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女博士鄭毓秀:被袁世凱追殺,以玫瑰為槍威逼陸征祥!

2024年06月29日22:53:22 歷史 1063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召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的戰勝國們,集體派代表聚集在了巴黎,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

西方列強不顧中國的利益,強行將德國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

正當外交總長陸征祥打算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的時候,一支“槍”頂在了陸征祥的身後,並且聲稱:你敢簽字,我這支槍不會放過你。

原來身為當時留法學生領袖之一的鄭毓秀,在花壇里折了一枝玫瑰,以玫瑰代替槍嚇唬住了陸征祥,從而使得陸征祥拒絕前往凡爾賽宮簽字,保住了中國對山東的權益!

中國首位女博士鄭毓秀:被袁世凱追殺,以玫瑰為槍威逼陸征祥! - 天天要聞

晚清時期的中國內憂外患,太平天國運動的熊熊烈火尚未熄滅,義和團運動的怒吼又響徹神州大地。而西方列強,則如同貪婪的豺狼,虎視眈眈地盯着這片土地,妄圖將其瓜分殆盡。

國家積貧積弱,財政枯竭,軍隊腐敗,曾經的天朝上國,如今卻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

鄭毓秀於1891年3月出生在廣州府新安縣,父親鄭文治是清末戶部的一個官吏。鄭毓秀13歲時,得知了祖母為自己包辦了婚事,男方是當時兩廣總督的兒子,鄭毓秀給男方寫信解除婚事,驚動了雙方家庭,鄭毓秀撒手就是離家出走,

鄭毓秀的祖父鄭姚是香港赫赫有名的富商,鄭姚並非含着金湯匙出生,他早年家境貧寒,全憑着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白手起家。

富裕後的鄭姚,不忘回饋社會,她熱心公益事業,曾多次慷慨解囊,賑濟災民。尤其是在黃河水災期間,鄭姚更是捐贈了大量物資,救無數百姓於水火之中。

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家已經病入膏肓,只有推翻舊制度,才能拯救中國。因此,鄭姚毅然加入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革命事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

鄭毓秀深受祖父的影響,她痛恨清政府的腐敗,痛恨列強的侵略,她渴望看到一個獨立、富強的中國屹立於世界東方。

在那個年代,女性被禁錮在家庭的牢籠中,沒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更沒有參與政治的資格。鄭毓秀偏偏不信這個邪,她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獨立和叛逆精神。

她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自學成才,精通多國語言,並積極投身革命活動,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的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她勇敢地站上演講台,用慷慨激昂的演講,喚醒民眾的愛國熱情;她冒着生命危險,為革命黨人傳遞情報,運送物資,成為革命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鄭毓秀在《來自中國的少女》寫道:“我想,我家這座大宅院,不妨看作是中國自身狀況的一個象徵符號。那些對中國一無所知的異邦人士認為,我們的國家衰老腐朽、破敗不堪,但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我們的靈魂是完整的。”

辛亥革命後,鄭毓秀被任命為廣東省政府秘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擔任省級官員的女性。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打破了女性參政的禁錮,為後世無數女性樹立了榜樣。

鄭毓秀自幼便反對那些束縛女性自由的封建禮教,她拒絕纏足,主張男女平等、廢除封建陋習。

中國首位女博士鄭毓秀:被袁世凱追殺,以玫瑰為槍威逼陸征祥! - 天天要聞

1905年,年僅14歲的鄭毓秀毅然進入天津的一所學校。當時的中國,教會學校佔據主導地位,教育內容受到重重限制,無法滿足鄭毓秀對知識的渴望。要真正了解西方世界,必須走出國門,去親身感受先進文明的洗禮。

1907年,鄭毓秀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遠赴日本留學。彼時的日本,明治維新後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各種新思想、新文化蓬勃發展,吸引着無數懷揣夢想的中國青年。鄭毓秀也在這股浪潮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向。

在日本,鄭毓秀經朋友介紹,加入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這是一個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而奮鬥的革命團體,聚集着一批批心懷理想、胸懷天下的仁人志士。鄭毓秀在這裡接受了系統的革命思想教育,她的內心深處,那團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火焰,被徹底點燃了。

