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相關文獻來源。
(三國亂世)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這一年,是個丁亥年,屬豬。
曹操進軍討伐烏桓,遼東太守公孫康把袁紹的倆兒子,一個袁熙,一個袁尚,都給殺了。
這一年郭嘉也病逝了。
說一句天下大亂,毫不為過。
亂世之際,大家都很忙,都在搞事業,只有劉備比較輕鬆。
這個時候的劉備,他已經四十六歲了。
劉備當時的頭銜,那一大堆,他領豫州牧,是左將軍,兼職漢宜城亭侯,還頂着一個大漢皇叔的稱號,那是要多帶派有多帶派,要多風光有多風光,但是很顯然,這一切的虛名,都掩蓋不了劉備一事無成的事實。
劉備其實很有自知之明,有一次他和劉表吃飯喝酒,席間他起身上廁所,一站起來,他就看到了自己大腿上的肥肉,劉備當時就哭了。
劉表說兄弟喝的好好的,怎麼還哭了呢?
劉備感嘆道:
自我起兵以來,南征北戰,常年不離刀兵鞍馬,那時候我身體結實,大腿上都是瘦肉,如今卻消磨時光,無所事事,以至於髀肉復生,大腿上竟然都是肥肉了。
(劉備)
實話說,劉備是個很有野心,很有志向,很有抱負的人,只苦於這麼多年來他沒有建樹,所以他給自己的總結是,自己身邊沒有高人輔佐。
他要的高人不止是能替他打仗的,如關張趙這種武將,他還需要政治經濟方面的人才,他需要可靠的幕僚,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軍師。
所以在這一年,他從自己的駐地新野出發,專門去隆中拜訪了一個人。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別的軍閥都開始完成指標了,劉備還在搞自己的班子,不過這也無可奈何,因為劉備別的沒有,他現在唯一擁有的,就是時間。
他拜訪的這個人,不用作者賣關子,大家也都知道是誰,諸葛亮唄。
只是站在劉備的視角來看,諸葛亮比自己小了二十歲,而且在當時並沒有名氣。
打個比方,雖然都是隱居,但是諸葛亮和梅長蘇(一個小說里的人物)是不一樣的。
梅長蘇雖然隱居,可是他還沒出道,“琅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的名頭就已經打出去了,他已經天下皆知了,那有讀者可能說,諸葛亮不也有熱搜么?三國時人不也說“卧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么?
哎,這話其實不是時人說的,而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說的,未見於史料。
所以說,在當時看來,諸葛亮其實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年輕人,而劉備混了大半輩子了,什麼樣的人物他沒見過?忠的,奸的,老的,滑的,他可以說是閱人無數了,他憑什麼三顧茅廬,費時費力,無論如何也要把諸葛亮給招聘到手?
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在人群中看了諸葛亮一眼,從此後就再也忘不掉他的容顏?
(諸葛亮)
當然不是的。
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劉備已經意識到,只要能吸納諸葛亮到自己的陣營里來,自己目前的處境就能發生質變,自己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
這種利益不僅僅是指劉備收穫了人才一枚,還有物質層面和社會層面的。
剛才我們說諸葛亮是普通人,那麼他真的很普通嗎?他到底是什麼身份?
這個問題諸葛亮自己回答過,他說自己“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意思自己就是平頭老百姓,是種地的。
實際上,雖然諸葛亮真的在隆中種過地,當過自耕農,但他說他是布衣,純粹是人家的自謙而已,實際上諸葛亮其人,他大有來頭。
諸葛亮的先祖,叫做諸葛豐,這人是西漢時期的朝廷官員,任職司隸校尉。
這個司隸校尉,性質非常特殊,他是京師地區的監察官員,但是也有權利監察地方,甚至他手裡還有兵權,能常備一支一千多人的軍隊,重要性不言而喻。
諸葛亮的父親,叫做諸葛珪,活着的時候擔任的最高職務,是泰山郡丞。
我們知道地方的最高長官是太守,而太守的佐官,就是這個郡丞,所以諸葛珪當時不是二把手,那就是三把手。
當然諸葛珪死的比較早,諸葛亮其實是他的叔父諸葛玄帶大的。
那麼諸葛玄擔任什麼職務呢?他在軍閥袁術的麾下做豫章太守,當然這個太守沒幹多長時間就卸任了,諸葛玄和劉表認識,卸任太守之後,他就帶着諸葛亮去了劉表所控制的荊州,這也是諸葛亮能在隆中隱居的原因。
(春泉小隱圖 局部)
隱居隆中,無官無職,但是並不影響,諸葛亮其實是官宦之家的出身,他屬於是世家子弟。
那有讀者可能會嗤之以鼻,說世家子弟只是一個象徵而已,能有什麼用呢?就算諸葛亮是世家子弟,那他也是一個落魄來此的世家子弟。
諸葛亮的確落魄,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他有很多朋友。
諸葛亮最著名的四個朋友,一個是崔鈞,一個是徐庶,一個是石韜,還有一個是孟建。
他這四個朋友里,徐庶最高做到曹魏的御史中丞,石韜,官拜曹魏太守,孟建,則是曹魏涼州刺史,征東將軍。
可以說,他這些朋友都不是俗人。
而且,諸葛亮很有預見性,幾個朋友尚未入仕,尚未發達的時候,哥幾個聚在一起吃飯喝酒,他就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
諸葛亮早就預判到了他們的未來,所以他們就是諸葛亮潛在的資源。
當然最重要的,還不是諸葛亮的這些朋友,而是諸葛亮的夫人。
諸葛亮的夫人,叫做黃月英,當然這個名字出自於評書,是不是真叫這個名兒,那還有待商榷,但是我們為了方便書寫,就寫做黃月英。
有些史料記載,說這個黃月英啊“黃頭黑面”,長得不是很好看,或者說長得有點丑。
諸葛亮呢,則是“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就是說諸葛亮是個帥哥,高個子帥哥,而且還是個古風帥哥,以及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帥哥。
您想想,帥哥諸葛亮怎麼會喜歡醜女黃月英呢?而且黃月英嫁給諸葛亮的時候,已經二十五六歲了,在當時那個年代來看,屬於是大齡女子。
怎麼黃月英就能獨獨得到諸葛亮的青睞呢?
