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復活背後的生死時速

2025年02月15日21:00:24 歷史 5060
TikTok復活背後的生死時速 - 天天要聞

“美國z世代的新偶像”。


作 者金玉
華商韜略出品id:hstl8888

TikTok復活背後的生死時速 - 天天要聞


2025年2月14日,tiktok在美國悄然“復活”。


這一天,1.7億美國用戶屏息刷新手機,等待重新下載的按鈕亮起。此時距離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不賣就禁”法案已過去11個月,而這場關乎tiktok存亡的戰役,仍在繼續,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的“極限自救”,也仍未停止。


2024年3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不賣就禁”法案那一天,夾雜了些許白髮的周受資站在印滿tiktok標誌的背景板前,語氣誠懇且堅定地表示:“我們會為用戶的自由戰鬥到底。”這句話,也最終成為貫穿tiktok這場“極限救援”的宣言。


TikTok復活背後的生死時速 - 天天要聞


過去一年,美國政府對tiktok的“獵殺行動”達到高潮。


2024年1月3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舉行的一場聽證會極為引人關注。這本是一場由五大科技巨頭meta、x、tiktok、snap和discord首席執行官共同出席,聚焦於兒童安全的聽證會。


但聽證會進行到一半時,討論的話題完全脫離了原本的議題,tiktok和周受資突然成了炮火焦點。


——“你屢次說你住在新加坡,你是哪一國公民?”


“新加坡。”


——“你還是其他國家的公民嗎?”


“不是,我是新加坡人。”


——“你有新加坡護照嗎?”


“是的,我在新加坡軍隊服役過兩年半。”


——“你有其他國家的護照嗎?”


“沒有,我是新加坡人。”


——“你妻子是美國人,你孩子是美國人,你曾經申請過美國公民身份嗎?”


“沒有。”


面對美國參議員湯姆·科頓拋出的一連串略顯低級的問題,周受資悉數耐心作答,唯有倒數第二個問題時,他罕見地露出一絲無奈的神情。


很顯然,不懷好意追問周受資的國籍身份的湯姆·科頓,根本不知道新加坡不承認雙重國籍。


《華盛頓郵報》將科頓的提問方式描述為“麥卡錫式的”。新加坡《海峽時報》在instagram上傳了這段對話的視頻,下方有新加坡用戶評論道:“參議員,您知道新加坡在哪裡嗎?”


科頓連珠炮似的發問後,“新加坡人”一度成為熱詞登上社交媒體x的熱詞榜單,他本人的名字更是位列榜單首位。


這場聽證會,也讓人想起一年前的2023年3月。


當時,周受資身穿深藍色西裝,隻身一人坐在數米長桌的一側,對面是數十位共和黨議員。長達5個小時的質詢中,他以從容不迫的沉着和穩重的魅力,悉數回答了數十人關於信息安全、青少年保護、毒品信息以及程序上癮的質問。


“這一戰”也讓周受資在一夜之間,成了大半個世界的焦點人物。


TikTok復活背後的生死時速 - 天天要聞


tiktok團隊通過分析網絡輿情發現,國會質詢後,高達90%的tiktok用戶表示支持周受資。甚至美國媒體也表示,“周受資正在被塑造為美國z世代的新偶像”。


與民意支持大顯割裂的是,會議一結束,一小撮議員就開始策劃一項秘密行動,起草一份讓政府強制出售或禁止tiktok的提案。為了更順利達成目標,參與者們還在長達一年時間隱藏了他們的行動。


幾乎是直到最後時刻,這些人才迅速將“法案”送到了時任總統拜登的辦公桌,有參與者將這個過程稱為“迅雷突擊”——從法案公開提出到遞交給總統,只用了七周,極為罕見。


這樣的策略也讓tiktok措手不及。


2024年3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352票支持、65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這項針對tiktok的法案。


2024年4月24日,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這項國會兩院通過的“不賣就禁用”法案,要求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在270天內將tiktok出售給非中國企業,否則這款應用程序將於2025年1月19日後在美國被禁用。


