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九三學社優秀社員,我國著名醫學翻譯家、教授、主任醫師王賢才先生,於2025年5月1日晚8時在南昌逝世,享年91歲。(據5月2日大江新聞客戶端報道)
王賢才,1934年11月出生於上海,原籍為九江縣永安鄉,他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獨立完成《希氏內科學》的譯者,獲衛生部“醫學翻譯特別獎”,曾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系全國政協第六、七、八、九屆委員。他是最先提出“銀行儲蓄實名制”“火車票實名制”和建立“雙休日”制度的委員,推動落實了列車旅客供水等多項民生實事。
王賢才在寫提案(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公開報道顯示,1995年全國政協八屆三次會議上,王賢才等4位委員提出《關於儘快實行每周五天工作制的提案》。國務院隨即採納,宣布從當年5月1日起,全國實行每周五天工作制,星期日不再工作。
雙休日的設立距今已經是整整三十年,王賢才等提案人當然是功不可沒,至少是順應時代潮流,起到了推動作用。斯人已逝,風範永存!在此致以深切的懷念與哀悼!
王賢才於1995年提出“雙休日”提案(圖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青創營工作室)
雙休與單休的體驗感是完全不一樣的。王賢才曾回憶寫這一提案的過程,他說,年紀稍大的人,大約都有過“超級星期天”的經歷。原來,平時忙於上班,很多事情都要等到星期天來處理。像小孩子的作業輔導、看望老人、拆洗被褥、買煤球、換煤氣罐,以及傢具用物的修舊換新、縫縫補補等等,只有星期天有時間應付。這一天雖不上班,比上班不知辛苦多少,而且在辛苦勞累上是“超級”的。
有了雙休日,職工多了一天休息,能從容不迫地安排家務活,同時,還有時間去看看電影,去商場購物,去公園逛逛。不僅是有時間休閑,讓身心得到放鬆,還能促進消費。正是在這種“外溢”效應下,一些地方還試行2.5天休息制,以更好地服務民生,促進消費,增加經濟的活力。
雙休日的設立悄然重塑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拉動了消費,旅遊業、餐飲、娛樂、體育、展覽等很多行業都因此得到快速發展。
雙休日改變了生活(圖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青創營工作室)
王賢才說,他提出雙休日的想法,不但能增加就業崗位,緩解部分工人的下崗問題,還能節約水電等資源,讓雙職工走出“超級星期天”的困境。而且,有了休閑時間,還能讓人多花錢,增加消費。
王賢才說,現在的中青年大約不會想到,對他們那代人來說,建立現代消費觀念也很不易,因為從小接受的都是勤儉節約的教育,一個錢要當兩個錢花,從不輕言消費。進入市場經濟時代,終於認識到:原來消費也是很可愛的,因為不但能滿足需要,改善生活,還能拉動經濟。說到底,生產是為著消費的。“雙休日”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超級星期天”的問題,空餘時間還可以逛街購物,上飯館、看戲、看電影,增加消費,拉動經濟。
王賢才在“雙休日”提案的回憶文章中特地澄清,他是首先提出“雙休日”提案的人,但這個理念不是他的首創。他透露,1986年5月,國家科委就專門成立了“縮短工時課題組”,深入研究每周工作5日的可行性。他表示,“雙休日”與wto無關,不是加入世貿組織的必備條件,國內早有醞釀,要不然,提案也不會這麼快地落到實處。
雙休日的設立,由此還衍生出小長假、黃金周,這都是充分發揮假日經濟的作用。王賢才的逝世,正值“五一”假期,人們在盡情享受假日帶來的便利,這也是對“雙休日”提案人的最好告慰。斯人已逝,歷史會記住他的貢獻。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