鄭毓秀積极參与同盟會的各項活動,為革命事業奔走呼號。革命需要流血犧牲,但她無所畏懼,因為她堅信,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才能建立一個真正獨立、自由、強大的新中國。

中國首位女博士鄭毓秀:被袁世凱追殺,以玫瑰為槍威逼陸征祥! - 天天要聞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的浪潮席捲全國。1912年1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為了攫取更大的權力,公然背叛革命,成為革命道路上的巨大障礙。

同盟會決定刺殺袁世凱,剷除這個革命的絆腳石。鄭毓秀作為同盟會的重要成員,毅然決然地承擔了這項危險的任務。她親手攜帶炸彈,潛伏在袁世凱的必經之路上,等待着最佳的行動時機。由於種種原因,刺殺行動最終失敗,袁世凱僥倖逃脫。

刺殺袁世凱失敗後,同盟會將目標轉向了另一個頑固的保皇派——良弼。良弼是滿清貴族,手握重兵,堅決反對清帝退位,是革命道路上的一塊巨大的絆腳石。

這一次,承擔刺殺任務的是革命黨人彭家珍。巧合的是,彭家珍與鄭毓秀的姐姐正處於熱戀之中。面對愛人即將踏上這條充滿危險的道路,鄭毓秀的姐姐心急如焚。

鄭毓秀深明大義,她強忍着內心的擔憂和不安,毅然決然地支持彭家珍的行動。在精密的部署下,彭家珍成功刺殺了良弼,為革命事業掃除了一個巨大的障礙。

中國首位女博士鄭毓秀:被袁世凱追殺,以玫瑰為槍威逼陸征祥! - 天天要聞

1912年1月,為了能順利推翻清政府,鄭毓秀決定暗殺身任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就在準備向袁世凱扔炸彈的前夕,她接到上級指示。上級告訴她,真正阻礙革命進程的並非袁世凱。

鄭毓秀停止了暗殺計劃,但是沒想到有人告密,引來大批軍警。不少參與暗殺活動的革命者被抓,鄭毓秀機敏脫逃。她迅速找外國友人保釋,先後救出了7人。鄭毓秀的身份也已被暴露,所以她遭到了袁世凱的追殺。

1914年,由於袁世凱的追殺,鄭毓秀被迫離開中國,前往法國留學。她在索邦大學巴黎大學的前身)攻讀法學專業,後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法學碩士學位,並繼續攻讀了博士學位,是中國第一位女博士。

學成歸來後,鄭毓秀受教育家吳玉章之邀,奔赴四川宣傳男女平權,鼓勵女子出國留學,鄭毓秀還憑着自身能力成為了省級女性政務官,被稱為“中國女子參政之先例”。

中國首位女博士鄭毓秀:被袁世凱追殺,以玫瑰為槍威逼陸征祥! - 天天要聞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戰勝國齊聚巴黎,召開巴黎和會。

中國派遣了數十萬勞工前往歐洲戰場,為協約國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當中國代表團滿懷希望地踏上巴黎的土地,期盼着收回被德國侵佔的山東權益時,迎接他們的卻是冰冷的現實。

列強們忙於劃分勢力範圍,對中國的訴求置若罔聞。曾經的盟友,如今卻將中國視為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日本更是貪婪地盯上了山東這塊肥肉,妄圖繼承德國的侵略權益。

當時,鄭毓秀是代表成員之一。

鄭毓秀積極聯絡其他中國留學生,組織抗議活動,向西方社會揭露列強的陰謀。她利用自己流利的法語和對國際法的深刻理解,成功地接觸到了多位參與和會的政府高官,向他們闡述了中國的主張,並義正言辭地駁斥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種種不平等條約。

談判桌上,陸徵祥顧維鈞等外交官據理力爭,試圖喚醒列強們沉睡的良知。他們的努力卻換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在北洋政府的壓力和列強的威逼利誘下,陸徵祥決定妥協,準備在和約上簽字。