作為回應,周受資在自己的tiktok賬號上發布了一則視頻,“毫無疑問,這是一項禁令,它將摧毀美國700萬家企業,並讓1.7億美國人噤聲。”


他進一步闡述道,“這顯然是一個令人失望的時刻,但這並不一定是一個決定性時刻,這實際上是一種諷刺,因為tiktok上的言論自由恰恰反映了讓美國成為自由燈塔的相同價值觀。tiktok為普通美國人提供了一種強大的方式,讓他們能夠被看到、被聽到。”


“請放心,我們不會離開。我們有信心,我們將繼續在法庭上為你們的自由而戰,事實和憲法都站在我們這一邊。”


TikTok復活背後的生死時速 - 天天要聞


面對咄咄逼人的法案,tiktok並沒有坐以待斃。周受資率領團隊,從三條戰線進行突圍:


在法律層面:2024年5月,tiktok和字節跳動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裁定旨在封禁tiktok的《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法》違憲,並阻止該法律的執行。


tiktok在訴訟中稱:這是國會歷史上首次頒布法律,對某個特定言論平台實施永久性、全國性的禁令。tiktok還稱,封禁tiktok明顯侵犯了1.7億美國人的憲法第一修正案權利。


為了贏得這場法律戰,tiktok聘用了天團級律師團隊,成員包括美國前總檢察長諾埃爾·弗朗西斯科以及曾在里根政府擔任美國司法部副總檢察長助理,在克林頓政府擔任商務部法律總顧問的安德魯·平卡斯等。


周受資本人也在期間,多次前往硅谷、華盛頓等地,對美國國會議員、行業與民間組織代表,以及埃隆·馬斯克等科技大佬進行遊說。


在技術層面:tiktok其實在三年前,就自行提出了“得克薩斯計劃”。計劃的核心是,由tiktok將其美國用戶的信息存儲在甲骨文,並確保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將無法獲取這些信息,其目的是藉此解決美國監管部門對該短視頻應用數據完整性的擔憂,或者說不讓美國政客們在這方面找借口。


據瑞銀集團分析師估算,這一計劃讓tiktok每年向甲骨文購買價值約6.5億美元的雲服務,或成為甲骨文雲計算業務的最大客戶。


tiktok團隊也多次表示,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態度,將包含推薦算法在內的源代碼交由甲骨文進行審閱,並賦予美國政府在特定情況下單方面暫時關停tiktok的權力。tiktok團隊將其稱之為“殺戮開關(kill switch)”。


資料顯示,僅2021年至2022年間,tiktok就以“得克薩斯計劃”與美國政府至少召開了14次會議、進行了9次書面演示並發送了15封郵件。但一封日期為2024年4月1日的信函中,tiktok的律師團隊稱:“美國政府忽視了進一步談判的請求。”


民意層面:tiktok在應用程序中推出全屏彈窗提醒,指出“不賣就禁”法案剝奪了1.7億美國人言論自由的憲法權利,將損害數以百萬計的企業、破壞全美無數創作者的生計。此外,tiktok也直接向用戶發送相關鏈接,提示他們致電所在選區的國會議員,敦促後者投票反對這項法案。


一時間,國會眾議院各個辦公室開始接到大量tiktok用戶打來的電話,有時一分鐘接到20個以上。有工作人員稱,“來電量如此之大,以至於一些辦公室不得不暫時拔掉電話線。”


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稻葵表示,企業與政府打交道,最需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要保持理性,不能情緒化,周受資和tiktok無論在國會質詢還是公開回應中,都十分理性;


第二,要真誠透明,可以看到周受資和tiktok無論是聘用前高官,還是多渠道遊說,全都公開透明,合理合法。


第三,保持與民眾溝通,讓tiktok的政策更加公開化,讓用戶老百姓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


