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上海歷史建築紛紛穿上毛衣?萬物可擬人,情感訴求還是流量焦慮?

2024年12月19日15:30:30 歷史 2786

天氣變冷,上海歷史建築紛紛穿上毛衣?萬物可擬人,情感訴求還是流量焦慮? - 天天要聞

隨着氣溫進一步下跌,裹上毛衣的除了街頭行色匆匆的路人,還有各式各樣的歷史建築和城市地標——

最近,一場“給建築穿毛衣”的活動在社交平台上風靡。通過ai軟件,武康大樓、東方明珠等城市建築紛紛“穿”上色彩繽紛的毛衣,而各地文旅部門也紛紛跟進,為當地歷史建築和旅遊景點“穿毛衣”。

從毛絨玩具到城市建築,從一座城市到一個國家,不少年輕人熱衷將事物“擬人化”並依據現實情況賦予其個性和情感。一些樂在其中的人認為這只是將原有事物換一種表達方式以增加新鮮感,也有人擔心沉溺這種將社會當作童話來對待的做法反映了愛好者不願長大的“彼得·潘綜合征”。

在小紅書上,為城市建築“穿毛衣”正在流行。近年備受歡迎的上海歷史建築武康大樓成了不少人青睞的“模特”,有人為它穿上粉色系的“夢幻套裝”,也有人在它身上揮灑色彩:以黃色或紫色為底,建築上的窗戶成了幾何形的色塊裝飾,外牆凸起的空調外機箱變成了五顏六色的毛球……有網友評論:“這不就是我小時候媽媽給我織的毛衣?”而東方明珠本身的條紋色塊則成了網友“編織”的調色盤,此外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迪士尼樂園等也紛紛被穿上毛衣,有人甚至“織”出了一整個陸家嘴。

天氣變冷,上海歷史建築紛紛穿上毛衣?萬物可擬人,情感訴求還是流量焦慮? - 天天要聞小紅書上網友利用ai平台生成“穿毛衣”的上海建築

通過ai軟件或開源平台,網友可以“一鍵”為城市建築穿上毛衣,北京的天壇、福州的三坊七巷乃至紹興的烏篷船都被穿上毛衣,“暖乎乎過冬”。將建築擬人並非個案,如今不少年輕人熱衷“萬物擬人”,從星球、國家、城市到地鐵線路、高速公路,均可擬人,並根據其現實特色賦予人物性格。例如有人曾將中國各大省市擬人化為一個班級的同學,北京是“班長”,上海是“學習委員”……以現實中各地發展變化為依據,還有人編寫“班級故事”。而b站也有up主將長三角各城市、上海各區乃至上海地鐵線路和不同商場擬人化進行對話,獲得不俗的播放量。

“其實我們就是想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表達我們眼中的城市,ai幫助我們便利地完成了這個過程。”多款ai軟件的使用者林嶼曾將城市變成“印象派”“黏土動畫”乃至“陶瓷”,“像對待朋友一樣看待城市,會讓我超越現實感到輕鬆。”而常在視頻平台評論區與人交流的胡先生則將萬物擬人視作“一種觀察角度和溝通方式”,“比如將城市發展的長短板具象化成一個人的優缺點,或者將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變成一個人的‘家世’,比起各種數據比較、事件回顧,這樣更容易讓大家理解。”

但也有人擔心,“萬物擬人”的表達方式,不僅容易將真正重要的問題模糊掉,更反映了一些人對現實的逃避態度,甚至是心理學上的“彼得·潘綜合征”。市民曾先生對一段長三角城市之間鬧矛盾的擬人視頻印象深刻,“用簡單、詼諧的語言將城市建築或發展現狀‘擬人化’,是將複雜事物簡單化、標籤化,其實在加深刻板印象。”在他看來,如今流行的為建築穿毛衣可以“圖一樂”,但歷史建築真正的保護絕不是用ai穿件毛衣這麼簡單,“童話般美化這些複雜的工作,背後是一些人‘不想長大’。”

在上海一位精神衛生領域主治醫師眼中,這樣的現象背後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大家覺得好玩的點在於它利用了一種反差,把建築變成人,把沒有溫度的東西變成有溫度的東西。現在年輕人表達個性的空間大了,有些人是喜歡一些可愛的物件或者文創產品,僅此而已。”在他看來,這只是個小遊戲,可能過段時間就不流行了,“談不上好,也談不上壞,可能過段時間就流行別的了