消息傳到鄭毓秀耳中,她怒火中燒。為了阻止這場民族的恥辱,她毅然決然地將一枝帶刺的玫瑰藏於袖中,徑直走向陸徵祥。

“陸大人,您可要想清楚了,這一筆下去,簽的可不是簡單的名字,而是中華民族的未來!” 鄭毓秀的聲音低沉而有力。

還沒等陸徵祥反應過來,鄭毓秀已經將玫瑰枝頂在了他的腰間,以玫瑰代替槍嚇唬陸征祥:“你要簽字,我這支槍可不會放過你。”

陸徵祥最終沒敢在和約上簽字。

20世紀40年代身為駐美大使夫人時,鄭毓秀出版其個人自傳《我的革命歲月》, 對此事有專章詳述:“我把那支玫瑰槍保留起來,一起帶回中國……他們(日軍)可能想不到這把玫瑰枝和他們奪去山東的企圖有何關聯。 事實上,就是這件小東西,延宕了日本的野心好幾年。”

中國首位女博士鄭毓秀:被袁世凱追殺,以玫瑰為槍威逼陸征祥! - 天天要聞

1920年,29歲的鄭毓秀受南方軍政府的邀請,回到國內。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鄭毓秀極力主張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鼓勵女子接受教育,甚至還幫助留洋的女學生籌措學費。

此外,鄭毓秀還被軍政府委任為外交調查名譽委員。這可是開了“女子參政”的先河,雖然已經是民國時期,但封建思想殘餘,還是讓很多人認為“牝雞司晨”於國不利,所以對鄭毓秀參政一事,議論很多。鄭毓秀對此並不爭辯,反而以她的工作成績,證實了“女子有才才是德”的新觀念。

鄭毓秀在四川各地講學,宣傳先進的法律理念和女性權利意識,鼓勵更多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為了將理論付諸實踐,鄭毓秀在上海創辦了律師事務所,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女律師,她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廣大民眾提供法律援助,尤其關注女性和弱勢群體的權益保障。

鄭毓秀執業後代理的第一個案件是崑崙釀酒公司白蘭地商標糾紛案。 時論“法租界惡勢力猶存時,訟案勝敗,多操在外人之手”,“鄭雄言勝辯卒告勝訴”,“由此律務臻臻(蒸蒸)日上,興隆無替焉”。

隨着名聲漸起,特別是1931年後,丈夫魏道明當了南京市市長,鄭毓秀更是參與了許多名案,且勝率極高,一時風光無限。以至於上海法律界流傳着一句話:“博士電話到,推事嚇一跳!”

中國首位女博士鄭毓秀:被袁世凱追殺,以玫瑰為槍威逼陸征祥! - 天天要聞

1928年11月,國民政府立法院成立,鄭毓秀任第一屆立法委員(51名委員僅有2名女性)。 她同時兼任法制委員會和外交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委員、江蘇政治委員會委員、江蘇地方檢察廳廳長和上海臨時法院院長。

1929年1月,鄭毓秀作為唯一的女性成員被指定為《中華民國民法典》編纂委員會委員,擬訂《民法》草案,促成了男女在公民權、 產權和政治權的絕對平等。例如,將婚姻自主權利第一次寫進中國的法律條文,並通過法律把男女平等、普及教育、一夫一妻等,這是鄭毓秀對中國法制發展的貢獻。

除了律師的身份,鄭毓秀還擔任過上海地方審判廳廳長、監察廳廳長、上海臨時法院院長等重要職務。在這些崗位上,她始終堅持公正司法,廉潔奉公,為推動司法改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做出了重要貢獻。

晚年,鄭毓秀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業中,擔任了上海法政學院院長和教育部副部長。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只有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才能讓國家更加富強。她致力於推動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法律和教育人才。

中國首位女博士鄭毓秀:被袁世凱追殺,以玫瑰為槍威逼陸征祥! - 天天要聞

丈夫魏道明出任多國大使,鄭毓秀轉為大使夫人,協助丈夫的外交工作。1947年,鄭毓秀的丈夫魏道明奔赴台北。因為工作的需要,她就隨丈夫奔赴台北,可是穩定的生活並持續很長時間,就在第二年,陳誠取代了她丈夫擔任了台北省主席的職位。

沒有了職位,他們夫妻二人也就沒有了在台北急需待下去的理由了,他們倆就移居美國了,從此就不再過問國家政事。後來,為求安身立命,她們前往距離中國萬里之遙的巴西,從事商業活動。因為生意的失敗,兩人過上了漂泊的生活。

