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張治中戰場“消失”兩天後丟了18軍軍權,卻與陳誠無關

2025年03月25日16:33:05 歷史 1851

淞滬會戰,張治中戰場“消失”兩天後丟了18軍軍權,卻與陳誠無關 - 天天要聞

圖片來自網絡

在黃埔系將領中,若論誰的人緣兒差,恐怕無過於陳誠。

別看他身為“土木系”當家人,身邊簇擁着一大群將領,似乎人緣好的很。

可與他有矛盾,甚至有很深矛盾的人也大有人在。

比如他與何應欽、湯恩伯、熊式輝、關麟征、張治中、戴笠之間的矛盾。

嚴格來說,陳誠與上述幾人並無私怨,他們之間的矛盾,除了有內部派系之間的爭鬥外,再就是軍權之爭了。

這也難怪,餅就這麼大,大家誰都想吃,誰都想多吃一塊兒,爭鬥自然就產生了。

但矛盾的產生,責任並不都在陳誠一邊。

比如,他與何應欽之間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配合蔣氏的平衡之術,演戲給蔣氏看的。

若是二人之間的關係親密無間,那就該輪到蔣氏睡不着覺了。

但陳誠與何應欽之間的矛盾火候掌握的很好,雖然有爭鬥,但從來沒紅過臉兒。

由此可見,二人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外人說的那樣大。

陳誠與湯恩伯之間的矛盾,在實質上稱不上為矛盾。

嚴格來說,湯恩伯還是陳誠的部下。

當年,在第五次“圍剿”紅軍的時候,湯恩伯擔任第十縱隊司令,歸屬陳誠指揮。

二人同屬浙江老鄉,有利益衝突不假,要說有多大矛盾,那也談不上。

外人所知的在豫中會戰後,蔣氏派陳誠調查湯恩伯,並給湯恩伯安上了一頂“四不和”的帽子。

但熟悉內情之人都知道,陳誠是秉承着蔣氏的意思來的,是要通過這種手段,把湯恩伯從盤踞了多年的豫中地區調出,省得他尾大不掉。

與熊式輝之間的矛盾則屬於內部之間的“狗咬狗”;與關麟征之間的矛盾則屬於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人各有各的毛病,老大別說老二;與戴笠之間的矛盾,一是陳誠看不慣軍統囂張的作風,二是戴笠要往陳誠的第六戰區派入軍統,而陳誠堅持不同意,由此而引發了矛盾。

更重要的是,戴笠曾破獲了一起“清君側”事件,把陳誠“土木系”內少壯派軍官幾乎一掃而空。

由此,二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而張文白(治中)在黃埔系將領中是有名的忠厚人,在其軍旅生涯中,屬於開戰前得令,結束後交令的人物。

雖然這其中有他不想與“老朋友”作戰的因素在內,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張文白對軍權並沒有太多渴望。

按理說,這樣一個人,是無法與陳誠這種對派系利益過分看重之人產生矛盾的。

可在淞滬會戰時,二人還真的就產生了矛盾。

事情的起因,在陳誠“土木系”18軍的指揮上。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

時任第9集團軍總司令的張文白指揮第87、88兩個德械師向駐滬的日軍海軍陸戰隊發起進攻。

可仗打了7天,雖然取得了一定戰果,但仍未突破日軍防線,兩軍處於膠着狀態。

仗打成這個樣子,責任應該由誰來負?