(黃月英)
當然也有很多史料說,黃月英其實並不醜,是故意把自己化妝化的很醜,目的就是為了考驗諸葛亮。
只是無論黃月英美醜與否,我們都必須承認,黃月英有一個很好的家世。
黃月英的父親,叫做黃承彥,這是漢末時期的荊州名士,在荊州地區很有影響力,黃家是個大家族。
黃承彥的岳父,叫做蔡諷。
蔡諷,那就更厲害了,兒子是名將蔡瑁,此時是荊州軍閥劉表麾下的頭號將領。
蔡諷的姐姐,嫁給了吳國的太尉張溫,張溫屬於是吳國的高層,在權力核心說得上話的那種。
那可以說,諸葛亮娶了黃月英,他的身份就不僅僅是一個世家子弟那麼簡單了,他就融入到了荊州劉表的這個軍閥家庭里。
那我們再看諸葛亮他們自己家這邊的親戚關係。
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荊州的蒯祺,蒯祺身後是荊州蒯家,這也是個大家族,蒯祺本人則官至太守。
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荊州龐家的龐山民,龐山民是曹魏的吏部郎,龐山民的父親更有來頭,是當時的另外一位高人隱士,叫做龐德公。
而這個龐德公,和司馬徽,龐統等人都有來往,關係非常好。
最後,是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此人在東吳做官,而且一直在升職,前途不可限量。
可以說,諸葛亮在朋友,本族,妻族的三方加持之下,他的社會關係網早就不局限於小小的隆中,而是橫跨魏吳兩國,南北世家。
在任何時代,人脈都是重要的,何況諸葛亮不僅僅有人脈,他還有實力,實力加上人脈,那就是妥妥的王炸。
(孔明出山圖 局部)
不然何以諸葛亮整天在隆中種地,劉備一來,他就能侃侃而談,指點天下大勢呢?他的及時信息哪裡來的?
我們說讀書人不出門,自知天下事,那是因為現在有電腦,有康姆皮特,諸葛亮能知道天下事,自然靠的是他那錯綜複雜的關係網。
他甚至都不用毛遂自薦,不用給自己找工作,而是想給誰工作,就給誰工作。
劉備在新野,諸葛亮在隱居,劉備是怎麼知道諸葛亮的?這其中就有兩個人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一個是徐庶,一個是司馬徽。
徐庶跟劉備說,諸葛亮有卧龍之才,您應該去拜訪他,而司馬徽則特別和劉備強調,諸葛亮不是平常的儒士俗生,而是有大才華的人。
劉備混了這麼多年了,這點事兒他還看不明白么?就連徐庶和司馬徽這種從不輕易夸人的名士都極力舉薦諸葛亮,別說整個天下了,就說諸葛亮在荊州,他肯定是玩得轉的。
所以,劉備哪怕是三顧茅廬,也要請諸葛亮出山,因為得到諸葛亮,不僅僅是得到,諸葛亮...
建安十二年的隆中風雪中,人生失意的軍閥和意氣風發的書生,就這樣偶然,也必然的相遇了。
諸葛亮推開草廬時帶起的積雪,最終化作多年後祁山道的漫天飛雪,這位本可安享世家榮華的青年,選擇與眼前無限落魄的劉備同行,更在許多年後寫下了動人的表文(節選):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諸葛亮當初以為,自己輔佐的從來不是劉備,守住也不是蜀漢政權,而是士人階層那種致君堯舜的精神火種。
他的確也是這麼想的,這麼做的。
可是到寫下《出師表》的那一刻,他才意識到,自己心心念念的,仍然是多年前的隆中,多年前的大雪,以及,多年前,那個風雪中走來的先帝。
趣哥新書《熬通宵也要讀完的中國史》上市
有深度,輕鬆有趣
有乾貨,通俗易懂
冷門史料,奇特角度
喜歡歷史,來一本就對了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三十五》、《漢晉春秋》、《襄陽記》、《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五》
梁中效.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新解.社會科學動態,2025
陶廣學.諸葛亮的修身、齊家、治國與《禮記》.陝西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