李稻葵認為:“從上述三個層面來看,在面對美國政府的重重施壓下,tiktok的應對幾乎滿分。


TikTok復活背後的生死時速 - 天天要聞


tiktok保衛戰背後,是tiktok用七年創造的“商業奇蹟”。


2017年8月tiktok進入美國市場後,短短三年就在美國迅速躥紅。2020年開始,它成為全球互聯網圈最引人關注的項目,打亂了原本的全球互聯網秩序。


很快,美國政府便宣稱,考慮封禁tiktok,字節開始了漫長保衛戰。


這場危機伊始,上任僅100天的tiktok的首席執行官凱文·梅耶爾就宣布辭職。加入字節跳動剛滿一個月的周受資於2021年臨危受命。


起初,市場一度對周受資能否勝任該職位心生懷疑,在很多報道中,當時僅有38歲的周受資,都被描述為“實際權力有限,主管財務和運營”。


但周受資很快把問號變成了感嘆號:不但在危機四伏的政策市場環境讓tiktok繼續存活,而且在經營業績上交出了更加驚艷的答卷。


2021年,tiktok在美國的用戶規模僅為5220萬。到了2024年,這一數字已達到1.7億。據數據公司morning consult稱,自2020年初以來,每天使用tiktok數次的美國成年人比例,也已從4%上升至20%。如今,tiktok在美國的用戶,已經達到美國總人口的一半。


對於許多內容創作者來說,tiktok更已成為職業生活的“必需品”。28歲的希拉是一名全職內容創作者,她於2021年從澳大利亞移居美國後,便在tiktok上開設了自己的賬號,如今正在tiktok上擁有超過50萬名粉絲。儘管希拉也同時擁有snapchat和youtube賬號,但是tiktok一直是她回報最大的平台。“我花了很多年時間去發布視頻、做直播,擁有了喜歡我的粉絲,並賺到錢。我真的很感激我邁出了這一步,並獲得了好運。”


“tiktok早已改變了我的生活。”38歲的圖書編輯凱蒂·伍爾夫居住在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她透露,自己大約80%的客戶都是通過tiktok獲得的。


2023年9月12日,tiktok shop正式在美國市場上線。依靠此前積累的流量加持,快速在電商市場站穩腳跟。僅僅一年多時間,tiktok美國電商日均銷售額便已達2000萬美元左右。


這也吸引了眾多品牌和廣告商的湧入。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份報告指出,69%的企業表示,他們2024年通過tiktok進行的營銷促進了公司銷售額的增長,39%的企業認為tiktok對其業務發展至關重要。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預測,到2026年,tiktok的美國業務有望帶來187億美元的廣告收入。


對於如此龐大的美國用戶和企業而言,“不賣就禁”法案堪稱“也同樣是一場災難”。很多美國用戶就提出質疑稱,tiktok之所以遭到封禁,是因為它的影響力超過了meta等本土科技巨頭。如果tiktok不那麼受歡迎,根本不會受到美國立法者的關注。


更有用戶表示,“這從來不是國家安全的問題,而是美國人想毀掉或者奪走tiktok。”


TikTok復活背後的生死時速 - 天天要聞


2025年1月17日,距離美國時間1月19日tiktok“不賣就禁”法案生效只剩不到48小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正式判決,以9:0裁定tiktok“不賣就禁”法案符合美國憲法,tiktok全面敗訴。


迫於法律的約束,當地時間1月18日19時30分,tiktok無奈關停了對美用戶服務。此時,距離“不賣就禁”法案正式生效已僅剩下幾個小時。


“美國用戶經歷了一個沒有tiktok的夜晚。”《舊金山紀事報》稱,許多美國用戶發現登錄不上tiktok,開始撥打911報警電話向警方求助。局面緊張到俄勒岡州、俄亥俄州、明尼蘇達州和亞拉巴馬州的多個警察局發表聲明,告誡tiktok用戶不要再撥打報警電話。


也有一些用戶,在tiktok被關停之前,集合式地轉移到另一款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讓這個中文平台快速出現了大量美國用戶與英文內容。一個名為“tiktokrefugee(tiktok難民)”的話題下,不到24小時,筆記數量就從2000多條上漲至7.7萬條,總瀏覽量也從39萬漲至超3858萬。


