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2020年05月14日20:44:17 歷史 1020

隋煬帝楊廣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各種史料關於隋煬帝的評價,最終都以“暴君”二字一筆帶過。但是隨着現代歷史的逐漸發展,人們對隋煬帝的看法也逐漸趨於客觀化。姑且不論隋煬帝的個人是非,筆者今天想要和大家談一下,他營建“東都洛陽”一事。

史料中關於隋煬帝“暴君”一說,其實主要源於“弒父”、爭立太子,營建東都洛陽、開發運河、修築長城,以及窮兵黷武等十惡不赦之“罪狀”。正是因為這些所謂的“罪狀”,才最終導致“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但是在他死後《資治通鑒》中卻記載:“隋氏之盛,極於此矣”。正所謂千秋功過只能任憑後人評說,是利是弊,豈能一言而語?事實上筆者並不是要為隋煬帝正名。只是認為他所營建的“東都洛陽”,在隋朝、唐代乃至後世王朝中,都發揮出了重要城市職能。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兩都皆為歷史古城

東漢著名史學家和辭賦家班固,曾用畢生精力著寫名作《兩都賦》。在《兩都賦》中所指的“兩都”,其實就是指東漢的“西都長安”和“東都洛陽”。這其實也是“西都長安,東都洛陽”出處。

從《兩都賦》中的記載可以得知,從東漢時期開始,“兩都”其實就已經成為了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而且東漢時期的都城設在洛陽,就說明當時的洛陽城的地位,要明顯高於“西都長安”。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1.“東都洛陽”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在很多歷史愛好者的心目中,都認為長安曾經作為唐朝的都城,它的地位一定要比洛陽更高。但事實上洛陽作為華夏文明的起源之地,以及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自古以來就被古代祖先,定為“天下之中”。

洛陽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雖然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失去了“天下之中”的重要地位。並且很多後起之秀,也就是所謂的“文化古城”,無論是聲望還是後天的文化基因,其實都要比洛陽更為聲名鵲起。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比如,有所謂的“六朝古都”以及“十三朝古都”等。但是洛陽在古代社會中,到底曾經被多少朝代定為國都已經無法統計。相信大家看到這裡都會大吃一驚,原來洛陽不僅曾是隋煬帝的心屬之地,而且也是我國很多朝代的“立國之本”。

洛陽曾經作為古代社會中的“天下之中”,公元前1046年西周時期,就曾在洛陽營建國都。直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時代“東遷洛邑”也就是洛陽。按照周平王“東遷洛邑”開始算起,這其實也是東周建立的重要標誌。

如果從夏朝開始推算洛陽其實,也曾是夏王朝立國的主要區域。比如,夏朝時期的太康、仲康、帝桀等帝王,都曾以“斟鄩”為都。而所謂的“斟鄩”的主要地域,其實就是在現代社會中的洛陽城內。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2.“九朝古都”洛陽

相信大多數人一聽到洛陽,對於“九朝古都”都會不屑一顧,因為“西都長安”曾經是“十三朝古都”。但是大家如果能熟讀中國歷史就會發現,“九朝古都”中的“九”字,其實只是一個無法統計之後的泛指,或者說是古語中無法形容多少的代名詞。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古代歷史中,經常提到的“中國”、或者“中州、中土、中原”等詞彙,其實都源於洛陽。看到這裡或許有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原來洛陽居然有如此深厚的歷史內涵。

因為單從“中原”二字的廣度上去分析,其實就可以代表整個華夏大地。所以洛陽才是名副其實的古代“都城收割機”。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東周、三國時期的魏國,代魏之後的西晉以及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等。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

1.隋煬帝“營建東京”,“過”在當代卻“利在千秋”

大業元年即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令宇文愷“營建東京”,當時的東京就是洛陽的別稱。雖然在“營建東京”之時,每個月要動用200萬人次,並且花費了無法計數的金錢。但是隋煬帝的做法,卻為歷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們常說“功在當代,利於千秋”,隋煬帝楊廣“營建東京”,雖然沒有做到“功在當代”,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勞民傷財的惡事。但歷史證明,“營建東京”確實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偉業。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隋朝在“營建東京”的過程中,還建造了“顯仁宮”,並且將江南的奇珍異寶,統統地運往洛陽城。實際上隋煬帝的做法,其實就是在平地造城。當洛陽城營建完畢之後,他又將舉國之內的富商遷往洛陽,這實際上是為洛陽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必要基礎。

隨後他又派人鑿通了濟渠和周圍二百里的西苑,終於在公元606年,打造出了舉世聞名的“東都洛陽”。雖然這種“造城”的做法掏空了國庫,並且激化了社會矛盾,並最終導致隋朝二世而亡。但是這種“利於千秋”的做法,卻是應該值得後人景仰。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2.王朝“雙都”之“東都洛陽”

