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何以出“三蘇”?從地域文化看有6大因素

2024年05月19日14:30:50 歷史 2150

封面新聞記者 李慶 王越欣

5月19日,中國旅遊日。此前一天是國際博物館日,眉山三蘇祠博物館正式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三蘇出現在眉山,並非歷史的偶然。”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周雲容說,偏居西南一隅的眉山,在宋代,文化隆盛,精英輩出,成為西蜀乃至全國耀眼的文化亮點,這一特殊現象被稱為“眉山現象”。三蘇是這一光環中最奪目的焦點。“從地域文化來看,三蘇出現在眉山,至少有6大因素。”

四川眉山何以出“三蘇”?從地域文化看有6大因素 - 天天要聞

圖為周雲容。 周坤 攝

鍾靈毓秀的山水形勝

眉山地處“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西南,岷江縱貫全境,沃野千里。古人形容眉山“坤維上腴,岷峨奧區”,意思是天地間最肥沃的土地,岷江和峨眉之間最神奇的地方。

眉山“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 (明·曹學《蜀中廣記》),為“江山秀氣所聚” (明·李賢《明一統志》),有“小桃源”之稱。“生活在如此靈秀的環境中,三蘇自然生髮出熱愛山河、熱愛生活的人生情懷和崇尚自然、敬畏自然的質樸思想。”

富庶繁盛的社會經濟

眉山緊鄰四川首府成都,依託水陸之便,自古就是交通樞紐,商貿繁榮,農桑發達。

有兩點可以實證眉山自古以來的繁盛。一是漢代辭賦家王褒的《僮約》中寫道“烹茶盡具,武陽買茶”,是武陽茶肆(今眉山市彭山區)成為國際上有史料記載最早的茶葉商場的依據。

“二是蘇宅門外的紗縠行,是宋代眉山最大的蠶桑交易市場,紗縠行的名字沿用至今沒有改變。”周雲容說,“生活富足安定,為三蘇安心向學奠定了物質基礎。”

自然淳樸的鄉風民俗

隋朝時,眉山被稱為“通義縣”,即禮儀之邦的意思。眉山人士多知書達禮,講信修睦,團結互助。蘇軾《眉州遠景樓記》對此有過全面而生動的描述:“吾州之俗,近古者有三:其士大夫貴經術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農夫合藕相助。”這裡的民俗承續風,士大夫重視儒家經典學習,注重和親睦族;百姓尊重官吏,不做違法之事;農夫勤事農耕,農時鄰里互助,合藕而耕。這樣的鄉風民俗,對三蘇良好人格的形成影響深遠。

佛道興盛的社會氛圍

眉山地區歷來道教、佛教氛圍濃厚,宋時尤其興盛。《眉州屬志》載,宋時眉山寺廟多達 35 座。蘇洵、程夫人亦信奉佛教。蘇軾蘇轍與道教結緣甚早。蘇軾八歲就學以道士張易簡為師。張易簡教小學,學眾有百人之多。佛教、道教思想會對三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三蘇,尤其是蘇軾隨緣自適、超然曠達的人生態度養成不無影響。

郁然悠遠的文化教育

唐末,中原戰亂,西蜀成為一方避亂樂土,世外桃源般的眉山,成為接納北方移民最多的州郡(劉琳《唐宋之際北人遷蜀與四川文化發展》),北方世家文化與巴蜀文化交融互鑒,推動了眉山學術文化的進一步繁盛。

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始建於唐的眉山孫氏書樓。該書樓延續 300餘年,被稱為天下藏書最多、歷時最久的私家圖書館。在孫氏書樓的帶動下,眉山民間藏書與讀書之風日盛。正因眉山藏書豐富,版本精良,吸引不少書商到此刻版、印書。眉山成為全國刻書及書籍交易中心之一。

眉州藏書豐富,刻版印刷繁盛,大大激發了眉山教育的發展和讀書的熱情。在三蘇時代,眉山已是一派文教昌明的景象,僅從蘇軾兄弟曾求學的天慶觀、壽昌院,就可見一斑。天慶觀道士張易簡“教小學,常百人”(蘇軾《眾妙堂記》);城西壽昌院劉巨 (字微之)“從游至百人”(宋·葉《愛日齋從抄》)。

自然樸實的文學風氣

宋初文壇承襲了晚唐五代詞藻華麗而內容空虛的文風,而眉山士人卻堅守“通經學古,以西漢文詞為宗師”(蘇軾《眉州遠景樓記》),主張文章有為而作,追求文風的自然樸實。這被外界嘲諷為“迂闊”,也不為之改變。這對三蘇的文學風格產生深刻的影響。

兩宋時期,眉州(今眉山市)文化教育空前繁榮。據不完全統計,曾出現超過886人考取進士的“宋代眉山進士群體現象”,史稱“八百進士”。而根據楊文《兩宋眉山進士群體研究》,兩宋眉山進士達909人。宋仁宗因此感嘆,“天下好學之士皆出眉山”。眉山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進士之鄉”,被譽為“千載詩書城”、“人文第一州”。

周雲容說,從地域文化的角度而言,眉山孕育了三蘇,三蘇也讓眉山更加有名。“孕奇蓄秀當此地,郁然千載詩書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