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2025年01月29日19:00:28 歷史 2980

在三星堆一號祭祀坑中,曾經出土過一件著名的黃金權杖,長142厘米,是由黃金外皮包裹的木杖。金杖上面有魚鳧(魚鷹)抓魚,以及戴着王冠的人像圖案。一些研究者說,這不就是很生動的“魚鳧王”三個字嘛。

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 天天要聞

三星堆出土的黃金權杖及其上的圖案。作者供圖

權杖這東西,從古埃及開始,在巴比倫、歐洲等地都很常見。考古學家柴爾德說,西方國王用的權杖,是從巫師的魔杖演化來的。最早是巫師裝神弄鬼的魔杖最權威,後來演化成君主、首領的權杖。著名的《出埃及記》中,摩西就是用魔杖打開了大海。

在古埃及,就有很多種權杖。其中一種叫heqa,最早是牧人的工具,後來引申的意思,類似中國的“代天牧民”,成了法老統治的象徵。還有一種瓦斯權杖,各種神靈也拿着這種杖,比如埃及的“閻王爺”奧西里斯,就拿着這玩意兒。

周杰倫唱的《愛在西元前》,歌詞說“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經三千七百多年”。到2024年,其實已經滿三千八百年了。這塊玄武岩上,坐着太陽神沙瑪什,把一根權杖交給了漢謨拉比,表示君權來自神授。

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 天天要聞

漢謨拉比法典石刻上,太陽神沙瑪什把權杖交給漢謨拉比。作者供圖

歐洲的洋人也特別流行用權杖,無論是古羅馬奧古斯都、中世紀奧託大帝雕像,還是路易十四的畫像,這些帝王都是拿着權杖的形象。

應該說,用權杖象徵權力、威嚴,是世界各地的常見現象。中國在這方面,稍微有點不同。包括三星堆在內的我國大西南地區,喜歡用權杖。而中原地區,則喜歡在權杖上安上一個大斧頭,稱為斧鉞。

在中原人看來,一個人拿着杖,要麼是個簡單武器,要麼說明你老了,如果不加個大斧子,那就和“權威”二字沒多少關係。比如甲骨文裡面,老人的“老”字,就是一個扶着拐杖的形象。這個拐杖,只是說明老,而不是權威。

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 天天要聞

甲骨文中的“老”字,從左到右,分別出自《合集》16013、22323、 17055正。作者供圖

甲骨文的“老”字,還是很形象的,就是弓着腰,扶着拐杖的老人。老人也叫“杖者”,孔子對“杖者”就很尊敬,他們參加社會的酒會,杖者出去了,孔子也跟着一起出去(《論語·鄉黨》)。當然,這只是說明孔子尊老,但不是說杖者就是政治權威。

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 天天要聞

雨台山楚墓出土的藤製漆杖,左為鳥首杖,右為蛇首杖。作者供圖

中原人尊老,說士大夫老了,五十歲可以在自己家裡扶拐杖,六十歲可以在自己的社區扶着拐杖走,七十歲可以扶着拐杖走遍自己所在的整個諸侯國,到八十歲那就是到了周天子的朝堂,也能扶拐杖(《禮記·王制》)。其實,講的還是個尊老。

到了漢朝,朝廷給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頒發鳩杖。這種鳩杖,頂端木刻一個斑鳩。據說,斑鳩這鳩哥,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鳩哥吃飯,從來不噎着。有了鳩哥加持,老人吃飯也不會被噎着(《後漢書·禮儀志》)。

鳩哥表示疑惑:我還有這能力?

不管鳩哥信不信,反正漢朝人還是信的。1981年武威磨嘴子漢墓,挖出來一批木簡,上面寫着漢朝皇帝的詔書。大漢皇帝表示,我們要發揚尊老精神,朕要給年滿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頒發一根長達一米九的鳩杖。誰敢毆打有鳩杖的老人,朕宰了他。

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 天天要聞

漢朝的木鳩杖,上面站着鳩哥。作者供圖

在中原文化裡面,使用杖,從來都是和尊老聯繫在一起,而不是和權威聯繫在一起。在中原人看來,把拐杖上的鳩哥,換成大斧子,才是真權威。一個六千年前的大陶缸,上面畫著該部落崇拜的鸛鳥,旁邊一個大斧頭,表示酋長的權威。在四千多年前的龍山時代,大的石斧、玉斧,都代表軍權。

漢字裡面,君王的“王”字,就是從大斧頭演變來的,小斧頭演變成“士”字。上古時代嘛,部落裡面,酋長拿大板斧去砍人,就是王。其他部落戰士,拿小斧頭去砍人,就是士。完全是斧頭幫的畫面感啊。

《詩經》裡面歌頌創建商朝的商湯,也是拿着大斧頭的造型。商朝哪怕是女貴族,比如像婦好大姐這種,指揮打仗,也是用青銅大斧頭的。現代復原的婦好雕像,就是拿着大斧頭的形象。

