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容從28歲被打入“冷宮”一直到40歲去世,她過的是人不如鬼的日子。所謂“穢聞”,即言她與侍衛“私通”的傳聞。無論真偽,從人性的角度而言,說不上有什麼大過錯。而她的真實死因,絕非“病逝”,而是身體消耗的枯竭,通俗一點甚至也可以說是“餓死”。溥儀不算一個特別狠毒的人,較以前那些動不動就對妃嬪施以酷刑的皇帝而言。60年前,他將她丟在了吉林延吉,更多地是出於無奈。1946年初,為了防止他們再度落入日本人手裡,中國有關方面在機緣巧合“接管”了他們之後,亦施行了較為嚴格的監控。
婉容的精神疾患其實比較輕,只是鴉片煙癮比較重。起初,婉容還能得到一些大煙,而她在大多數時候,也是衣着合體、清新溫婉的。某位當時接近過她的人曾經在接受史學人士的訪問時驚嘆於她的“大家風度、進退有度”。然而一旦犯病或犯煙癮,就會蓬頭垢面、大喊大叫。慢慢地,惹人厭了,而此時總體的經濟條件亦未允許“接管方”再為她買大煙。在一次緊急轉移中,她被丟棄在了當時的延吉監獄裡。哀嚎數日後,終氣絕而亡。此後被當地人用舊炕席裹捲起來,埋到了某個山坡上。
婉容死得如此不堪,人們更願意用“病逝”來掩藏那一點無奈的殘酷。傳言中埋葬她的地方,如今只有荒草萋萋,空氣中依然瀰漫著縷縷的悲哀。
婉容的悲劇,自被溥儀欽點,便是無法逃避了。溥儀不論有沒有才能,實際上他是有才華有謀略的,可惜生不逢時,溥儀都沒有機會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皇帝。她於是亦做不了順理成章的母儀天下的好皇后。青春的她,曾自恃美貌、氣質、才情,踴躍欲試着母儀天下。當發現一切不過是泡沫,連現實的一點溫情都不可得時,就只能墜落凡間了。
末代皇妃的命運,也是時代註定的。曾經與婉容“爭寵”的文綉,最後冒天下之大不韙與溥儀離婚,且通過報章公告天下。她付出的代價便是在協議上註明,此生不得再嫁。文綉後來做了待學生十分溫和的小學老師,年華老大後有過一次短暫的婚姻,但“前皇妃”的身份,成為她一生走不出的陰影,鬱鬱而終;溥儀在偽滿時期冊封的“祥貴人”譚玉玲,為溥儀帶來了許多歡笑,但日本人為了脅迫溥儀納一個日本妃子,將其毒殺。溥儀為之心傷良久,仍堅持不納日本妃,於是日本人打上了他的弟弟溥傑的主意。(溥傑後來與日本貴族女嗟峨浩完婚,並生兒育女。日本人是否在此有什麼“長遠打算”,尚不得而知)。
“美女”很多。而如婉容那樣的女子,方為真正的美女:容貌與氣質,諧和為無言的美麗。儘管她早已沉默在吉林那片憂傷的荒草地,這一點亦不能抹殺。末代皇后如此遭際,折射的正是當時整個國家的陰影和磨難,即便是取消帝制,也要保護帝後有尊嚴地退位、過有尊嚴的生活,而不是成為別人的算盤珠,否則只會會惹人恥笑:一個國家或其民眾,如果連皇后或是“前皇后”都不能保護,還有什麼血性道義,還有什麼尊嚴道理。思考清楚了這些,再去恥笑那個靠着琴棋書畫和鴉片,度日如年的末代皇后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