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毛主席被捕,行刑路上靠兩銀元脫身,回憶:多虧了那位農民

2024年06月27日17:52:05 歷史 1339

1927年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可謂是多事之秋,恰逢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一場圍剿中國共產黨的“白色恐怖”席捲全國,除了起義反抗幾乎再無辦法。

秋收起義前,毛澤東接受黨中央命令,向湘贛地區運送一百多銀元(起義經費),由瀏陽縣委書記潘心源、安源工人俱樂部黨員易子義進行護送。

中途卻被民團(同國民黨一起製造“白色恐怖”的組織)見財起意惡意羈押。

寡不敵眾、任務艱巨,這該如何完美脫身?

一、第一次化險為夷

為避開國民黨搜查,毛澤東特意打扮佯裝一番。

長發蓋耳,身着一套白色粗布褂子及長褲,提前開好安源煤礦的採購工作證明,化名張先生,遠遠瞧去,活脫脫一個儒雅的商人。

1927年毛主席被捕,行刑路上靠兩銀元脫身,回憶:多虧了那位農民 - 天天要聞

中秋節前夕,毛澤東一行三人乘着滑竿文家市方向走來,抵達瀏陽市張家坊鎮七溪村,意欲趕往銅鼓方向。

為了不被人發覺,毛澤東將銀元藏在轎竿之中,同兩個轎夫(也即潘心源、易子義)在村邊飯館吃飯,而不遠處就是村裡的“團防局”。

所謂團防局,也就是類似民團性質的組織,以保一村平安為主要工作目的。

1927年毛主席被捕,行刑路上靠兩銀元脫身,回憶:多虧了那位農民 - 天天要聞

吃飯間,兩個團丁背着槍巡查,自稱是無意間碰到了停在門前的轎子,卻驚喜地發現裡面存了許多錢。

即便毛澤東多加解釋自己是個商人,請他們放行,團丁們也還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將三人扣押在團防局的院子里。

一百多塊銀元的巨款讓團丁爭議不斷,有人主張殺人滅口,有人認為圖財即可不必沾血。最後決定將三人生死交由族長,兼團防局局長陳閱初定奪。

陳閱初才從縣城回來,聽到消息後並未輕易作出決定,反叫團丁好生招待這位商人,直至第二天早上,才見到毛澤東。

1927年毛主席被捕,行刑路上靠兩銀元脫身,回憶:多虧了那位農民 - 天天要聞

儘管在交談中,毛澤東一直堅稱自己只是一個茶葉商人,閱人無數的陳閱初還是從他的談吐舉止、眉眼氣度中察覺到幾分不正常。

不多時,陳閱初便下令要求團丁將搜走的20多個銀元交還回去,並將三人禮送至村東楓樹坳。

二、再次遇險

剛出龍潭又入虎穴,在經過瀏陽河銅鼓交界處時,毛澤東一行三人再次被當地民團發現,當場抓獲,押送者二十餘人。

巨大的人數差距讓毛澤東並未選擇輕舉妄動,三人均被民團成員用梭鏢抵住脊柱,直至接近總部。

毛澤東清楚地知道,一旦被抓進民團總部將再無回天之力,秋收起義也會因此延緩。表面雲淡風輕、腦海中已經有過一番周全思考。

對局勢稍作觀察判斷後,毛澤東有了逃生的對策。

1927年毛主席被捕,行刑路上靠兩銀元脫身,回憶:多虧了那位農民 - 天天要聞

由於提前準備了礦上的工作證明,民團成員對於毛澤東一行人的身份並未多加懷疑,反而因此放鬆戒備,並未使用繩索進行捆綁。

這無疑給逃跑降低了幾分難度。

但在前期押送過程中,民團二十多雙眼睛一直戒備萬分,神經緊繃地唯恐有人藉機逃脫。

直至即將抵達總部,押送隊伍才放鬆下來。

趁着眾人抽煙閑聊之際,毛澤東狀似不經意地走到潘心源身旁,用僅有兩人才能聽到的聲音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錢好拿嗎?”

這便是要逃跑了,潘心源心領神會,當即也壓低聲音作出回應:“困在裡面,並不好拿。”

“也罷。”

一語畢,毛澤東又悠哉地走回方才站立的地方。

1927年毛主席被捕,行刑路上靠兩銀元脫身,回憶:多虧了那位農民 - 天天要聞

整個秋收起義的經費不能不要,毛澤東一邊摩挲着口袋裡的兩塊銀元,一邊又有了新的思量。

也就在此時,一位團丁走進毛澤東的視野。

這個團丁雖然與其他團丁穿着相同,但觀察細緻的毛澤東,還是看到了他裡面打着補丁的襯衣。

毛澤東自然地走到離這位團丁不遠的地方,又佯裝崴腳,一瘸一拐地出聲求助:“老哥,我好像扭着腳了,實在是疼的厲害,走不了。”

團丁聞聲過去,語氣卻十分不好:“那咋的,你過去坐轎子?”

毛澤東也不生氣,一邊解釋說自己可能會走的慢些,一邊又假裝沒看到地上的石頭,身形一個趔趄。

也就是這一下,口袋裡的兩塊銀元相互碰撞,發出明顯而又清脆的響聲。

意料之中的,這名團丁打起了銀元的主意。

毛澤東藉著腳傷一點點退到隊伍的最後,該名團丁為了押送任務也跟在最後,就這樣,兩人攀談起來。

1927年毛主席被捕,行刑路上靠兩銀元脫身,回憶:多虧了那位農民 - 天天要聞

“大哥,看您的年紀,應該是已經成家了吧?”

