衰敗(賁、離繼出,三代無名)。而王翦的急流勇退,避免自己遭到屠戮,同時又為子孫謀取了福利。與其相比的韓信就是一個反面典型。王翦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獲得三代富貴;韓信輔佐劉邦統一天下,獲得滿門抄斬。劉邦的猜忌心難道就比秦始皇重嗎?不,秦始皇的猜忌心才是最重的,為了避免後宮專政,秦始皇都能做到不立皇后,這猜忌心難道比劉邦弱嗎?。

大戰一觸即發,王翦卻坐地起價要錢,秦始皇賞他17年富貴 - 天天要聞

時隔二十八年,從韓信的死上,我才開始明白王翦的高明。《阿房宮賦》: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學歷史是為了什麼?為的就是借鑒先人的智慧,王翦借鑒了白起的經歷,自己做到了功成身退。但是韓信並沒有借鑒王翦的經歷,結果導致滿門抄斬,我想這就是學歷史的重要性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痛別!她走了,僅剩7人…… - 天天要聞

痛別!她走了,僅剩7人……

5月7日記者從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獲悉5月7日凌晨1時許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小瑞奶奶(化名)在湖南華容縣去世享年96歲小瑞奶奶1930年生於湖南華容1943年春夏之交13歲的她不幸被進村日軍抓獲日軍將擄掠而來的女性
“銘記歷史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九旬老人向家鄉鍾祥捐贈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九旬老人向家鄉鍾祥捐贈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極目新聞記者高偉通訊員李璐 汪龍“挺高興的,沒想到我能得到這份榮譽,也為我們這個事業感到驕傲。希望以此激勵家鄉後人銘記歷史、傳承艱苦奮鬥精神。”陳明秀說。5月4日,曾親歷那場偉大事業的九旬老人陳明秀回到夢縈魂牽的故鄉,向鍾祥市博物館捐贈了一枚珍貴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陳明秀(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