令人吃驚的是中美網友的“打成一片”。中國網友發現,大量湧入的美國用戶在小紅書上呈現了自己國家的文化、生活狀態,甚至是家裡的小貓、小狗,大家一起戲稱這一現象為交“貓稅”“狗稅”。


除此之外,中美網友還開啟了在線“對賬”,“你們美國人每月賺多少?要花多少?”也有美國用戶在帖子中問道:”我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美國人,想知道在中國,大家都工作多長時間?”


一名tiktok難民還想問中國人對美國人的看法,並得到了一連串的回答,比如:“我們不喜歡美國政客,但我們歡迎友好的美國人”、還有“如果你養貓,那我們就是朋友”。


“這一切都很可愛。”《vogue雜誌》的文化作者艾瑪·斯佩克特,在文章中寫道:“當x上的偏執仇恨言論愈演愈烈,meta放棄了事實核查機制,我和其他美國人一樣在網上尋找新的精神家園——我不想失去tiktok,也開始喜歡小紅書。”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一切已成定局之時,一場戲劇性的轉折卻在短短14小時後發生了:tiktok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聲明,公司已與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達成一致,正在恢復相關服務。


TikTok復活背後的生死時速 - 天天要聞


原因是,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行政令,要求短視頻社交媒體平台tiktok“不賣就禁”法律在未來75天內暫不執行。


這一天,也是特朗普正式就職美國總統的典禮日。當天的華盛頓國會大廈圓形大廳坐席擁擠,一般來說,只有前總統、總統家人和內閣官員會才受邀入席。但風口浪尖上的周受資也岀現在了這些人當中,而且座位被安排在了圖爾西·加巴德——特朗普剛剛提名的新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旁邊。


“這樣的安排略顯奇怪,但周受資的表情依舊從容。”社交媒體上有人評論稱。


儘管特朗普在自己的上一任期強烈反對tiktok,但在2024年大選中,他的競選團隊通過tiktok獲得了數十億次觀看量,這讓他對tiktok有了好感,“我心中對tiktok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但特朗普為tiktok“續命”75天,最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要“奪走”tiktok。在上一任期,他就希望美方能夠收購tiktok,但計劃最終沒有落地。他此次為tiktok“續命”的目的也是,希望美方“能在未來的合資企業中擁有50%的所有權”。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tiktok在美國運營多年,深受美國用戶的喜愛,為促進美國國內的就業、拉動消費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們希望美方能夠認真傾聽理性的聲音,為各國市場主體在美國的經營提供開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她進一步強調,“對於企業的運營和收購這一類的行為,我們始終認為應當根據市場的原則,由企業自主決定。如果涉及中國企業,應當符合中國的法律法規。”


2025年2月14日,tiktok在美國應用商店悄然“復活”當天,特朗普再次表示,tiktok“不賣就禁”的寬限期可以延長,但“可能沒這個必要”。


前兩天,特朗普在白宮與記者互動時表示,“仍然對就tiktok達成一項交易抱有希望。”


目前來看,tiktok的博弈仍將繼續。但這場戰役早已超越商業範疇。


七年來,《美國陷阱》揭露的“長臂管轄”戲碼,在tiktok身上重演卻又被改寫。當技術遭遇地緣政治,商業碰撞上所謂的國家安全,這場較量再次證明:所謂的自由巿場經濟,它從來都不曾真正自由與市場過。



TikTok復活背後的生死時速 - 天天要聞

[1]我不想失去tiktok,也開始喜歡小紅書》 vogue
[2]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試圖阻止tiktok禁令》 nyt
[3]tiktok美國“生死劫”難渡》21世紀經濟報道
[4] @shou.time tiktok
[5]tiktok重返美國應用商店》ft



TikTok復活背後的生死時速 - 天天要聞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韜略》,為了便於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標華商韜略公眾號,感謝支持,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