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2025年02月22日20:10:39 歷史 5557

【開欄的話】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戰鬥的號角響徹中華大地——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

滿腔碧血驅虎豹,錚錚鐵骨中華魂。面對侵略者的窮凶極惡,無數英雄兒女不畏犧牲,前仆後繼,以血肉之軀築起新的長城,用鮮血與生命寫就了一部抵禦外敵、救亡圖存的壯麗史詩。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十四年浴血抗戰,凝固下一張張浴火而生的影像,也銘刻下一段永不磨滅的民族記憶。這些影像背後,是一個個真實的歷史瞬間,是一個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歷史應該銘記,也必須銘記。讓我們透過硝煙的鏡頭,重溫那個烽火年代的熱血、汗水、呼喊與雷鳴。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2月21日

吉林省檔案館首次公布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

總司令楊靖宇的一封信件檔案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圖為七七事變後,時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的楊靖宇致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三師的一封信件的日文檔案。新華社發(吉林省檔案館供圖)

此次公布的檔案系七七事變後

楊靖宇致東北抗聯

第一路軍第三師的一封信件

這封信在1937年10月的

一次戰鬥中被日偽劫掠

並譯為日文進行存檔

這封日文版信件檔案雖歷經戰火

但內容完整連續

清晰記載了楊靖宇指揮部隊

從遼寧桓仁向清原挺進的作戰計劃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同時也是楊靖宇將軍

誕辰120周年、殉國85周年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矗立在吉林省靖宇縣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的楊靖宇雕像(2017年3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曾濤 攝

艱苦卓絕的抗日歲月里

白山黑水間

茫茫林海中

以楊靖宇等為代表的東北抗日聯軍

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壯麗篇章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這是東北抗日聯軍騎兵部隊(資料照片)。

東北抗日聯軍

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

東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裝

也是中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

抗敵最早、堅持最久、條件最惡

一支英雄部隊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東北抗日聯軍的戰士們整裝準備出擊(資料照片)。

東北抗聯孤懸敵後

與武裝到牙齒的日本侵略者

進行英勇鬥爭

打擊和牽制了日本關東軍

有力地支援了全國抗戰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這是東北抗日聯軍之一部(資料照片)。

由於敵人“堅壁清野”

抗聯將士經常幾個月吃不到一粒糧食

只能以樹皮草根充饑

日軍物資充沛、紅光滿面

抗聯軍隊連衣服都靠扒敵人的穿

東北的寒冬

唾沫出口成冰

躲在山裡的戰士卻連火都不敢生

……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東北抗聯戰士開荒生產時使用的生產工具。

艱苦的條件和慘烈的作戰

讓無數抗聯將士

為捍衛民族獨立

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楊靖宇犧牲時35歲

敵人解剖他的屍體

發現胃裡只有枯草、樹皮和棉絮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這是楊靖宇像(資料照片)。

陳翰章犧牲時27歲

被敵人殘忍地割斷了舌頭

剜去了雙眼……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這是陳翰章像(資料照片)。

趙一曼就義前

為幼子“寧兒”寫下家書

舐犢之情與愛國之情交融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這是趙一曼像(資料照片)。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這是趙一曼寫給兒子的信(非原件)。

為了實現“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理想

原名關有維的山西青年

給自己改名魏拯民

宏圖壯志盡在不言中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這是魏拯民像(資料照片)。

據不完全統計

從1931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東北抗日聯軍消滅敵人18萬多人

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2011年5月4日,觀眾在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任勇 攝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2023年9月18日,在哈爾濱市道外區長青公園,人們在東北抗日暨愛國自衛戰爭烈士紀念塔前獻花。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

是一部艱苦卓絕的鬥爭史

他們英勇頑強的鬥爭精神

和建立的抗戰偉績

必將永久鐫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致“鏡”抗戰記憶|白山黑水鑄忠魂 - 天天要聞

製作:劉金海、張鋮、蔡湘鑫、邱少煜

視覺:胡秋思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 天天要聞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新華社南京5月4日電 題: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新華社記者鄭冬睿、張晨光、陸華東搖開檔案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冊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資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繆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