筆者認為,隋煬帝楊光雖然耗盡了國力與民財,但是卻為後世王朝,打造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東都洛陽”。他之所以會執意遷都洛陽,其實就是看中了洛陽“天下之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作為“天下之中”洛陽“南對伊闕,北倚邙山,東逾廛河,洛水橫貫其間;分外郭緘、宮城、皇堀、東城、含嘉倉城、圓壁城和曜儀堀,規模宏大,布局有序。”。這種依山傍水、據險而俯視天下的重要格局,其實才是隋煬帝楊廣,營建“東都洛陽”的主要目的。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如果從這一點來看,隋煬帝也可以稱得上具有雄才偉略。雖然隋煬帝在營建“東都洛陽”之後,僅僅享用了15年的時間。但是在隋朝滅亡之後,唐朝五代、北宋等朝代,依然都在使用洛陽,並將其當做全國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中心。

筆者認為,唐朝時期的長安城,作為大唐王朝的京師要地,其實就已經可以滿足唐朝的發展。但是自高宗開始將政治、經濟、文化向洛陽傾斜,或者說將洛陽當做國都並稱之為“東都”。就足以證明洛陽在古代,封建統治者心目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至此“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煬帝楊廣雖然被冠以“暴君”之名,但是自他開始“營建東京”之時,洛陽就已經再次體現出了“國都”的重要魅力。亦或是從歷史角度去分析,可以得知洛陽從此進入了王朝“雙都”的發展歷史。

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唐朝等朝代,除了曾經以“西都長安” 作為國都之外,其實也將“東都洛陽”當成了,王朝統治的另一個王牌兼顧使用。事實上如果從都城的屬性上去分析,筆者認為“西都長安,東都洛陽”不相伯仲。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3.“東都洛陽”之歷史沿襲和發展

據考古得知,在五六十萬年之前的“舊石器時代”,洛陽這塊土地就有先民再次繁衍生息。直到公元前1600年,大禹之子夏啟建立夏朝,洛陽作為國都才算有了確切的歷史記載。當然當時的夏朝人,也只是在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區活動。

隨着時間不斷流失以及朝代不斷更迭,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才形成了“天下之中”的局面。而洛陽也隨着名字不斷更改,而逐漸參與到了古代王朝史之中。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比如,從最開始的斟鄩、洛邑、成周、雒陽等,逐漸變更為東都、東京、中京,以及神都、京洛、洛京、西京等。但是洛陽作為“兩都”之一,即“西都長安,東都洛陽”,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等方面,都在逐漸向“中心”趨勢發展。並在隋煬帝“營建東京”之時,徹底得到了歷代王朝的認可。

雖然現代社會中的洛陽城,僅為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而且也已經失去了國都的作用,但是作為一個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以及4000多年城市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洛陽在廣大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卻從來都未曾消失。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古代詩詞大家印象中的“東都洛陽”

唐朝詩人劉克莊,曾作《鶯梭》一詩,去形容洛陽百花爭艷之時的盛景。“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三月的洛陽城內鮮花盛開,可謂百花鬥豔、競相開放,就像織成的錦繡一樣耀眼奪目。

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對洛陽的感情可謂情深義重。他在《芙蓉樓送辛漸》一詩中寫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雖然寫的是自己送別友人,但事實上也有濃濃的思鄉之情。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歐陽修也曾在其長詩《洛陽牡丹圖》中,對洛陽牡丹花讚不絕口。“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城內的土壤特別肥沃,但是最適合種植牡丹花。而牡丹花也是洛陽的城市名片。

其實關於洛陽牡丹花還有一個典故,據野史記載,當年一代女皇武則天,曾下詔令責天下之花“百花齊放”。但唯有長安的牡丹花不從,於是武則天龍顏大怒“乃貶其出長安,入洛陽。”於是才有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名。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 天天要聞

當然這其實只是一個傳聞而已,縱然武則天是古今唯一女皇。她可以管天管地,又怎麼能管得到花開花謝呢?所以這其實只是後人牽強附會,為洛陽牡丹花杜撰了一個故事而已。但也足以見得世人對洛陽城的青睞。

結 語

雖然現在“西都長安,東都洛陽”,已經成為了久遠的歷史。但是筆者認為就算洛陽,在現代社會中的現狀並不樂觀,但是誰也不能抹殺,它在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國都”地位,以及“天下之中”的浩瀚氣勢。

縱然滄海桑田、世事巨變,但歷史絕對不會忽視曾經的經典與輝煌。尤其是洛陽這座曾被稱為“東都”的古城,將會在新社會中繼續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和魅力。筆者認為洛陽的歷史韻味,會隨着時間而愈加歷久彌新!

【參考文獻】

木杉《隋唐東都洛陽城》

陳龍《白居易的詩歌創作與東都洛陽生活》

周曉薇《隋代東都洛陽城四郊地名考補——以隋代墓志銘為基本素材》

侯明忠《論隋朝營建東都洛陽的原因及意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 天天要聞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大刀隊最早得追溯到國民革命軍西北軍那時候。1933年,長城抗戰打響,日軍大舉進攻喜峰口。當時中國軍隊的處境有多慘?槍支彈藥都湊不齊,工業底子薄得像張紙,連個像樣的炮都造不出來。面對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機槍甚至坦克,咱們的西北軍將領沒辦法,只能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着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 天天要聞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電話那頭傳來古大存壓低卻顫抖的聲音:“葉帥,莫雄今晚就要被槍決!”葉劍英愣了不到三秒,隨即抄起另一部機子撥向陶鑄,四個字擲地有聲——刀下留人。廣東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傳令兵一路小跑,陶鑄收到命令,當場批示暫停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