蔣氏責無旁貸。

因為在1937年8月7日,就已經決定要對日開戰了,部隊已經進駐上海外線。

可一直等到了8月11日,張文白才接到了蔣氏的命令。

在等待的這4天時間內,日軍也不是呆瓜,雖然未能判明上海外線的部隊是否會立即向他們動手,但做好準備那是肯定的了。

如此一來,對日本虹口海軍陸戰隊駐地發起突襲的戰機其實已經失去了。

淞滬會戰,張治中戰場“消失”兩天後丟了18軍軍權,卻與陳誠無關 - 天天要聞

圖片來自網絡

張文白得到蔣氏命令,立即部署,準備在13日拂曉發動奇襲,可又接到蔣氏不得進攻的命令。

張文白急了。

部隊已經展開,完成了攻擊準備,現在突然叫停,不僅會挫傷我進攻部隊的士氣,還會暴露作戰意圖。

可張文白反對無效。

就這樣,原定於13日拂曉發起的進攻暫停了。

這其中的原因是,蔣氏仍然沒有打消依靠“國聯”調停戰事的幻想。

在8月12日下午3時,日本駐上海領館官員向英、法、美、意四國控告中國部隊違反協定規定,單方面進入上海。

這四國呢?害怕戰火威脅到自身利益,建議把上海改為不設防城市。

面對這一突發的情況,蔣氏猶豫了。

蔣氏這一猶豫不要緊,讓這一次本為奇襲的戰鬥變成了正面強攻了。

很顯然,日本方面在第九集團軍即將對虹口日本海軍陸戰隊發動進攻前玩兒這一手兒,其目的就在於拖延時間。

不幸的是,蔣氏再一次中招。

日本這種手段並不新鮮。

從華北開始,他們屢屢玩弄這種手段,可屢屢讓包括宋哲元、蔣氏等一干人等中招兒,就是抓住了蔣氏、宋哲元等人不想打大仗的心理。

那麼,雙方兵力對比究竟如何呢?

張文白所轄第87、88師為德械師,每師兵力在12000人上下,還有第2師補充第2旅鍾松部。

當時,鍾松在廬山受訓,由副旅長楊文瑔代理指揮。

不要看到補充二字就小瞧鍾松的補充第2旅,這個旅可是師級編製。

首批調整師共有10個師,但體現出番號的只有9個,那個沒有番號兒的就是掛在第2師編製內的補充第2旅。

因而,從兵力上來講,張文白指揮的應該為三個師,兵力大致在30000人以上。

再加上上海市警總隊、江蘇保安隊兩個團,總兵力大致在4萬餘人。

日軍有多少兵力呢?

海軍陸戰隊3200人、以旅遊者身份進入上海的日本“在鄉軍人”3600人、陸軍一個超編大隊2100人,共計8900人。

這是日軍地面部隊的數字。

另外,還有第3艦隊參戰水兵5000餘人和其他部隊2000餘人。

火力對比,第9集團軍共有重炮第十團和14團,還有部分坦克和百餘架飛機參戰。

日軍海軍陸戰隊雖無重炮,但有海軍30餘艘艦艇的艦炮和200餘架飛機支援。

從兵力看,我方佔優。可從火力上來講,日軍佔優。

失去了突襲這個前提條件,張文白在開戰後並未能將日軍驅入大海。

陳誠此時在做什麼呢?

在廬山。

1937年8月15日,正在廬山的陳誠接到了蔣氏電話,奉召回南京,參與制定抗戰計劃與戰鬥序列。

8月18日,陳誠抵達南京。

蔣氏給了陳誠三個任務。

一是趕赴華北,向山西、陝西的將領說明抗戰決心,以及應付抗戰的準備。

二是趕赴上海,視察張文白部作戰並協助之。

三是擬定戰鬥序列。

在陳誠提出沒有名義和分身無術的時候,蔣氏給參謀總長程潛下令,任命陳誠為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讓其赴上海視察。

在此之前,張文白的京滬警備部隊再次增加兵力,第36,61,98、11師和345旅劃歸第九集團軍。

8月18日,就在陳誠趕赴南京的同一天,陳誠18軍所屬的第98師和11師先後到達戰場。

淞滬會戰,張治中戰場“消失”兩天後丟了18軍軍權,卻與陳誠無關 - 天天要聞

圖片來自網絡

陳誠擔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在實際上就相當於負責整個淞滬戰場的戰事。

在視察了87師和88師的陣地後,陳誠提出了建議,主要內容是:雖然將敵軍包圍,但日軍戰鬥力很強,若想全殲該敵,我後方兵力仍感不足。

都說旁觀者清,陳誠一眼就看出了淞滬戰場上出現的問題。

可在雙方戰鬥成膠着狀態時如何調整和充實戰場兵力呢?