天氣變冷,上海歷史建築紛紛穿上毛衣?萬物可擬人,情感訴求還是流量焦慮? - 天天要聞浦東第一八佰伴商場前的行道樹也穿上了毛衣

各地文旅部門也紛紛跟進,為所在地區的歷史建築和城市地標“穿毛衣”,這一玩法還從線上延伸至線下,多地都出現了“為道旁樹穿毛衣”的情景。在愚園路上,不僅行道樹被裹上了“毛衣”,就連街邊座椅上也編織起毛線,在浦東新區八佰伴商場門前的張楊路上,8棵行道樹也穿上了毛衣,向日葵、柿子樹、海底世界……每一件毛衣都有自己的主題。其中一件毛衣還長出兩隻手,吸引了不少路過市民“牽手”打卡。昨天下午,現場兩位推着行李箱前來拍照的年輕人告訴記者,自己是在社交媒體上刷到後,趁來上海旅遊特意過來,“上海已經來了很多次,不用去景點,更喜歡搜集奇怪可愛的城市景觀。”不過也有想來拍照的市民抱怨,太多共享單車將穿毛衣的行道樹“捂”住,想要打卡並不容易,“比起網上一鍵生成,現實中有很多現實元素要考慮。”

“網紅”紅到網下,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還能紅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相對網上圖片視頻可以“一鍵生成”,現實中往往很難第一時間“蹭上熱點”。“特別是文旅產業,很多地方都有流量焦慮,網上有什麼熱點就追逐什麼。實際上一些細節做得好,也能打動年輕人,從線下紅到線上。與其追逐熱點,不如深度研究自身特色,自己成網紅。”

2021,武康路上一處建筑陽台上居民自發掛出的巨大蝴蝶結,引發眾多年輕人前往打卡,成了當時的“頂流”。隨後其他街區也有商家跟進,同樣的蝴蝶結卻乏人問津。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武康路蝴蝶結,源自社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做出這一舉動的奶奶“少女心”打動了眾多網友。而後續基於流量渴望的商業化舉動只是簡單“複製粘貼”,自然無法成功。“可以研究網紅現象的需求內核,而不是簡單模仿網紅的形式。”

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室副主任曹禕遐認為,年輕人喜歡“萬物皆可擬人”,其實是在當下走親訪友、鄰里互動相對缺失的背景下,大家求陪伴、求分享的心理投射。除了滿足精神陪伴需求、滿足社交分享欲之外,這也是知識獲取的需求“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挖掘過去不知道的冷門知識,citywalk的流行也是因為年輕人生活在其中,希望了解城市細節的知識點和背後的故事。”她介紹,在日本的京都傳統產業博物館中,會把當地的74種非遺製作流程“解剖”出來,讓大家了解標準化的製作流程。“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出現更多類似的玩法,市場也會根據自身調節。

事實上,新玩法已經出現。“穿毛衣”尚未捂熱,把城市建築變成冰雕已在社交媒體上悄然流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民國時期的銀圓哪幾種價值高?其中一種竟然拍賣達2599萬 - 天天要聞

民國時期的銀圓哪幾種價值高?其中一種竟然拍賣達2599萬

民國銀元作為特殊歷史時期的貨幣見證,部分珍稀版本在近年拍賣市場中價格斐然,極具收藏價值。下面為你介紹 5 種拍出高價的民國銀元。民國十五年張作霖戎裝像陸海軍大元帥紀念銀幣樣幣:2021 年北京誠軒秋拍,此幣以 2599 萬元的高價成交。
一種創新的新疆銀圓——喀什民國餉銀五錢 - 天天要聞

一種創新的新疆銀圓——喀什民國餉銀五錢

民國二年(1913年)至民國五年(1916年),喀什銀元局用土法機具打造有一種特殊的銀元,就是喀什民國餉銀銀元,面額只有五錢一種,鑄額甚多,版式龐雜。此種餉銀銀元是民國二年停鑄前清的喀什背龍餉銀五錢後接着開始改鑄的。銀元正背面圖文均系創新。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 天天要聞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俄羅斯將在5月9日迎來“衛國戰爭勝利日”這一全俄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因這場勝利的背後是軍民的巨大犧牲,所以這個節日在俄羅斯地位特殊、意義重大。為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無論俄羅斯官方還是民間都全面動員起來,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到這一重大節慶活動中。七座城市勝利日當天將恢復舊稱近期,俄羅斯多地的地方議會作出...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 天天要聞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史記 秦始皇本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剛剛統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綰等人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裡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