此時的鄭毓秀欲返中國大陸卻不能,想回台北,蔣又“緩發”他們的通行證,於是,他們夫婦二人之後一直在外漂泊。隨着年紀越來越大,鄭毓秀的身體開始出現各種狀況,嚴重的一次病變是發生在1954年。當時她手臂出現癌變,經過手術,醫生切除了她病變的手臂。

中國首位女博士鄭毓秀:被袁世凱追殺,以玫瑰為槍威逼陸征祥! - 天天要聞

1959年12月16日,鄭毓秀在病逝於美國洛杉磯,享年68歲。

人們為了紀念她,因此一條街以她命名,即“毓秀街”,她的外孫女就是楊盼盼,出演了古裝武俠劇《射鵰英雄傳》,飾演的角色名叫“穆念慈”,許多人對她也印象深刻。

資料來源:《鄭毓秀:以玫瑰為槍》騰訊 [引用日期2020-05-19];

《鄭毓秀:從寶安西鄉走出的民國俠女》晶報 [引用日期2020-05-19]。

文/史珍香

編輯/史珍香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度華年》:前世政敵再為夫妻,彼此猜忌的背後情深幾許? - 天天要聞

《度華年》:前世政敵再為夫妻,彼此猜忌的背後情深幾許?

由張凌赫、趙今麥主演的古裝電視劇《度華年》接檔《墨雨雲間》播出,這部劇殺青才四個月就已經定檔。張凌赫還是一如既往地帥氣,趙今麥作為新生代演員也出演過《少年派》《在暴雪時分》等熱播劇。劇播前就有許多人說兩人沒有CP感。女主趙今麥本身是00後,長着一張幼態臉,劇中的深色系古裝顯得故作老成,而張凌赫出演過的謝...
大師隕落,曾師從陳寅恪 - 天天要聞

大師隕落,曾師從陳寅恪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7月1日共同發布訃告: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及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劉桂生先生,於2024年6月29日中午逝世,享年94歲。劉桂生先生 1930年8月生於雲南昆明。
“黨培養了我,都是我應該做的”——這個街道為又一批老黨員們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 天天要聞

“黨培養了我,都是我應該做的”——這個街道為又一批老黨員們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隨着“七一”建黨節的到來,石化街道的又一批老黨員們佩戴上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蔣明海就是這份榮譽的獲得者之一。她的故事,就像一本翻開的書,每一頁都記載着對黨的忠誠與服務於民的信念。 今年74歲的蔣明海,曾默默無聞照顧同校86歲孤老教師高老師30餘年,先後獲得感動金山十大人物、金山好人等殊榮。在臨三居民...
劉備心中暗藏危機?劉封和馬超的秘密身份,竟是“定時炸彈” - 天天要聞

劉備心中暗藏危機?劉封和馬超的秘密身份,竟是“定時炸彈”

聲明:本文內容引用權威資料並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中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提到劉備,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國時期蜀國的掌舵人。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和曹操、孫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這個人還是很有本事的,他殺伐
軍史上的今天 | 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 天天要聞

軍史上的今天 | 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產物。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No.
歷史學家劉桂生逝世!曾求學廣州師從陳寅恪,清華北大發訃告 - 天天要聞

歷史學家劉桂生逝世!曾求學廣州師從陳寅恪,清華北大發訃告

6月30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共同發布訃告,曾在兩校任職的歷史學者劉桂生於6月29日12時5分逝世,享年94歲。南都記者獲悉,劉桂生曾在廣州求學,師從於陳寅恪先生,長期致力於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的研究。他是改革開放後國際學術交流的先行者,對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發揮了重要作用。劉桂...
“這屆群眾不行”?當知識分子與群眾相遇在十字街頭 - 天天要聞

“這屆群眾不行”?當知識分子與群眾相遇在十字街頭

界面新聞記者 | 潘文捷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當很多肉體集合在一塊兒的時候,當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當人與人的物理距離很近的時候,是否會帶來什麼精神上、情感上、心理上的改變?”在昨日舉行的《群眾: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書寫與想象》一書新書分享會上,本書作者、印第安納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副教授肖鐵提出了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