陳誠的建議是,以宋希濂的第36師和18軍第98師加入攻擊作戰。

作戰意圖是,轉移攻擊方向,由攻擊左翼的公大紗場改為攻擊匯山碼頭。爭取從中路突破,將敵人陣地截為兩段,然後再向兩個方向分別掃蕩。

具體部署是,以第36師從沙涇港至保定路之間的正面向匯山碼頭江邊攻擊。

第98師一分為二,第292旅歸第36師指揮,在36師後面策應。294旅劃歸87指揮,加入該師左翼,進攻滬江大學和公大紗場。

8月20日,陳誠回南京復命。

同一天,張文白指揮部隊向敵陣地發起猛攻。

第36師不計傷亡,迫近匯山碼頭,開闢了前進的通道。可由於損失過重,已經失去了奪取匯山碼頭陣地的能力。

按照之前的計劃,98師292旅應該趕到,繼續第36師接下來的任務。

可事與願違,292旅遲遲未能趕到,得以讓日軍穩固了陣地。

這件事兒在戰後成為了一個謎。

究竟是第36師發起進攻的時間過早,還是292旅姍姍來遲呢?

與此同時,300公里之外的南京,陳誠對蔣氏彙報完上海戰場的報告後,又得到了一項任命,他被任命為15集團軍總司令,下轄18軍和剛從18軍14師擴編而成的第54軍。

這就意味着,18軍和54軍已經從張文白的第九集團軍劃撥給新成立的15集團軍了。

可讓人奇怪的是,這個新的編製調整和作戰序列並沒有通知張文白。

從理論上來說,在淞滬戰場上的部隊都應歸屬張文白指揮。

因為18軍加入戰場之時,是來增援第9集團軍的,張文白也得到過節制18軍的命令。

而重新調整作戰序列後,這個消息竟然沒有通知張文白,究竟是有意還是無心呢?

而這一切,張文白一無所知。

8月23日深夜,張文白口授了一道向蔣氏、何應欽、馮玉祥報告當日戰況的急電。

在電報中還特意報告,“擬急赴太倉或嘉定,與羅軍長卓英一晤。”

隨即,張文白連夜驅車從安亭駛往太倉。

次日,張文白終於在一處簡易的防空洞里找到了羅卓英。

見張文白從槍林彈雨中趕來,羅卓英感到很驚奇,他脫口而出,“張總司令,你為什麼會跑到我們這裡來?”

這話問得很奇怪。

作為歸第9集團軍指揮的18軍,張文白來前線視察難道不可以嗎?

久歷戎行的張文白從羅卓英的話中聽到了一絲不尋常。

他立即問羅卓英,“羅軍長,難道部隊建制有什麼變化?”

確實,按照軍中規則,指揮官無論官職有多高,都是不能跨越系統指揮部隊的。

18軍原來雖然不屬於第九集團軍作戰序列,但既然進了淞滬戰場,又明確劃歸張文白節制,怎麼得也不算跨系統指揮部隊。

羅卓英問出這句話,就很反常。

而這個反常被張文白敏銳地抓住了。

見張文白髮問,羅卓英說道,“張總司令,三天前,18軍就已划到15集團軍,由陳總司令指揮了。”

這一天是8月24日,三天前,即意味着在8月21日,18軍就已經劃歸15集團軍了。

可這麼大的消息,竟然沒有一個人來通知他。

淞滬會戰,張治中戰場“消失”兩天後丟了18軍軍權,卻與陳誠無關 - 天天要聞

陳誠 圖片來自網絡

聽到這個消息後,張文白在一剎那心情非常激動,但不滿的情緒是不能當著羅卓英面來發作的。

他在返回途中陷入了沉思。

這麼大的變動,為什麼不通知我?

