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7日,濟南郊外的刑場上,一個戴着手銬的中年人突然仰天大笑:“老子當司令的時候,你們還在啃窩頭!”
話音未落,槍聲響起。這個曾統領數千人、大名鼎鼎的抗日司令,最終以叛徒之名倒在黃土之上。
邢仁甫的伏法,結束了一場持續七年的追捕——這場行動耗光了渤海區地下黨全年經費,甚至需要情報員典當棉衣籌措資金。
當革命理想遭遇人性考驗,這場驚心動魄的“打虎行動”,揭開了戰爭年代最殘酷的忠誠試煉。
鹽山起兵:草莽英雄的崛起之路
1910年生於河北鹽山土匪世家的邢仁甫,自幼與父親的橫徵暴斂格格不入。17歲那年,他背着單刀離家參軍,在西北軍械學堂練就一身本領。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這個曾在國民黨軍隊做到團副的熱血青年,卻在《救國時報》上讀到延安的抗日宣言後,連夜燒毀國軍委任狀,帶着七條步槍在家鄉拉起抗日隊伍。
“救國會軍事委員會”的大旗在鹽山城頭豎起時,邢仁甫展現出驚人的軍事天賦。
1938年1月,他率31支隊佯攻鹽山南門,親率敢死隊從城東水道潛入,用辣椒面拌石灰的土製毒氣彈攻克日軍碉堡。此戰不僅繳獲92式重機槍3挺,更讓“邢司令”的名號響徹冀魯邊區。
到1941年,他麾下已發展出三個主力團,控制着山東河北交界的二十餘縣,連日軍戰報都稱其為“最難纏的土八路”。
權力迷途:海島行宮與黃金夢碎
隨着勢力擴張,邢仁甫腰間的手槍換成了象牙柄勃朗寧,軍裝改成了訂製毛呢大衣。
1942年春天,他動用邊區建設經費,在渤海灣無名小島上修建起行宮:三進四合院配防潮地窖,屋頂架着繳獲的日軍探照燈,廚房存着法國紅酒。
更令官兵嘩然的是,他強娶宣傳隊員宋魁玲為妾,用戰馬馱着新娘繞島三周,婚宴擺了整整四十桌。
黃驊副司令的到任,成了這場奢靡盛宴的休止符。這位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在幹部會上拍案怒斥:“某些人住的比鬼子司令部還闊氣!”
清查賬目時,發現邢仁甫竟私藏黃金二十兩——這筆錢本該用於購買冬裝。當組織決定送他去延安學習時,邢仁甫在日記本上寫下:“飛鳥盡,良弓藏,該給自己留後路了。”
大趙村慘案:槍聲撕裂的兄弟情
1943年6月30日黃昏,冀魯邊軍區偵察會議正在新海縣大趙村進行。突然闖進的殺手連開七槍,黃驊與參謀主任陸成道等人當場犧牲。兇手馮冠奎留下的子彈殼暴露了真相——這是邢仁甫警衛連的專用彈藥。
血案發生後,邢仁甫的應對令人心寒:他先是在追悼會上假意痛哭,接着散布謠言稱黃驊“私通日軍”。
當真相即將敗露時,他竟帶着小妾和八箱金銀逃往天津,在日租界寫下《告華北同胞書》,聲稱“共產黨容不下真豪傑”。
這份自白書被日軍印成傳單空投根據地時,老鄉們都不敢相信,當年那個帶頭砸開地主糧倉分糧的邢司令,如今成了懸賞十萬的叛徒。
天津追兇:牙醫診所的無聲較量
渤海行署公安局長李震接到追捕令時,賬上只剩三十塊銀元。他摘下自己的懷錶交給偵查科長:“拿去當了,給同志們換裝。”
地下黨員閻樹炳的牙科診所成了行動中樞,這位曾為彭德懷治過牙傷的醫生,不得不變賣診所設備籌措經費。最困難時,情報員劉壽山把結婚戒指熔成金條,才換來邢仁甫保鏢的一句口供。
閻樹炳的潛伏堪稱經典:他故意在牌局上輸給邢仁甫三百大洋,又替其倒賣藥品賺取暴利。當邢仁甫感嘆“你比共產黨講義氣”時,這個每天啃冷饃充饑的地下黨員,正把組織補貼悄悄塞進秘密交通員的衣兜。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當晚,閻樹炳帶着公安戰士衝進大理道小洋樓,從密室拖出渾身發抖的邢仁甫時,他藏匿的黃金恰好裝滿當年帶走的八個箱子。
審判台前:褪色的勳章與永恆的恥辱
1950年公審大會上,邢仁甫胸前還別著那枚“抗日民族英雄”獎章。當公訴人念出他寫給日軍的《剿共建議書》時,台下群眾扔來的石塊將獎章砸得變形。這個曾令日偽聞風喪膽的將領,最終在萬人唾罵中被押赴刑場。
而追捕行動的代價同樣觸目驚心:渤海區1947年財政報告顯示,該行動耗資摺合小米九十萬斤,相當於當時兩萬農民全年口糧。更令人痛心的是,七名地下黨員因經費不足暴露身份犧牲。但正如李震在總結報告中寫道:“我們追回的不是叛徒的性命,而是革命信仰的尊嚴。”
【參考資料】:《冀魯邊區抗戰史料彙編》(山東人民出版社);《邢仁甫案審訊記錄》(山東省檔案館);《渤海區財政收支報告(1945-1949)》(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黃驊烈士傳》(河北黨史研究室);《天津城市接管檔案選編》(天津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