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2025年05月13日16:02:04 歷史 1655

大唐,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王朝,以海納百川之姿接納四方異邦,千年前,一批波斯貴族在長安落腳,並被朝廷委以官職,為唐朝效力。

然而,當時接納他們的皇帝,並不會想到,他們竟會這樣欺瞞他。

1955年,考古學家在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本來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可怪就怪在這個合葬墓的墓誌石上有用兩種語言寫的碑文。

而用波斯語言寫的碑文翻譯後,讓在場的專家都大吃一驚,不禁紛紛感嘆,幸虧唐朝人不認識波斯語言,否則該墓的主人很有可能被殺頭!

那麼,用波斯語寫的碑文是什麼意思呢?波斯貴族又為何會去到唐朝生活呢?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碑文里的秘密

1955年的深冬,西安西郊土門村附近一處基建工地上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此處發掘出一座獨特的唐代墓葬,而且這座墓葬的建築風格與傳統唐墓有着顯著差異,非常具有研究價值。

考古專家們還發現,這座墓葬的墓室頂部採用波斯特有的穹頂設計,墓室內還陳列着精美的銀質聖火壇,其上還雕刻着精緻的波斯傳統圖案,處處彰顯着異域風情。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之後出土的一方墓誌石更是奇怪,這方墓誌石上半部分刻有六行橫書波斯巴列維文,下半部分則是七行豎寫漢文。

風格迥異的墓葬,兩種語言的墓誌石,這幾乎可以讓專家確認這個墓主的主人確實不是唐朝人士,而有很大可能是波斯人。

隨後,專家們對墓誌石上的漢文進行了翻譯,他們發現該墓主是左神策軍散兵馬使蘇諒的妻子馬氏,她於咸通十五年二月去世,年僅二十六歲(咸通是唐懿宗李漼的年號,時間範圍為公元 860 - 874 年)。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如此來看的話,蘇諒並不像是波斯人,他的妻子反倒是像波斯人,可他們是如何通婚的呢?

又為何在一塊墓誌石上鐫刻兩種語言的碑文呢?難道說這裡面有什麼蹊蹺?

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專家們請來了日本京都大學的伊藤義教博士對墓誌上的波斯文進行解讀。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然而,令專家們如何也想不到的是,他們會發現一個塵封了千年之久的大秘密。

據伊藤義教博士的翻譯,專家們了解到,墓中女主人馬昔師既是蘇諒的女兒,又是他的妻子,這一發現讓在場的考古專家們震驚不已。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更令人驚訝的是,波斯文還透露出墓主人的另一重身份,蘇諒家族竟然是波斯三大豪族之一,這位在唐朝擔任兵馬使的蘇諒,實際上是波斯王室的後裔。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墓中的女主人究竟和蘇諒是什麼關係?身為波斯後裔的他又為何會來到唐朝?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波斯貴族的逃亡史

這還得從七世紀中葉講起,那個時候,薩珊波斯帝國迎來了最黑暗的時刻。

阿拉伯帝國大軍長驅直入,波斯軍隊節節敗退,公元634年,阿拉伯軍隊揮師入侵波斯腹地,薩珊王朝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帶領軍隊奮力抵抗。

然而在二十餘年的征戰中,這個延續四百餘年的古老帝國最終走向覆滅。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在這場浩劫中,年僅六歲的波斯王子卑路斯承受着超乎尋常的命運考驗。

公元642年,他的父親伊嗣俟三世在木鹿城遭遇不測,年幼的卑路斯在貴族們的擁護下,肩負起複國重任。

面對阿拉伯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卑路斯意識到單憑本土殘餘勢力難以對抗。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他將目光投向東方的大唐帝國,派遣使節前往長安求援。

可惜天不遂人願,由於地理距離遙遠,唐朝無法及時提供有效援助。

最終,卑路斯帶著兒子泥涅斯,率領一批波斯貴族,踏上了漫長的東遷之路,投奔大唐。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唐朝朝廷雖未出兵幫助他們復國,但卻對這些遠道而來的波斯遺民給予了優待,在長安為他們安排住所,並設立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為都督。

在長安城內,波斯遺民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社區,朝廷准許他們修建祆教寺廟,讓他們能夠延續故土的信仰和習俗。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隨着時間推移,波斯遺民開始適應大唐的生活,一些人通過與唐人通婚,逐漸融入當地社會。

然而,波斯王室後裔始終懷着復國的夢想,他們固守波斯傳統,堅持祆教信仰,在異鄉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

作為王室後裔的蘇諒便是其中一個。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碑文上兩種語言的目的

雖然不遠萬里遷徙來到了長安,還被當朝皇帝封為左神策軍散兵馬使,在朝廷擔任要職,但蘇諒心裡始終有着一個復國夢。

所以即使身在異鄉,即使可能這輩子都不可能再回到波斯,可他卻始終保持着波斯人的傳統。

他與一位名叫馬氏的波斯女子共同生活在長安,表面上他們倆一對普通的夫妻,但實際上馬氏不僅是蘇諒的妻子,更是他的親生女兒。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在波斯,這種血親通婚不僅被允許,更被視為維護血統純正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唐朝,這樣的婚姻會被視為大逆不道,不僅會受到道德譴責,更會被列入“十惡”重罪。

為了在長安立足,蘇諒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隱藏這個秘密。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咸通十五年,年僅二十六歲的馬氏不幸離世,在為她準備墓誌時,蘇諒精心設計了一個雙語碑文。

漢文部分只記載了表面的夫妻關係,而波斯文則真實記錄了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

蘇諒用這種方式,既保全了在唐朝的體面,又不違背波斯的傳統,可謂用心良苦。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苦苦守護的秘密,竟然在千年之後,被專家所揭曉。

而專家在翻譯了墓誌石上的波斯文後,也連連表示,幸虧唐朝的人不認識波斯文,否則蘇諒犯得可就是殺頭的大罪了!

