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陳毅轉交李克農的家書給李倫: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2025年03月15日18:42:06 歷史 1192

1947年,陳毅轉交李克農的家書給李倫: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在中國的革命歷史中,李克農是隱蔽戰線的關鍵人物,在1931年之前,李克農‬還是與妻兒‬一起生活在上海,1931年的時候,因顧順章叛變被迫離開上海,去了蘇區,之後兩年多沒回家。

六歲的李倫才寫信給父親,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想念,而年幼的李倫似乎感受到了父親的使命,長大之後,李倫跟隨着父親的革命道路不斷前行,後來成為了新中國的一名中將

李家一門雙將,後來也成為了美談。

1931年4月,黨內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叛變,把我黨在上海的情報網攪得一團亂。

李克農是“龍潭三傑”之一,和錢壯飛胡底一起,多年潛伏在國民黨特務總部,身份特別隱秘,顧順章一叛變,三人暴露得乾乾淨淨,情況緊急,只能馬上撤離上海。

他們從上海撤離,根據中央的安排,他們前往蘇區工作,就這樣,龍潭三傑一路輾轉到了江西蘇區。

1947年,陳毅轉交李克農的家書給李倫: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只不過這趟路並不好走,路上得躲着敵人的追查,還要跟組織接頭,所以跟上海的家人聯繫非常地‬少,李克農走的時候,家裡只剩趙瑛帶着6歲的李倫,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那時候,李倫還小,不太明白父親為啥總不在家。

他上學了,別的孩子有新紙新筆,他只能撿別人不要的廢紙和用過的筆頭,趙瑛省吃儉用,撐着這個家,收到李克農的信時高興得不得了,趕緊讓兒子回信。

李倫在信里寫:“我很想你,讀書也用功……”

這些話聽着簡單,卻滿是對父親的想念,也透露着家裡日子不好過,信寄出去,過了好一陣才到蘇區,李克農那時候忙着情報工作,帶着部隊打仗,顧不上家裡,看到兒子的信,他心裡一軟,眼淚就下來了。

1947年,陳毅轉交李克農的家書給李倫: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聽說這封信還被紅軍高層傳着看,大家都覺得感動,一個孩子用廢紙寫的信,卻打動了所有人。

李克農收到信的時間,已經是1933年冬天了。

李克農當時在蘇區乾的是情報和保衛工作,中央蘇區被國民黨反動派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所以李克農的工作非常繁忙,壓力巨大。

兒子的信是他放鬆精神的良藥,所以當這封信一到,他看了一遍又一遍,想到家裡媳婦孩子過得艱難,自己卻回不去,心裡不是滋味。

這封信後來傳到了紅軍高層手裡,周總理、朱老總這樣的領導都看過,他們看完都覺得心裡酸酸的。一個6歲孩子用廢紙寫信,說想父親,說沒錢買紙筆,其實這不光是李克農一家的故事,也是那時候好多革命者的生活。

1947年,陳毅轉交李克農的家書給李倫: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紅軍打仗缺糧少彈,家裡人也沒啥保障,靠着信念撐着,李倫的信,成了蘇區戰士們的一個小窗口,讓大家看到前線背後還有這樣的牽掛。

而‬那時候,李克農沒法回上海,也沒法多寫信回家,他在蘇區忙着組織情報網,幫紅軍擋住敵人的滲透,工作不能停。

趙瑛在上海帶着李倫,等着丈夫的消息,偶爾收到一封信就高興好幾天,李倫的這封信,成了父子間難得的聯繫,也讓李克農在忙亂中多了一份念想。

時間到了1947年初,李倫已經不是小時候那個寫信的孩子了,他長大了,加入了部隊‬,打過抗日戰爭,還在延安炮兵學校學了本事。

1947年,陳毅轉交李克農的家書給李倫: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那年華東野戰軍繳了不少榴彈炮,前線缺炮兵幹部,李倫聽說後,主動跟組織說要去,批下來後,他一個人從延安出發,千里走單騎,跑到了魯中山區沂水縣的華野司令部。

那一路不近,從陝北山東,路上得翻山過河,還得躲着敵占區,20多歲的李倫硬是憑着一股勁到了。

當李倫‬到了‬華東野戰軍的司令部後,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陳士榘等等幾位華東野戰軍的領導見到他,高興地說:

“好!不愧是李克農的兒子,千里跑來,有決心,我們正缺炮兵幹部,來了就不讓你走!”

