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談清朝財政史之六(一)財政管理機構(1)國家財政機構2

2025年01月20日14:24:15 歷史 1387

本人談清朝財政史之六清代前期的財政管理和中央地方財政管理體制(一)財政管理機構(1)國家財政機構2


管理三庫大臣,滿、漢各一人,三年請旨更派。掌庫藏出納,月會歲要,覈實以聞。其屬:檔房主事一人,銀、緞疋、顏料三庫郎中各一人,員外郎各二人,司庫五人,正七品。銀庫一人,餘各二人。大使四人,銀庫二人,餘各一人。各部司員內補授。筆帖式四人,庫使十有一人。未入流。以上俱為滿缺。

順治初,設後庫,在部署。置郎中四人,員外郎二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定三庫俱各一人。雍正二年(1724)增員外郎各一人。十三年(1735),分建三庫,改後庫為銀庫。緞疋庫在東華門外,即舊里新庫。顏料庫西安門內,即舊甲字庫。置理事官綜其事。雍正元年(1723),改命王公大臣領之。明年(1724),置大使各一人,乾隆三年(1738)增銀庫一人。並增主事一人,稽覈檔案。光緒二十八年(1902)省。

總督倉場侍郎,滿、漢各一人,分駐通州新城。掌倉穀委積,北河運務。其屬:筆帖式四人。所轄坐糧,滿、漢各一人,滿員由六部、理籓院郎員,漢員由六部郎員內簡用。掌轉運輸倉,及通濟庫出納。大通橋監督,滿、漢各一人,十一倉監督內補用。掌轉大通陸運。十一倉監督,曰祿米、曰南新、曰舊太、曰富新、曰興平、曰海運、曰北新、曰太平,俱清初建。曰本裕,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曰儲濟,雍正六年(1728)建。曰豐益,七年(1729)建。舊有萬安、裕豐,後省。其恩豐倉,乾隆二十六年(1761)建,隸內府。俱滿、漢各一人,各部院保送補用。掌分管京倉。中、西二倉監督,沿明制建。舊有南倉,後省。滿、漢各一人,十一倉監督內調補。掌分管通倉。

順治元年(1644),置漢侍郎一人。康熙八年(1669)省,十八年(1679)復。京、通各倉,戶部員司分理之。通州坐糧,十二年(1655)設京糧。十五年(1658)併入大通橋。康熙二年(1663)置滿、漢監督各一人,尋省。四十七年(1708)復。以戶部官一人承其事。九年(1652),置滿洲、漢軍侍郎各一人。尋省漢軍缺。十五年(1658),定滿、漢各一人。康熙五十年(1711),定京、通倉監督滿、漢各一人。雍正二年(1724)置副監督,尋省。其缺由內閣中書部院監寺官番選。又初有總理,滿洲侍郎一人,與總漕並理漕務。順治八年(1651)省,十二年(1655)復,十八年(1661)又省。

京師崇文門,正監督、副監督,左翼右翼各一人。內府大臣及尚書侍郎兼充。其各常關,或部臣題請特簡,或由京掣差部司官,或改令外官兼轄。天津關,長蘆鹽政兼管。通州,坐糧兼管。張家口、殺虎口,部院司員兼充。潘桃口,多倫諾爾同知兼理。龍泉、紫荊、喜峰、五虎、固關、白石、倒馬、茨溝、插箭嶺馬水口,提督兼管,委參將、都司、守備、把總監收。三座塔、八溝、烏蘭哈達,理籓院司員兼充。奉天牛馬稅,部院司員兼充。中江,盛京將軍衙門章京及五部司員番選,後歸興鳳道兼理。臨清,巡撫兼管,委知州監收。歸化城,巡撫兼管,委道員監收。潼關,道員兼理。滸墅關蘇州織造監理。淮安關兼廟灣口,內府司員兼充。揚關,巡撫兼管,委淮揚海道兼收。西新關,江寧織造兼理,後改歸巡撫。鳳陽關,皖北道兼理。贛關,巡撫兼管,委吉南贛寧道監收。閩安關,巡撫兼管,後改歸總督,委福州府同知監收。北新關,杭州織造兼管,後改歸巡撫。武昌廠、荊關,巡撫兼管,後改歸總督委員監收。夔關,總督兼管,委知府監收。打箭爐,同知兼理。太平關,巡撫兼管,委南韶連道監收。梧廠、潯廠,巡撫兼管,委梧、潯二知府監收。(《清史稿.卷八十九.職官一》)