“嗯,總共五張嘴,都等着我一個人吃飯。”

毛澤東狀似不經意地繼續盤問,將話題引到團丁的名字上。

“大哥,我看你人不錯,我怎麼稱呼你啊,你姓個啥?”

“我姓黃。”團丁先順着回答了毛澤東的問題,而後又突然戒備起來“你問這個幹啥?”

“沒別的意思黃大哥,就是覺得你人不錯,這兩個錢你收下,別嫌少,給家裡妻兒老母改善改善伙食。”

毛澤東一邊說著,一邊趁旁人沒注意,將這兩塊銀元都放進黃姓團丁的口袋裡。

一路沉默着,誰都沒有再開口說話。

路過一片樹林,毛澤東突然問道:“黃大哥,離總部還有多遠,我這腳實在是疼的厲害。”

“不遠了,就在前面。”

團丁開了口,又打量起前面的隊伍,而後將目光落在不遠處的山林方向,同毛澤東使了個眼色。

“謝謝黃大哥。”

毛澤東心領神會,低聲同黃姓團丁道謝。

隨後,毛澤東又悄無聲息地從身上摸出幾塊銅板,趁人不注意隨意扔在地上,旋即就往與之相反的方向跑去。

1927年毛主席被捕,行刑路上靠兩銀元脫身,回憶:多虧了那位農民 - 天天要聞

直到肉眼已經看不見毛澤東的聲音,黃姓團丁這才像是突然發現一般大聲叫喊:“不好了,少了一個……少了一個了。”

這一聲大喊讓本就有些懶散的隊伍變得更加躁動不安,潘心源和易子義悄無聲息地對視一眼,都知道這是最佳的逃跑時機。

畢竟在毛澤東同團丁交談前,就已經給了自己一個眼神示意。

此外,將幾塊銅板分別扔在地上也不無深意,在看到銅板軌跡時,團丁們勢必會分成兩派。

一派認為毛澤東的行動軌跡和銅板重合,

另一半則認為應當往相反的方向尋覓。

爭論不休之際,潘心源突然大聲呵斥道:“你們大白天不分青紅皂白肆意抓人,我要去吳縣長那裡告你們!”

突如其來的叫喊一時間震住了大部分團丁,他們呆愣地站在原地,既不知道該不該追,又不知道該往哪兒追。

就在團丁們吵嚷混亂之際,潘心源偷偷懟了下易子義的胳膊,易子義順勢朝着長勢絕佳的田地中。

眼見着人跑遠,易子義又大聲喊叫;“兄弟們,快跑啊!”,再次藉著混亂的空檔逃開。

但畢竟逃跑時間不算長,潘心源和易子義最終還是被抓了回來,五花大綁。

而毛澤東則因為藏在山間池塘邊的草叢,暫時逃過一劫。

三、被農民解救

天色漸暗,民團沒了動靜,斟酌許久,毛澤東這才從草叢中出來,又出於謹慎,毛澤東放棄了大路爬上山溝。

徒步翻山越嶺時,毛澤東不光丟了一隻鞋,腳上也磨破了好幾處,而就在這又渴又累之際,毛澤東才發現,自己竟迷了路。

無奈至極,毛澤東只能尋了一條小路坐下,以期能碰到自己的隊伍,卻意外遇到一個砍柴的農民。

這位農民看到毛澤東一身污垢萬分狼狽,當即從簍子里拿出自己的水袋遞過去。

“喝點吧,大兄弟。”

本就農民出身又多農民頗有好感的毛澤東連連道謝,將自己的遭遇都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農民心善,得知毛澤東要去往銅鼓後連忙阻攔,聲稱此地距離銅壺還有一段距離,而自己的家就在不遠處的村子,可以淺作歇息。

毛澤東欣然允下,跟隨農民離開,借宿一夜後,更是被護送到瀏陽與銅鼓交界之地。

1927年毛主席被捕,行刑路上靠兩銀元脫身,回憶:多虧了那位農民 - 天天要聞

奈何毛澤東剛走到銅鼓縣城,又被幾名平江工農民義勇隊抓住,矇著眼睛送到部隊。

義勇隊大隊長陳知鋒認出毛澤東慌忙解綁,面色有些尷尬,毛澤東卻還怡然自得,他早在被綁時就已經認出這是自家隊伍,這才沒有掙扎。

被農民所救的事毛澤東一直謹記於心,但秋收起義屢屢受挫,直到井岡山革命後,毛澤東才穩定下來,派瀏陽市地下黨打聽那位砍柴人的名字——陳帷德。

1927年毛主席被捕,行刑路上靠兩銀元脫身,回憶:多虧了那位農民 - 天天要聞

陳帷德是銅鼓紙工工會成員,後來也參加了湘贛革命根據地的許多工作。

解放戰爭後,毛澤東曾多次給陳帷德寫信,稱他為自己的“救命恩人”。

而這次瀏陽遇險,也是毛澤東人生中唯一一次“生死逃亡”。

1927年毛主席被捕,行刑路上靠兩銀元脫身,回憶:多虧了那位農民 - 天天要聞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一生為民一生救國,自然會福星高照、遇難呈祥。

這不僅是毛澤東的福氣,也是所有中國人的福氣。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 天天要聞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在《清朝野記》中,我叫陳統領,世人皆稱我為清代花木蘭。然而,我女扮男裝從軍後,因作戰英勇一路榮升將軍,用刀逼下屬侍寢,懷孕後互換身份,最終卻被負心漢無情拋棄。故事始於同治初年,清廷大將多隆阿從湖南揮軍進軍陝西平叛。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