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 天天要聞

拿着大斧鉞的商朝女貴族婦好。作者供圖

後來周人滅商朝,周武王、周公、召公,也都是扛着板斧的形象,一路浩浩蕩蕩殺進商朝都城。當時天子要賜給諸侯、貴族們軍權,就要賞給他們一把大板斧,說以後你看誰不聽話、不順眼,就拿着這玩意兒去砍他(《漢書·毋將隆傳》:“古者諸侯、方伯得專征伐,乃賜斧鉞”)。

在中原人心目中,杖上面長個大板斧的,才是權力來源,威風凜凜的。拿斧子當權威象徵的,洋人那邊也有,比如古羅馬著名的最高執政官,其權力的標誌“束棒”(按古代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讀作“法西斯”),就是一個大板斧,和一堆棍子捆在一起。手下犯了輕罪,抽出棍子打。犯了重罪,抽出斧子斬。

而三星堆所在的我國大西南地區,對板斧沒那麼深的情結,還是喜歡用各種杖。比如三星堆的黃金權杖,應該既是最高宗教的象徵,也是政治權力的象徵,代表着古蜀王的統治權。當然了,除了黃金權杖,三星堆人也用青銅做成杖頭。比如在三星堆二號坑裡面,就有神鳥杖頭、雄雞杖頭。

這些青銅杖頭,在造型上,更加類似於中原的鳩杖。但是功能不一樣,中原鳩杖只是尊老,而三星堆和古蜀人崇拜神鳥,這些鳥頭杖,應該具有宗教和信仰的功能,是巫師溝通蜀人祖先神的工具。

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 天天要聞

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 天天要聞

三星堆二號坑出土的神鳥杖首和雄雞杖首。作者供圖

不光是古蜀國,當時整個大西南地區的很多部族,也都是喜歡各類權杖,或者魔杖的。這些分布在雲、貴、川各地的西南部族,中原人統稱為“西南夷”。當然,西南夷和中原也是有着很大隔閡的,不了解中原的情況。人們熟悉的成語“夜郎自大”,就反映了西南夷對漢朝幾乎一無所知。

問過同樣問題的,還不止夜郎酋長這一家。雲南的滇王,也問過同樣的問題,但最後只是夜郎一家躺槍。其實,這個成語可以改成“滇夜自大”,兩家一起平攤,似乎更為公平(《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西南夷這幫大哥,雖然對中原比較無知,但是對住在成都平原的蜀王,那還是比較熟悉的,知道蜀王的拳頭比較硬,惹不起這位爺。蜀王也不客氣,長期擔任這幫西南夷的老大,西北方向大山上放羊的部落,成了蜀王的牧場。雲南、貴州等地,則成了蜀王的後花園(《華陽國志·蜀志》:“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

小弟跟着大哥混,知道大哥又是玩金杖,又是玩神鳥杖的,這麼炫酷的東西,當然也是值得發揚的。比如在大涼山鹽源縣,古代有個“筰”族,這個族擅長騎馬、養羊,也喜歡用各種青銅杖。青銅杖上面,有筰人巫師騎馬升天之類的形象。

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 天天要聞

筰人的銅杖首,上面是巫師騎馬升天的造型。作者供圖

“滇夜自大”的古滇國,也喜歡權杖。在昆明市呈貢天子廟出土的一個銅鼎上,刻畫著一個頭戴大羽毛冠的人,手上拿着權杖。這個人的身份非常高,應該就是滇王,或滇人的大祭司之類。此外,滇人的遺址裡面,還有各種人物、鳥、孔雀、雞、魚、兔子等不同造型的銅杖首。

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 天天要聞

昆明呈貢天子廟41號墓出土的銅鼎上,手握權杖的人物像。作者供圖

包括巴蜀在內的整個大西南,原本都崇尚權杖、魔杖。但隨着秦漢以來,中原文化對巴蜀的持續輸入,蜀人也崇尚玩板斧了。在四川博物館收藏的漢代巴蜀“斧車畫像磚”,就很明顯在表達這個主題:這位大哥地位高,不僅僅是因為他坐車、有隨從,更是因為他的車裡,擺着朝廷賜給的大板斧。

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 天天要聞

成都彭州太平鄉出土漢代“斧車出行圖”。作者供圖

金權杖和大斧頭,誰更代表權力? - 天天要聞

四川博物館收藏,成都市郊區發現的斧車出行圖。作者供圖

 從三星堆的金杖,到漢代成都的斧車出行圖,蜀人從權杖派,變成了和中原一樣的板斧派。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李競恆

責編 辛省志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 天天要聞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新華社南京5月4日電 題: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新華社記者鄭冬睿、張晨光、陸華東搖開檔案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冊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資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繆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聞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還原歷史背後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為美國這個超級霸主來說,為何總是喜歡將苦難和威脅強加於其他國家。所以動不動就是開兩艘航母戰鬥群過去威脅,或者極限施壓,或者就是直接的戰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聞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選 學刊簡介《國際關係前沿》是國政學人學術共同體發起創辦的電子刊物,旨在述介國際關係領域具有開創性、前沿性、學理性、實證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國際關係領域主要期刊新近發表的學術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國際學術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總第20期)。 獲取本期《國際關係前沿》全文渠道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