雖然,蘇諒的做法並不光彩,可這座有着兩種語言的墓葬卻見證了兩種文明的碰撞與融合。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波斯移民深知在唐朝法律中,近親通婚是重罪,為保護家族,他們巧妙地運用雙語碑文,既表達了對大唐的敬意,又保留了自己的宗教傳統。

而墓葬中的隨葬品也展現了鮮明的文化交融特色,既有精美的唐代陶俑,又有波斯風格的金銀器皿。

這些文物訴說著一個波斯家族如何在唐朝紮根生活的故事,雖然他們遵循着與中原文化迥異的祆教婚俗,但也努力適應大唐的禮制規範。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這座千年古墓不僅是一個家族的記憶,更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它讓我們看到了大唐王朝的開放胸襟,也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既有衝突又相互包容的複雜關係。

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為我們理解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證據。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結語

這座波斯夫妻合葬墓,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千年前東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奇妙世界。

蘇諒用雙語碑文藏住秘密,既想守住波斯傳統,又得適應大唐規則。

這背後,是不同文明相遇時的矛盾與妥協。

它讓我們看到,大唐雖包容開放,卻也有文化差異帶來的碰撞;而波斯遺民,即便身處異鄉,仍堅守着對故土文化的眷戀。

這不僅是一個家族的故事,更是古代文明交流的生動縮影。

參考資料:

1、談蘇諒妻馬氏墓誌 知網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2、唐蘇諒妻馬氏漢、巴列維文墓誌再研究 知網

1955年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大吃一驚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尹錫悅內亂案再添新證:被指通過秘密手機下令“我可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戒嚴” - 天天要聞

尹錫悅內亂案再添新證:被指通過秘密手機下令“我可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戒嚴”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5月12日上午,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對前總統尹錫悅涉嫌發動內亂案舉行第三次庭審。據韓國媒體此前報道,如果發動內亂罪名成立,尹錫悅可能面臨終身監禁,甚至死刑。▲5月12日,尹錫悅抵達首爾中央地方法院 圖據視覺中國在第三次庭審中,特戰司令部參謀長朴正煥(音)和首都防衛司令副官吳尚培(音...
鍾會在成都作亂,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個人活了下來 - 天天要聞

鍾會在成都作亂,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個人活了下來

景元四年(263年),魏國三路大軍,進攻蜀漢,主帥是司馬昭的親信鍾會,鍾會當時擔任鎮西將軍,作為主力,鍾會的兵力高達十餘萬,其他兩路大軍,分別是征西將軍鄧艾和雍州刺史諸葛緒,兩人各帶三萬多人。鍾會作為主力,和姜維主力作戰,被姜維死死擋在劍閣,不能前進一步,鍾會無奈,甚至打算撤軍了。這時,轉機出現了,作...
他最終,只能成為世人眼中“一個偉大的失敗的英雄” - 天天要聞

他最終,只能成為世人眼中“一個偉大的失敗的英雄”

一聲拖長腔調的喧呼在深宮裡回蕩,張謇聽見自己的名字被喊出時,只覺一股空乏之感陡然襲來。金鑾殿上眾人歆羨的目光里,他望着殿外簌簌飄落的梨花,想起多年前在南通老家,父親藉著煤油燈的光,用布滿老繭的手指逐字教他念《論語》的場景。
通化市委書記孫簡升任吉林省副省長 - 天天要聞

通化市委書記孫簡升任吉林省副省長

5月13日下午,吉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人事任免名單,其中決定任命孫簡為吉林省副省長。孫簡孫簡,男,1972年2月出生,江蘇無錫人,經濟學博士,高級工程師,1994年於北京工業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2005年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16年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湯和:大明柱石的生存智慧 - 天天要聞

湯和:大明柱石的生存智慧

在洪武三年(1370年)的慶功宴上,朱元璋親手為湯和斟酒。當酒液注入金杯時,這位曾統率六十萬大軍北伐的元勛卻悄然離席,伏地叩首:"臣年齒已衰,不堪重任,請陛下憐臣老朽。
打虎!李春良被查 - 天天要聞

打虎!李春良被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5月13日消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春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李春良(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李春良,男,漢族,1963年2月出生,河北霸州人,198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公共管理碩士學位。他歷任中組部地方幹部局幹部,中組部...
華僑後代跨國來深尋親  厚厚族譜里找到親人 - 天天要聞

華僑後代跨國來深尋親 厚厚族譜里找到親人

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 通訊員聶貴花 近日,來自馬來西亞的廖漢威、英國倫敦的陳潤明及其侄女--來自奧地利的陳萬玲,三位身處不同國度的觀瀾華僑後代,懷揣着對故土的思念與尋親的渴望,踏上了回國尋親之路,其中陳萬玲僅持有一張1962年拍攝的奶奶照片。在觀瀾僑聯的努力下,他們找到了血脈相連的親人,也見證了觀瀾僑聯創新打...
外交部:敦促日方同一切美化侵略歷史的行為徹底切割 - 天天要聞

外交部:敦促日方同一切美化侵略歷史的行為徹底切割

5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日前涉及歷史問題相關言論提問。林劍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給中國和亞洲受害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是日本戰後重返國際社會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邊國家發展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