1947年,陳毅轉交李克農的家書給李倫: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李倫喜歡炮兵,自然想干出點名堂,他跟着陳毅到處打仗,從魯中打到華東,忙得沒停過,他在戰場上立了一等功,指揮炮兵打得准,打得狠,華野的領導都誇他能幹。

可那段時間,他跟父親沒啥聯繫,也開始理解父親當年因為革命繁忙,沒有什麼辦法顧到家裡人的感受了。

人們都說,男孩長大的標誌,就是變成他的父親。

李倫‬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長大。

他‬行軍打仗忙得團團轉,他一點消息也沒傳回去,還改名叫“李倫”,連華野領導都找不着人,粟裕問了好幾次,才知道他在哪裡‬,後來陳毅去中央開會,李克農托他帶了封家書給兒子。

這封信總算讓父子連上線。

李倫‬改名‬導致李克農聯繫不上他這件事情,讓‬華東野戰軍高層忍俊不禁。

1947年,陳毅轉交李克農的家書給李倫: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粟裕後來跟人說:

“這小子,跑得沒影了,跟他爹搞情報似的!”

只不過,陳毅和粟裕等戰友‬都非常積極幫助李克農找兒子,因為李克農在中央忙着情報工作,聽說兒子在前線,又聽不到消息,心裡估計有點急,畢竟在一般人看來,會以為兒子在戰場上遭遇不測了‬。

陳毅開會回來,粟裕在部隊裡面找到了李倫‬,陳毅‬這才把‬李倫‬叫了過來談話,然後‬交給他‬李克農的信,交給李倫時陳毅‬還笑:

“你爹找你找得不容易啊!”

1947年,陳毅轉交李克農的家書給李倫: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李克農那封家書,內容沒細說,但估計既有問候,也有埋怨,他幹了一輩子隱蔽戰線,最擅長藏行蹤,沒想到兒子也學會了“反情報”,讓他這個當爹的摸不着頭腦。

李倫拿到信,估計也挺感慨,他在戰場上忙着打炮,沒想到父親還在惦記他。這段父子間的波折,帶着點戰爭的無奈,但是也成為了李家‬的默契。

解放戰爭的過程中,李倫跟着華野打了不少硬仗,從山東打到華東,再到全國解放,炮兵的本事越練越好。

1947年,陳毅轉交李克農的家書給李倫:你改名了,你爹找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1987年,他當上了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被中央軍委授了中將軍銜,而在1955年,李克農已經得了上將軍銜。

李家‬的‬父子倆,一個在隱蔽戰線干大事,一個在戰場上管炮兵,幾十年的革命路都走得紮實,兩個人最後都是將軍,雖然李倫‬不是上將,可是在1987年的時候,一名‬中將也已經是解放軍的中流砥柱了。

李家‬的‬這份傳承,不光是家裡的,也是革命的。

這段情,不光是他們一家的事,也是好多革命家庭的寫照。那時候,多少人像李克農一樣顧不上家,多少孩子像李倫一樣自己長大。他們的思念和重逢,成了亂世里的一點光。父子倆的故事告訴大家,革命能贏,不光靠打仗,還靠家裡人的支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
66歲六小齡童再現孫悟空經典名場面,這通金箍棒耍得如何? - 天天要聞

66歲六小齡童再現孫悟空經典名場面,這通金箍棒耍得如何?

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李詩苑5月3日,六小齡童攜新作《金猴宗師》做客湖北省外文書店藝文客廳,他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從藝心得,並表演孫悟空的經典橋段“金箍棒舞”,博得現場陣陣掌聲。66歲的美猴王,風采不輸當年!台下觀眾感嘆:“到底是老藝術家的功底深厚!”“所有看起來的毫不費力,背後都有常人難以想象的付...
五九炮對屏風馬,左馬盤河新布局圈套,集結車馬炮卒,四子... - 天天要聞

五九炮對屏風馬,左馬盤河新布局圈套,集結車馬炮卒,四子...

五九炮對屏風馬,卓馬盤核心布局圈套。·集結車馬炮竹,四指歸邊殺。紅當頭炮,黑上馬,紅上馬,黑艇驅逐。紅出車,黑出車。紅方過河車,黑方屏風馬,紅挺區兵。這裡黑方可以平炮對車,飛象去馬。本局選擇卓瑪盤河,也是一大主流分支變化。·紅馬八進七,黑補
《南唐李後主》全院滿座!粵劇老戲成年輕觀眾追捧的“爆款” - 天天要聞

《南唐李後主》全院滿座!粵劇老戲成年輕觀眾追捧的“爆款”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5月2日晚,經典粵劇《南唐李後主》在江南大戲院精彩上演,為廣州粵劇院“勞動鑄輝煌 粵韻譜華章——廣州粵劇院2025 年‘五一’經典演出專場”拉開序幕。5月3日晚,廣州紅豆粵劇團將繼續在江南大戲院為觀眾獻演《范蠡獻西施》。老戲復排,迎來數度“全院滿座”當晚《南唐李後主》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