陳誠難道就不能和我打個招呼嗎?

張文白在感到困惑的同時,又有幾分委屈。

剛趕回司令部,張文白又得知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到了蘇州,便立即趕到蘇州去見顧祝同。

在顧祝同處,張文白與蔣氏通話,不料卻連遭苛責,“兩天找你不到,跑到後方來了!”

很顯然,這是蔣氏對張文白表達不滿。

在蔣氏看來,張文白作為第九集團軍總司令,此時應在一線,可他卻跑到了蘇州這個後方來,難道有貪生怕死情事?

見被懷疑脫離一線戰場,有貪生怕死之嫌,張文白連忙解釋,“羅卓英原來歸我指揮,我不能不去看看,我不知道他已劃歸十五集團軍陳誠指揮了。”

可蔣氏根本不聽張文白解釋,在電話里厲聲喝道,“為什麼到蘇州?為什麼到蘇州?”

作為在“一·二八”淞滬抗戰、“八·一三”淞滬會戰中打都打頭陣的張文白來說,蔣氏此番言語就是對他莫大的羞辱。

氣憤之下,張文白也沒多考慮,“啪”地一聲掛了老蔣電話。

摔了蔣氏電話後,張文白不由得遷怒起那個剛接手自己部分防區和部分部隊的陳誠來了。

作為黃埔時期的老同事,張文白不太理解陳誠為何在這個時候連通知都不通知他一聲。

這是不是有些過於不夠意思了?

很快,二人之間產生矛盾的言論在軍中被傳得沸沸揚揚。

可當張文白冷靜下來後仔細一想,這件事兒還真怪不到陳誠頭上。

對防區和部隊作戰序列的重新劃定,是蔣氏做出的決定。

陳誠雖為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但負責的是作戰事宜,是沒有權力對防區尤其部隊作戰序列進行重新劃定的。

況且,陳誠也沒有義務向別人發出防區改變和部隊作戰序列改變的通知。

張文白有情緒雖然可以理解,但氣不能撒到陳誠頭上,而應去找老蔣算賬。

好在張文白很快就明白了這一點。

在接下來與陳誠的配合中,並未因此次誤會而受到影響。

那麼,張文白為何沒有接到通知呢?

難道真是因為他去見羅卓英的過程中,沒有接到蔣氏的電報或電話嗎?

按照羅卓英的說法,18軍劃撥給15集團軍是8月21日的事情,而張文白從安亭離開去見羅卓英是在8月23日深夜。

8月21日至8月23日,有兩天的時間,難道戰時下達一個命令有這麼慢嗎?

絕非如此。

僅有的解釋就是蔣氏對張文白在這之前的指揮嚴重不滿,故意給他難堪。

不然,無法解釋為何陳誠和羅卓英都收到了命令,而張文白卻沒收到。

但這種暗地裡整人的事情是無法說出口的。

這也是二人在顧祝同指揮部通電話時,蔣氏為何根本不聽張文白解釋,卻偏要死咬住張文白到了蘇州的原因。

當然也有還有另外一種可能。

那就是給張文白的命令是在8月23日午夜之後下達的。

那時候,張文白正在趕往18軍的路上,故而沒能收到命令。

但這種可能性較小。

1937年9月23日,張文白致函蔣氏辭職獲准。

從此之後,他再也沒有帶過兵,再也沒有出現在一線戰場上。

淞滬會戰,張治中戰場“消失”兩天後丟了18軍軍權,卻與陳誠無關 - 天天要聞

圖片來自網絡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 天天要聞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5月9日,莫斯科紅場上的勝利日大閱兵,舉世關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式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軍事表演。當鐵甲洪流碾過克里姆林宮牆下的方石,當軍靴鏗鏘聲,震蕩着聖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頂,這場跨越時空的軍事儀式,總在....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 天天要聞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大壩。據相關媒體報道,該水電站已於5月1日開始蓄水,其開發商稱,這距離正式投入運行又近了一步。這座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資36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已耗時近十年,主要用於發電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