雍正乾隆年間,為重八旗財務,又特設井田科、八旗俸餉處和現審處,由福建陝西等司分出獨立,此外還設有飯銀處和捐納房分管各省解交戶部飯食收支和捐納給照事宜。

清代中央財政機構的管理設置具有如下特點:1、清朝在中央明確了國家財政與皇帝財政管理機構,實行分管分算制度。戶部“掌軍國支計,以足邦用”。所屬機構的設置,一方面分設十四清吏司對口管理十四布政司的錢糧徵收、調運及會計出納事宜,滿漢各一人。重視對地方財政的控制。2、全國財政事物分隸於各清吏司,十四清吏司均以省區命名,按區分司,兼轄其他省份的賦稅。確定內務領府專司管理皇室支出。3、突出滿族的財政利益,如井田科、八旗俸餉處、現審處等均為專理滿族財政事務的機構;南檔房重八旗檔案,由滿人專管;戶部三庫除管理大臣設漢員二名外,余均為滿員。4、中央政府其他部門分享部分財政權,如工部自設四關徵稅,設錢法堂、寶源局鑄錢;內務府設辦理捐輸助賑事宜處收支捐納款項。清代財政管理機構是高度中央集權的,整個機構設置的重點在於嚴密監控地方財政和確保滿族的財政利益。而中央政府自身的財政管理卻因此而相對削弱和紊亂。在中央的嚴密監控下,無法形成相對獨立的地方財政。

清政府為管理全國財政,在各地設立財政機構。在地方為承宣布政司及漕運、鹽政等專門財務機構。省設布政使司,為一省財政總匯。州縣府不設專職,由知事兼理,主要征田賦和雜稅。漕運、鹽課、官稅三項,由各該機構管理漕運即將州縣徵收的漕糧由南方運抵京師、通州糧倉的政務,設漕運總督,再於有漕省份設督糧道(儲糧道)、庫大使。在鹽政方面,清初設巡鹽御史於各省,自康熙以後,改為“鹽政”,逐步由總督、巡撫兼任。下設鹽運司使、鹽法道以及基層派出機構。稅關分“戶關”、“工關”。戶關征百貨稅,屬戶部;工關征竹、木、船鈔等稅,屬工部。戶關原由戶部派員兼管,後大都改差各部保送司員或歸地方官兼管,唯崇文門監督各缺由內務府壟斷。上述專司機構,旨在控制財政收入中占舉足輕重地位的若干稅收,但在戶部內部卻無專司管理,而由雲南山東、貴州清吏司兼管。鴉片戰爭以後,關稅之中,由於海關稅收入日益重要,首先設總稅務司專管,行政權從戶部剝離,改隸總理衙門。鹽政至清朝滅亡前夕才設鹽政院專管。漕政則由於漕運停廢、漕糧改折,原設機構日益萎縮,自無須專設中央機構

此外在盛京五部,戶部侍郎一人,掌盛京財賦。還在江南各省以及雲南設立糧道各一人,至於山東湖南湖北貴州等省到光緒宣統時才設立,專門管理糧食供給。

本人談清朝財政史之六(一)財政管理機構(1)國家財政機構2 - 天天要聞


本人談清朝財政史之六(一)財政管理機構(1)國家財政機構2 - 天天要聞


本人談清朝財政史之六(一)財政管理機構(1)國家財政機構2 - 天天要聞


本人談清朝財政史之六(一)財政管理機構(1)國家財政機構2 - 天天要聞


本人談清朝財政史之六(一)財政管理機構(1)國家財政機構2 - 天天要聞


本人談清朝財政史之六(一)財政管理機構(1)國家財政機構2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前言說到猶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暴行,以及現在正在中東到處點燃戰火的猶太人國家,以色列。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學者在電視訪談中,談起了猶太人被屠殺一事。只不過他所說的並非是二戰時期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而是
史記.丁繼超傳 - 天天要聞

史記.丁繼超傳

《史記.丁繼超傳》文/捲風丁繼超生前戎裝照丁公繼超,字冠群,生於民國十六年,山東嶧縣六區丁庄村人,乃運河支隊之英勇戰士也。少時家貧,祖父丁文庭父親丁廣友皆目不識丁,生計維艱。年六歲,常隨祖母母親放牛割草拾柴,時有荒年,掘野菜以充饑。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 天天要聞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6月28日,一場關於“龍騰大邑商”的學術沙龍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舉辦。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以考古學家的嚴謹與美術史家的敏銳,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解碼青銅器與玉器上的龍紋密碼,揭開商代龍形象的神秘面紗。活動間隙,韓鼎教授接受了正觀新聞記者專訪,從龍與饕餮共存的禮制密碼,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段勇簡歷段勇,男,漢族,1976年12月生,四川蓬溪人,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1996年9月參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9月至2001年12月,先後在蓬溪縣蓬南鎮政府、遂寧市紀委監察局工作;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歷任...
中國東極“魚經濟” - 天天要聞

中國東極“魚經濟”

新華社哈爾濱7月2日電 題:中國東極“魚經濟”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在中國大陸最東端的撫遠市,東極魚市裡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喚醒了城市的清晨。撫遠原名“伊力噶”,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這裡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大水系交匯處。這座被譽為“華夏東極”的邊境小城,正書寫着中國“魚經濟”的生動樣本。綠色無污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