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5月19日,有網民稱,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吉林省主會場活動現場,舉行了“晉高句麗歸義侯”金印捐贈儀式,但背景牆上卻出現低級錯誤,將“侯”寫成了“候”,引發討論。對此,承辦方回應稱,發現錯誤後,已下架相關物料。
網民稱,現場背景牆將“侯”寫成了“候”
網民所發帖文顯示,活動現場背景牆上寫有“守護歷史,傳承文明”,下方還寫着“‘晉高句麗歸義候’金印捐贈”。網民指出,此處“候”為錯別字,應是“侯”。
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5月18日,活動當天就有自媒體發文稱,該活動現場將“侯”寫成了“候”,引發熱議,有網民認為這樣的場合出現如此低級錯誤不應該。
記者還注意到,央視新聞在報道中使用的表述為“晉高句驪歸義侯”,並介紹,印文中的“高句驪”即“高句麗”。
記者梳理髮現,5月18日,吉林省文化和旅遊信息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悠遊吉林”發文提到,2025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吉林省主會場活動由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吉林省文物局)主辦,吉林省博物館協會協辦,長影舊址博物館承辦。活動中有“晉高句驪歸義侯”金印捐贈環節。
此外,當地多個官方賬號也發布了這一消息,微信公眾號“集安發布”發布的文章中稱,5月18日上午,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吉林省主會場活動現場,“晉高句驪歸義侯”馬鈕金印被無償捐贈給了集安市博物館,流散1700多年的“晉高句驪歸義侯”金印踏上歸途。文內還解釋了“歸義侯”是中國古代賜予少數民族首領的封爵。
5月19日,大皖新聞記者就此聯繫了此次活動承辦方——長影舊址博物館,工作人員回應稱,網民提到的背景牆是現場播放的背景圖,此次活動所有物料設計、製作都不是他們負責,是由“省博物館處”審核後給到他們,然後他們在現場進行播放。18日下午活動結束時,他們才接到該部門通知,說現場有錯誤,讓他們馬上下架該宣傳物料,於是他們配合進行了下架。
隨後,大皖新聞記者聯繫了吉林省文旅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工作人員證實,他們確實是活動主辦方,並稱該處錯誤已經更正。
大皖新聞記者 韓喻
編輯 崔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